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信社目前存在的問題?農村經濟是我國經濟的基礎,農信社系統的設立就是為農村、農民和農業提供金融支持,其存在彌補了我國商業銀行體系在服務“三農”經濟上的劣勢随着區塊鍊、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金融服務業有了新的發展活力,金融市場競争也随之日益激烈,農信社系統發展所處環境日新月異當下是農信社系統深化改革的重要節點,客觀全面地分析農村信用社系統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可以為農信社系統改革指引正确的道路,從而确保我國經濟社會的順利轉型升級,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農信社目前存在的問題?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農村經濟是我國經濟的基礎,農信社系統的設立就是為農村、農民和農業提供金融支持,其存在彌補了我國商業銀行體系在服務“三農”經濟上的劣勢。随着區塊鍊、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金融服務業有了新的發展活力,金融市場競争也随之日益激烈,農信社系統發展所處環境日新月異。當下是農信社系統深化改革的重要節點,客觀全面地分析農村信用社系統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可以為農信社系統改革指引正确的道路,從而确保我國經濟社會的順利轉型升級。
(一)政策性的挑戰
1.信貸不出縣、資金不出省的挑戰
2019年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推進農村商業銀行堅守定位強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區域定位做出明确規定,要求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原則上機構及業務不出縣(區),把服務當地作為出發點,盡量做到信貸不出縣、資金不出省。這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風險,防止資金外流而無法滿足本地信貸需求,但也使得本就經營範圍狹小的農信社的發展受到了進一步的約束,收入來源減少。随着對農村金融機構監管的日益嚴格,農信社系統業務流程愈加謹慎、繁瑣,面向客戶群體減少,對優質客戶的吸引能力變弱,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競争力減弱。因此,農信社系統在回歸本源業務的同時,要快速找到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差異和自身獨特優勢,實現健康、長遠、可持續的發展。
2.業務範圍、模式的挑戰
由于農信社系統在發展過程中,其服務定位為“三農”,經營區域限于農村,導緻農信社融資規模小、渠道窄,所以農信社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天生便具有業務發展緩慢,金融産品不豐富等不利因素。同時,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發布之後,大型商業銀行業務下沉,逐漸延伸至農村金融,根據銀保監會統計,2019年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給予小微企業貸款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37.92%,大型商業銀行給予貸款占比27.29%。至2020年,農村金融機構給予小微企業貸款占比34.9%,大型商業銀行給予貸款占比達到31.19%。随着大型商業銀行不斷拓寬普惠金融業務并憑借其規模優勢、業務完善程度和風險控制能力,對農信社系統市場進一步擠壓,業務範圍縮小。
目前,農信社系統的主要經營業務涉及個人儲蓄存款,農戶、個體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及企事業單位的存貸款及結算,票據貼現等業務,其業務模式較為傳統,必須借助政策優勢和網點優勢,抓住互聯網機遇,并加快構建新型業務模型如新型支付模型、零售業務模式、融資租賃業務模式。同時還需發展多樣化的中間業務,如理财業務、信用卡業務,才能在金融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
3.政策優惠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在農信社系統改革過程中有一部分由于所處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農信社實力較強,可以成功改革為農村商業銀行;而一部分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或其他因素不足以支撐農信社轉變為農商行,因此繼續以農信社的方式存在。在工業方面,國家給予農商行的政策優惠優于農信社。在農業方面,國家則給予農信社的政策優惠要優于農商行。但是我國各地存在農商行服務地區更需要農業政策優惠去扶持當地農業發展,農信社服務地區更需要工業政策優惠促進當地工業發展這樣的政策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問題。因此,針對不同金融機構制訂的統一政策在某些地區屬于無效政策,導緻資源浪費,阻礙當地發展。需要适當地下放政策選擇權,通過需求導向,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農村地區持久發展。
(二)監管規則的挑戰
