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載于《湖南日報》7月13日05版)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頤佳
嶽麓為屏,湘江為帶,橘子洲浮碧江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市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砥砺奮進,實現經濟總量過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千億元、常住人口過千萬的曆史新跨越。
這是長沙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十年,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十年,是城市名片擦拭最亮的十年,也是人民群衆得到實惠最多的十年。
華燈初上,璨若星河,長沙“一江兩岸”繁華綻放,長沙人用36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鬥,譜寫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華麗篇章,交上了一份非凡的答卷。
這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十年——
GDP從6399.91億元增至13270.70億元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和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貿易中心,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一帶一部”首位城市、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1.18萬平方公裡的長沙人口達1004萬,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300萬,跻身特大城市之列。
十年栉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長沙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地區生産總值從2012年的6399.91億元攀升至2021年的13270.70億元,用短短10年時間實現了翻倍,位列全國省會城市第六位。
2015年5月,湖南湘江新區挂牌成立,以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魄力勇立潮頭,以全省5‰的面積創造了6%的GDP,經濟總量躍居國家級新區第六位。長沙縣、浏陽市、甯鄉市分别跻身全國縣域百強第三、第八和第十五位,芙蓉、天心、嶽麓、開福、雨花、望城區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區,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
2012年,長沙各類市場主體為46.5萬戶,2020年9月,在中部省會城市中率先突破百萬戶。截至今年6月,長沙市場主體已達147.1萬戶,十餘年間增長2倍多。
資本的聚集是一座城市發展的風向标。2021年,長沙市新增直接融資2805億元,比上年增加30.85%;證券交易成交量突破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7.74%;金融稅收再創新高,占全市稅收比重達10%。全年新增上市公司9家,首發募資134億元,新增數、首發募資數均居中部城市第一。目前,長沙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到80家,穩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
這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十年——
從“五一路時代”邁入“湘江時代”
6月28日,長沙市軌道交通6号線正式開通,這條跨區縣最多、覆蓋面積最廣、線路最長、站點最多的地下長龍,讓長沙市民歡欣鼓舞。從2014年4月長沙地鐵2号線實現湖南地鐵零的突破至今8年時間,長沙市已擁有6條地鐵線路,軌道交通運行裡程達209公裡,運行站點增至148座,城市承載能力正發生着巨大變化。
2012年,長沙市建成區面積約181平方公裡,2021年已增加到760平方公裡,城市擴容至4倍以上,由“五一路時代”邁入“湘江時代”,拉開了“沿江建設、跨江發展”的大都市骨架,城鎮化率達82.6%。
這十年,黃花機場跻身全球百強,實現“雙航站樓、雙跑道”,完成直飛世界五大洲的夢想;這十年,長沙高鐵迎來“雙核驅動時代”,“米”字型交會加快實現,坐着高鐵可直達全國23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
這十年,長沙電網進入“特高壓時代”,供電能力從2012年的400萬千瓦左右提升至2021年的1000萬千瓦,供電能力提升1.5倍,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澎湃動能。
這十年,甯鄉撤縣改市,浏陽入選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市。“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加快構建,108條城市主幹道煥然一新;這十年,湘江兩岸夜景璀璨,太平街、潮宗街、都正街等14條曆史街巷成為全國網紅熱門打卡地。
這十年,城市美化、淨化、綠化、彩化刷新城市品質高度。精準規劃、精美建設、精緻管理、精明增長的長沙更有顔值、有氣質、有内涵、有品位、有格調。以“一縣一特”“一鄉一品”為标志的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全市農産品加工業産值超2900億元,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這是城市名片最閃亮的十年——
從“制造強市”到“智造标杆”
6月16日,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發布,三一、中聯、山河、鐵建毫無懸念蟬聯。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工業步入快速增長新階段,規模工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000多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3000多億元。規模工業企業從2282家增長至近3000家。
