食管癌
典型症狀——進行性吞咽困難。 男多于女,多在50歲以上。
陸士新:堅守15年,為林縣百姓揪出食管癌元兇
【預防】(大綱無,但教材有,了解) 1.避免高危因素:改變不良飲食生活習慣 ——吸煙和重度飲酒、防黴、去除亞硝胺。 2.高發區高危人群——篩查。
(一)臨床表現 1.早期 常不典型,易被忽略——吞咽固體食物時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覺——包括:哽噎感、異物感、胸骨後燒灼、針刺或牽拉摩擦樣疼痛。 食物通過緩慢,并有停滞感或異物感,常在吞咽流體食物後緩解、消失。
2.進展期(中晚期)典型症狀——進行性吞咽困難
症狀 |
原因 |
1.聲音嘶啞 |
侵犯喉返神經 |
2.持續胸痛或背痛 |
侵犯食管旁組織 |
3.嗆咳 |
食管嚴重梗阻緻内容物反流入呼吸道 |
4.吞咽水或食物時劇烈嗆咳,并發生呼吸系統感染 |
侵入氣管、支氣管,出現食管氣管或食管支氣管瘘 |
5.黃疸、腹水 |
肝轉移 |
6.昏迷 |
腦轉移 |
7.梗阻症狀暫時減輕,病情似乎好轉 |
A.癌腫梗阻引起的炎症水腫暫時消退B.部分癌腫脫落 |
8.Horner綜合征 |
壓迫頸交感神經節 |
Horner綜合征:瞳孔縮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 ——頸交感神經受損
症狀 |
原因 |
1.聲音嘶啞 |
侵犯喉返神經 |
2.持續胸痛或背痛 |
侵犯食管旁組織 |
3.嗆咳 |
食管嚴重梗阻緻内容物反流入呼吸道 |
4.吞咽水或食物時劇烈嗆咳,并發生呼吸系統感染 |
侵入氣管、支氣管,出現食管氣管或食管支氣管瘘 |
5.黃疸、腹水 |
肝轉移 |
6.昏迷 |
腦轉移 |
7.梗阻症狀暫時減輕,病情似乎好轉 |
A.癌腫梗阻引起的炎症水腫暫時消退B.部分癌腫脫落 |
8.Horner綜合征 |
壓迫頸交感神經節 |
體格檢查:大多數(-)。 中晚期,應特别注意遠處轉移體征: A.鎖骨上有無腫大淋巴結 B.肝有無腫塊 C.有無骨痛、皮下結節 D.腹水、胸水
(二)診斷 1.内鏡檢查——首選。 對于食管癌的定性、定位診斷和手術方案的選擇有重要的作用。 在直視下鉗取多塊組織做病理組織學檢查。
在直視下還可同時做染色檢查——
正常 |
腫瘤 | |
A.甲苯胺藍 |
不染色 |
藍 |
B.Lugol碘溶液 |
棕黑 |
黃(碘本身顔色) |
然後進行指示性活檢 ——提高早期食管癌檢出率的關鍵。 提高食管癌的發現率,降低死亡率。
2.食管X線鋇劑雙重對比造影檢查 ——不宜進行内鏡檢查時,可選用。
食管癌 |
早期 |
中、晚期 |
X線鋇劑雙重對比造影檢查 |
①食管黏膜皺襞紊亂、粗糙或有中斷現象 ②局限性管壁僵硬,蠕動中斷,鋇劑滞留③不規則充盈缺損、小龛影 |
①明顯的不規則狹窄,狹窄上方食管擴張 ②充盈缺損 ③龛影 ④管壁僵硬 |
3.CT掃描 用于食管癌臨床分期、确定治療方案和治療後随訪。 ①增強CT——顯示食管與鄰近器官關系。 ②食管造影提示有外侵可能者——進行胸部CT檢查。如果食管壁局部厚度超過5mm,與周圍組織界限模糊——提示食管有外侵。 ③确定放射治療靶區,制訂治療計劃。
4.超聲内鏡檢查(EUS) 判斷食管癌的 A.浸潤層次、向外擴展深度; B.有無周圍淋巴結; C.鄰近髒器轉移 有助于腫瘤分期、制訂治療方案、評估外科手術切除可能性以及判斷預後。
5.食管脫落細胞檢查——簡便易行,普查篩選早期病變陽性率90%~95%。 吞入雙腔塑料帶網氣囊食管細胞采集器,充氣後緩慢拉出帶網氣囊,取網内附着物做脫落細胞檢查。
出題角度——食管癌的診斷手段選擇
題幹 |
選項 |
1.确診 |
A.食管鏡 |
2.普查、篩選 |
B.食管脫落細胞檢查 |
3.不能選用内鏡 |
C.食管X線氣鋇雙重對比造影 |
4.顯示食管與鄰近器官的關系、确定放射治療靶區 |
D.CT |
5.判斷食管癌的浸潤層次、向外擴展深度、有無周圍淋巴結或鄰近髒器轉移 |
E.超聲内鏡檢查(EUS) |
【鑒别診斷】 早期:無典型症狀—— (1)反流性食管炎 (2)食管靜脈曲張 (3)食管憩室 中晚期:咽下困難—— (1)食管良性腫瘤 (2)贲門失弛緩症
1.胃食管反流病。 2.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肝硬化:食管吞鋇X線——蟲蝕樣或蚯蚓狀充盈缺損。
