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裡秦川,又稱陝西關中平原,指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的一個地點,因此又稱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嶺、北界北山、西起寶雞峽、東至潼關,東西長約360公裡,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9%。
自古以來,這裡風調雨順,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為秦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強大基礎,所以号稱“八百裡秦川”。是中華文明的發祥之地。
曆經事迹
至于陝西為什麼又稱“三秦”?這要從項羽說起:公元前206年項羽領導的軍隊在劉邦之後也來到鹹陽。項羽出身于楚國舊貴族家庭。在秦末農民起義時為恢複楚國,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戰中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章邯投降。公元前206年項羽引兵入鹹陽,殺了已歸降的秦王子嬰,并火燒鹹陽城,焚毀阿房宮,自立為西楚霸王。
項羽後引兵東向,都彭城(今徐州),以中國最高統治者自居,大封諸侯。其中将劉邦封漢王,都南鄭,轄陝南及巴、蜀之地。為防劉邦勢力擴張,牽制劉邦,他又将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封秦降将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興平東南),轄鹹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栎陽(今西安閻良附近),轄鹹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說:富縣、安塞、延安)轄陝北。故後世泛稱陝西為“三秦”,鹹陽成了三秦的分界點。其實當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陝南,隻是後來人們理解的“三秦”觀念變化,即将陝北、關中、陝南合稱“三秦”。
八百裡秦川的特殊地理位置
八百裡秦川又稱關中平原,是我國陝西秦嶺北部由渭河而沖刷出的一個特殊的沖積平原,在這個地區,基于河流的長時間澆灌,因此,就形成了一塊天然的肥沃土地。與此同時,由于這裡不僅有着适合農作物生長的耕地,還有這着嶺、黃河等特殊的自然屏障,所以,對于生活在這個地區的人而言,他們不僅能夠憑借豐富的農作物生存下去,還能夠依靠自然的力量抵禦外來侵略。正因如此,自西周社會以來,先後就有十五個王朝在這裡建立都城,而正是因為這些都城的存在,八百裡秦川地區才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在《過秦論》中就對此地有這樣的描述:
“秦始皇之心,以關中為固”
由此可見,對于古代時期的統治者來說,他們都能意識到八百裡秦川地區的重要意義。如果說一個國家不能将這裡确立為自己的都城的話,那麼其對于整個中原地區的統治都會出現一定的阻礙。
是我國陝西秦嶺北部由渭河而沖刷出的一個特殊的沖積平原,在這個地區,基于河流的長時間澆灌,因此,就形成了一塊天然的肥沃土地。與此同時,由于這裡不僅有着适合農作物生長的耕地,還有這着嶺、黃河等特殊的自然屏障,所以,對于生活在這個地區的人而言,他們不僅能夠憑借豐富的農作物生存下去,還能夠依靠自然的力量抵禦外來侵略。正因如此,自西周社會以來,先後就有十五個王朝在這裡建立都城,而正是因為這些都城的存在,八百裡秦川地區才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八百裡秦川的地理位置對經濟和政治的貢獻
正是基于秦川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縱觀我國封建社會曆史就會發現,這裡是不折不扣的兵家必争之地。在現代社會中,提到“天府之國”,或許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四川,但實際上,在最開始的時候,天府之國這四個字指代的就是八百裡秦川地區。
自戰國時期以來,“四塞之國”的名号就已經出現了,在《戰國策秦策》中就對這片地區有着如下描述:
“沃野千裡,蓄積多饒”
由此可見,早在中原地區還處于混戰割據的狀态中時,各個國家的國君就已經意識到了,要想取得更大的勝利,就一定要占領這塊寶地。
而在《史記》中,也曾經把八百裡秦川地區稱為是“天府之國”。在《前漢書》中也曾有這樣的記載:
“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裡”
由此可見,對于中原地區的大一統來說,掌握秦川地區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通過了解古代的發展進程就會發現,由于在當時的社會中,無論是軍事發展還是政治發展,都處于一個相對落後的階段,因此,如果說一個統治勢力能夠有充足的糧草物資補給的話,那麼就意味着他一定能夠取得戰争的勝利,而作為土地肥沃之地,八百裡秦川也曾經被衆人稱為是“八百裡米糧川”,由此可見,在生産力發展水平十分有限的古代社會中,能夠占領這樣一個天然的農業寶地,對于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而言,也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百裡秦川地區在水利方面的貢獻
其實,除了對經濟政治方面的貢獻之外,八百裡秦川地區也是我國水利事業發展最早的地區。早在公元前246年的時候,秦國就已經在此地開鑿了鄭國渠,而通過這一人工水渠的出現,泾河之水也能夠順利注入洛河當中,如此一來,這個全長一百二十五公裡的人工水渠就能夠灌溉将近三百萬畝的農田。
而在漢武帝統治期間,國家又開鑿了白公渠,目的就是将泾河之水再度引入渭河,以此來達到水運航道與農業灌溉的雙重目的。在這些水利工程順利修建以後,八百裡秦川地區也成為了我國曆史上十分著名的糧食産區。在《尚書·禹貢》中就對關中地區有這樣的記載:
“關中之黃土,以為上上等”
由此可見,在當時的社會中,人們也普遍認為,關中地區就是最适合農作物生長之地。
在《上林賦》中也有這樣的記錄:
“終始灞、滬,出入泾渭,蕩蕩乎八川”
可以看出,在八百裡秦川地區,除了人工修建的水渠之外,還有許多自然形成的河道,在這些河流的共同幫助之下,此地的水利工程建設也十分成功。可以說,曾經的水利工程建設經驗知道現代社會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古代社會時期對于人工水渠、運河的摸索的話,我國現如今的南水北調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也不會如此順利。
結語
從以上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八百裡秦川地區正是因為有着卓越的地理優勢,才能夠幫助統治者建立起來屬于中原的大一統政治,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中華民族的文明也就應運而生了。
雖然說中國幅員遼闊,有着廣袤的國土面積,但仔細分析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在中國的土地上,适合人類生存、發展的地方并不是很多,而像八百裡秦川這種優越的位置就更是少之又少了。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八百裡秦川的特殊地理位置及物産資源,因此,它才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