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抟氣緻柔,能如嬰兒乎?;修除玄監(乙本),能無疵乎?;愛民活(帛書乙本:栝)國,能毋以智乎? ;天門啟合,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釋義】
本章是講修道育樸的方法和過程,從“載營魄抱一”到“明白四達”,境界是逐步提高的。“道”的境界和自我之德是同步的,“玄德”表明自我之德與道合一,是德的最高境界,并透過六個問句,把道在修身治國方面的作用作了幾條總結,對一般人和統治者提出了要求。老子認為,人們無論是形體還是精神,無論是主觀努力還是客觀實際,都不可能完全一緻的。但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将精神和形體合一而不偏離,即使肉體生活與精神生活保持和諧,這樣就必須做到心境淡定,清洗雜念,摒除妄見,懂得自然規律,提高自身修養,也隻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愛民治國”。
其實,人之所以痛苦、懊悔的情感體驗,是因為人有七情六欲,當我們的情感需求和自身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就會感到迷茫和失落、困惑和傷懷,這種情感獲得的根源還在于人的肉體和靈魂的不統一,所以人們經常用“庸人自擾”來形容無端的痛苦和煩惱。
靈魂與肉體融為一體,能永不分離嗎?聚集精氣達到柔和,能像出生的嬰兒一樣嗎?洗盡思想上的塵垢,能讓心地寬廣得如一塵不染的明鏡嗎?熱愛百姓,按照道的法則來治國,能保持“無為”的境地嗎?口鼻自然地開閉,呼吸吐納,能綿綿細靜地雌守嗎?通達四方,能不玩弄權術和心智嗎?生養撫育了萬物卻并不據為己有,為世間立下了卓越功勳但并不自恃有功,滋養了萬物但并居于主宰地位,這就是最高深的“德”。
敬告:本人搜集整理《道德經》文章沒有學術成分,隻是淺談記錄感悟。無論朋友喜歡或者不喜歡,都不要對此有執念都在學習過程中。
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經典。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感謝大家。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