3.食管憩室 食管壁的一層或全層局限性膨出,形成與食管腔相通的囊袋。 吞咽、體檢壓迫時有咕噜聲。 鑒别:依靠食管吞鋇X線檢查。
4.贲門失弛緩症(贲門痙攣) 吞咽時食管體部無蠕動,贲門括約肌松弛不良。女性稍多。症狀:咽下困難、胸骨後沉重感或阻塞感。 特點: A.發作常與精神因素有關; B.熱食較冷食易于通過; C.有時咽固體食物因可形成壓力,反而可以通過。
診斷——食管吞鋇造影: 1.典型特征:食管下端及贲門部呈漏鬥狀或鳥嘴狀,邊緣整齊光滑,上端食管明顯擴張,可有液面,鋇劑不能通過贲門。 2.吸入亞硝酸異戊酯或口服、舌下含服硝酸異山梨酯——贲門弛緩,鋇劑通過。 3.纖維食管鏡——确診。
5.食管良性腫瘤——最常見平滑肌瘤。 發生于肌層,故黏膜完整。 ①食管X線吞鋇檢查——“半月狀”壓迹或表現為“塗抹征”。 ②食管鏡檢查——腫瘤表面黏膜光滑、正常;這時,切勿進行食管黏膜活檢緻使黏膜破壞,易導緻手術切除時發生食管瘘。
6.其他 食管異物(相應病史) 良性狹窄(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瘢痕狹窄) ——兒童及年輕人多見。
(三)治療 ——綜合治療:内鏡、手術、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 1.内鏡下切除——早期。 适用于早期食管癌,僅有黏膜内浸潤且無淋巴轉移者。
2.手術——經胸食管癌切除,常規方法。 ①胃是最常替代食管的器官。 ②最少切除11個淋巴結,以進行準确的分期。 ③術後嚴重并發症 ——吻合口瘘、急性膿胸、吻合口狹窄。 3.放療——增加手術切除率,提高遠期生存率。 4.化療——提高療效,緩解症狀,延長存活期。
(四)病理(教材>大綱)
2.食管癌組織學類型 (1)鱗狀細胞癌:高、中、低分化。
(2)腺癌: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黏膜。贲門部腺癌可向上延伸累及食管下段——與食管下段癌不易區分。 (3)小細胞癌:極少見,來自神經内分泌細胞。
3.分期 食管癌TNM分期——國際抗癌聯盟(UICC),2002年: (1)T:原發腫瘤 (2)N:區域淋巴結 (3)M:遠處轉移
【早期食管癌】 局限于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層的腫瘤,不伴淋巴結轉移: A.原位癌 B.黏膜内癌 C.黏膜下癌
4.食管癌的大體分型——一定要注意早期/中晚期?
具體分型 | |
按肉眼或内鏡所見(早期) |
A.充血型(隐伏型) ——最早期,多為原位癌; B.斑塊型——最多見; C.糜爛型——癌細胞分化較差; D.乳頭型,病變較晚 |
中晚期 |
A.髓質型 |
管壁明顯增厚并向腔内外擴展,使癌瘤的上下端邊緣呈坡狀隆起。為均勻緻密的實體腫塊 |
B.蕈傘型 |
瘤體呈蘑菇樣突起 | |
C.潰瘍型 |
潰瘍深入肌層,阻塞程度較輕 | |
D.縮窄型(硬化型) |
形成明顯的環行狹窄,累及食管全部周徑,較早出現阻塞 | |
E.腔内型 |
瘤體呈息肉樣向管腔内突出,有蒂與食管壁相連。2011年《食管癌規範化診治指南(試行)》增加 |
5.擴散及轉移 (1)直接擴散: 癌腫最先向黏膜下層和肌層擴散,很易穿過疏松的外膜侵入鄰近器官。 (2)淋巴轉移——主要轉移方式。 (3)血行轉移: 較晚——肝、肺、骨、腎、腎上腺、腦。
不同部位食管癌的淋巴結轉移 | |
A.頸段癌 |
喉後、頸深和鎖骨上淋巴結 |
B.胸段癌 |
①食管旁淋巴結 ②氣管分叉及肺門淋巴結 ③向上——胸頂縱隔淋巴結 ④向下——膈下及胃周淋巴結 |
C.中、下段癌 |
腹主動脈旁;腹腔淋巴結 也可遠處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 |
6.癌前疾病,包括: Barrett食管、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緩症、 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狹窄。 7.癌前病變 ——鱗狀上皮異型增生,包括輕度、中度和重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