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由策展人常培傑策劃的《重複:李婧個展》在成當代藝術中心開幕。此次展覽以重複為題,以《調色闆》系列為主線,并配合《無題》《mensonge》,裝置作品《穿越》三個系列,呈現出她近三年的代表作品。她以重複的方式探索意義的存在,探索作品與預設圖像之間未知的可能性,“重複”是她對創作對象的重複,也是風格語言的重複,并在這個重複的過程中思辨、探索。
成當代藝術中心藝術總監韓雅俐
展覽由成當代藝術中心藝術總監韓雅俐主持,她首先感謝各位嘉賓能在百忙之中參加《重複:李婧個展》的開幕活動。此次展覽作為藝術中心2022年的第一個展覽,也是籌劃了近半年的時間,展覽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中央美術學院易英教授與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常培傑作展覽策劃。選擇李婧作為開展藝術家,也是出于我們成當代藝術中心始終大力扶植新晉藝術家的原則,希望可以通過我們這個平台能給青年藝術家更多的機會去展現他們的藝術創作。同時她還指出:李婧的繪畫作品都是源于她對生活觀看的一種再創造,就像我們所看到的《調色闆》系列,其中的“調色闆”既是她的繪畫的工具,也是她的寫生對象,她通過不同時期對同一個調色闆的反複創作,完成《調色闆》系列的整體建構。
中央美術學院易英教授
之後由展覽的學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易英教授發言,他指出:李婧的創作一直在“重複”,重複之前畫過的抽象作品,不管是用手工制作還是手繪的方法。實際上事物是不可還原的,重複的過程就是在重複不可能的圖像。這裡潛在的圖像來源于規則、教育和經驗,也就是說我們畫出來的一張畫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合理的、真實的,細膩的、原始的。那麼我們在重複這個圖像的時候,就會逐漸消除規則的圖像、文明的圖像,而回歸到原始的圖像。誠然,原始的圖像我們很難還原,但每一次重複,李婧都會向原始圖像進一步步回歸,進一步步縮短距離,這是李婧“重複”的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常培傑
易英教授從圖像生成的角度介紹了李婧創作背後的意義,之後策展人常培傑老師從其策展角度,進一步闡釋了“重複”背後所具有的哲學含義,以及李婧在重複創作過程中所形成的個人風格。
常培傑指出:“重複”是個很重要的哲學命題,克爾凱郭爾、德勒滋等人都有所讨論。我從三個方面來談一下李婧的作品:首先是李婧作品的社會現實意義,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就是追求新奇。如果哪天沒有新奇,生活似乎就陷入了無意義的狀态,人們害怕日常生活中的重複,這實際上是在拒絕生活。李婧則接受了重複,像西西弗斯那樣周而複始的創作,并在其中獲得平靜與幸福感。
其次是對作品本體的探讨。李婧會在不同時期,以寫生手法反複畫同一個調色闆。但是,我們會發現,即便是同一個人,同一天,對同一個對象的描繪,也會是不一樣的。這意味着,我們不可能重複既往之事;重複是不可能的。所有重複都必然蘊含了差異,但真正與重複構成對立的并非差異,而是“同一”——不可能有兩幅一樣的手繪畫作。但是,藝術家的成長離不開千百次的重複創作行為,加深自己的藝術感覺。她的作品逼迫我們去思考,抽象與具象、藝術與重複的深層次關系。
第三方面是藝術史層面的定位。李婧的作品既不同于古典似摹仿複古,也不是本雅明所說的技術式複制,還不同于波普藝術那種圖像并置。她不僅以重複作為創作題旨,還把重複作為創作方法和路徑。這種創作具有很深的哲學和藝術史層面的意義。
獨立策展人李征
在兩位學者發言之後,李征作為李婧早期展覽的策展人談及了她近些年創作的變化,他指出:李婧的作品不止有架上繪畫,還有影像藝術,裝置藝術,她的作品恰恰是在光線、色塊之間不停地進行各式各樣的對比。繪畫的重複完全是獨一性的,就像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太陽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但其實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恰恰是這樣的重複性讓藝術家在重複的創造當中,能夠更加及時地掌握自己的創作語言,可以更好的明确自己所要表達的内涵。
藝術家李婧
最後藝術家李婧就創作經曆、創作主題作簡單的介紹,她指出:本次展覽的主題“重複”是在我前兩次展覽的延續。第一次個展的主題是“控制之外”,意在探索控制之内和控制之外的關系——在繪畫的過程中把不可控制的痕迹變成可控的痕迹,但繪畫的過程中又會産生各種偶然的因素,這又是不可控的範圍,我一直在進行可控和不可控之間的一個造型實驗。之後的“臨時邏輯”是我第一次把重複的繪畫放到一起,去探讨“重複”本身,也就有了這次展覽的集體呈現。本次展覽展出了六組作品,包括三組《調色闆》系列,一組無題作品,一組紙上綜合材料作品,一組裝置,它們都是對重複的一個探索。“重複”實際上是探索重複過程中的差異性,是為了探索各種未知的可能性,因此,重複的過程亦是一個思辨的過程。
開幕現場
此次展覽持續至2022年2月27日,成當代藝術中心誠邀您的到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