當前我國存在監管一刀切問題,由于我國疆域遼闊,東西跨度大,共橫跨五個時區,在氣候特征、自然資源、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加之全球産業分工和轉型等多重因素,導緻各地區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各地區農村金融區域發展程度不一。中西部農村發展較為落後,融資需求不同,如果單純參照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标準,則不利于農信社系統服務“三農”本質的體現,會制約農村金融的發展,應針對不同地區采取差别化監管模式。此外,農信社和農商行與其他農村金融機構相比,規模較小,不具有信用創造能力,功能單一,風險控制力較低,針對不同量級的金融機構,應制定分類監管措施。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主要指标分機構類情況表》,農商行與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相比,其不良貸款率相對較高。2020年,全國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為4.09%,是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2.5倍以上。一方面,由于農商行服務三農的本質決定其信貸投向限于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農業及與農業相關領域,貸款集中度高,不利于風險分散。另一方面,其服務對象為小微企業,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小微企業相對于其他大型企業,更易受到經濟沖擊,面對惡劣的經營環境,企業生存困難,農商行風險加劇這些都是導緻農商行不良貸款率過高的原因。因此,監管部門不能一味的将農商行與其他商業銀行視為同等,否則不僅不利于農商行發展,而且還會導緻農商行一味的壓低不良貸款率而不顧企業的發展前景,最終導緻企業破産倒閉。反而違背了其服務小微企業的初衷,需要給予農信社系統适當的寬松政策,将不良貸款控制在合理範圍,為“三農”經濟帶來活水源泉。
(三)人才競争的挑戰
當今時代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随着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的發展,金融業有了新的發展機遇,銀行業之間的競争變成了以人才競争為核心的競争。由于其性質、特點與所處位置決定,農信社系統在吸引優秀人才方面嚴重缺乏競争力。以赤峰市紅山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為例,當前全日制研究生學曆占全體員工的1.4%,全日制本科學曆占比32.7%,高素質人才引進不足;46歲以上人員占比28%,全員平均年齡38.2,人員老化明顯;并且員工大多為經管類專業,人才結構與業務的高速發展已不相匹配,近五年人才缺口達58人。目前農信社在人員結構方面面臨着人才缺失嚴重,人員知識結構單一,年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建立合适的人才激勵政策和人才培養方案迫在眉睫。
(四)發展建議
1.抓住政策機遇,尋求自身發展
“三農”問題是我國改善國計民生的基本問題,農信社系統占據農村金融中大半個市場,其發展對社會發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深化農信社改革之年,政府和地方對農信社系統的發展均有政策傾斜,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貸款利率寬松政策,結合市場情況,推出創新金融産品,發展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豐富産品設計,結合地方特色,增加農産品銷售等服務模塊,在吸引客戶、保證客戶留存率的同時提高利潤率;抓住鄉村振興等國家利好政策以及地方扶貧等項目政策,推動農信社系統體制改革,利用基礎建設大規模興建時期,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業務。農信社系統在各政策落地實施中,其縣域資源配置的作用得到進一步提升。
2.完善監管體系,建立差異化監管機制
首先,監管機構對不同農信社系統根據營業規模、風險程度等進行評級,而後根據評級結果對不同級别的農信社系統設立不同的監管标準。并對不同貸款種類設立差别貸款要求,放寬貸款利率和不良貸款率限制,通過建立完善的征信體系降低信用風險。在差異化監管的同時将監管責任具體化,使監管體系中的每一個人承擔自己相應的責任,做到責任到人。
3.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和人才培養方案
随着農信社系統業務模式不斷多樣化,員工原本熟悉的工作不再滿足新的服務需求,因此不僅需要定期對員工進行金融知識及相關業務培訓,讓員工更快了解新的業務需求,還要讓員工了解其他崗位相關知識,進行換崗交流,培養一崗多能人才,并将最終考查結果納入績效範圍,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提升員工學習能力,養成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好習慣,不能隻重工作不重學習。農信社系統要想抓住數字金融浪潮,培養技術性人才是關鍵。在大力引進金融科技人才以外,積極尋求和當地高校和培訓機構合作,在農信社系統中擇優選擇培訓對象,通過在職高校學習、專業培訓機構學習、參加會議交流和講座等形式,有針對性的培養一批金融科技人才,與其他金融科技人才相比,該批員工能夠結合已有的農信社工作經驗,在學習中找到适合農信社發展的科技金融手段。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将學習考核納入績效範圍,還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薪資分配和人才晉升制度,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細化規則要求,關心員工的生活與健康,在适當的壓力和相對輕松的工作環境下激勵員工進步。(楊德勇 賈豐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