特别是長沙民營企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成為長沙創新開放的生力軍、保障就業的主渠道、增收富民的活源泉和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目前,長沙民營企業占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的97.98%,三一、藍思、聖湘、澳優等一批優質民營企業享譽國内外。
這十年,長沙突出智能制造為統領推動轉型升級,22條産業鍊搶占發展制高點,“三智一芯”産業布局基本成型。全市市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達1254家,其中27個企業(項目)獲批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範,數量位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位。
這十年,長沙形成了工程機械、食品、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文旅等7大千億級産業集群,産業多元支撐格局凸顯。摘得了“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移動互聯網第五城”“中國芯片第四城”等系列桂冠,并成為全國唯一實現芯片三大件設計國産自主的城市。
這十年,長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數字人民币試點走在全國前列,“三去一降一補”成效顯著,下放市本級權力526項,成為營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十大城市之一,獲評“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和“中國十佳外商投資最滿意城市”,178家世界500強企業紮根落戶。
這十年,長沙相繼摘得“東亞文化之都”和“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持續蟬聯“全國文明城市”,長株潭都市圈、湘贛邊區朋友圈和長江中遊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持續深化,長沙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這是人民群衆得實惠最多的十年——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0288元增至62145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長沙連續14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讓市民更幸福是這座城市永恒不變的初心。
這十年,長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改善民生。2012年,長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8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7元;到2021年,長沙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升到62145元和38195元。
這十年,長沙13.42萬名貧困人口全部出列,不僅全市實現了高水平高質量的全面小康,還幫助龍山等8個對口幫扶縣脫貧摘帽。率先全國實現城鄉低保一體化,實現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
這十年,長沙标準化學校建成率達98%,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面消除。小區配套幼兒園全部移交政府,全市公辦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92%。長沙建成了3大職教園區,職業教育呈現集聚化差異化發展。
這十年,長沙創新實施“健康長沙”PPP項目,市域公立醫院改革全覆蓋,市級公立醫院條件顯著改善,婦幼健康核心指标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獲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标準化示範城市、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
這十年,長沙堅持“房住不炒”的成功經驗推廣全國。全市公租房達10.5萬套,完成棚改1376.61萬平方米,近40萬居民圓了安居夢。下沉接訪處訪的“長沙模式”,“互聯網 ”基層治理經驗全國推介。長沙連續3屆(4年一屆)捧回全國社會綜治領域最高榮譽“長安杯”。
良好的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十年,長沙堅持不懈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空氣質量優良率提升至83%,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國控、省控監測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率先全國實現城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燒”。全市新建街角花園230個,創建人民滿意公園20個,森林覆蓋率達55%,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進。山水洲城生态底色更加鮮明,綠色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我看這十年】
嚴鑫鋼,與城市一同成長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曼斯
嚴鑫鋼,一名城市“把脈人”,1984年出生于長沙。14年前,他進入國防科技大學銀河計算機傳感器事業部,背上重重的儀器,将傳感器探入礦山、水庫與橋梁,監測安全狀況。随着城市與科技的發展,他卸下裝備,轉而用自動化設備監測高樓、地鐵與機場。
十多年前,嚴鑫鋼所在部門響應政策實現“軍轉民”,成立了湖南湘銀河傳感科技有限公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争,公司對人才的渴求顯現了出來。“智能監測行業屬高精尖産業,當時這樣的高素質人才幾乎都聚集在北上廣深。”嚴鑫鋼回憶,從2018年開始,千金難求一人的狀況開始改變。
那一年,公司打算新招一名軟件開發人員。消息傳開後,一位名叫葉果的工程師通過朋友推薦,來到公司應聘。葉果是長沙人,曾供職于深圳、新加坡,資曆老,經驗豐富。嚴鑫鋼曾問他回來的原因,葉果微微一笑:“長沙的人才政策力度大,城市發展潛力大。況且家鄉總比他鄉好。”
之後,公司又來了許多像葉果一樣返鄉工作的年輕人,外地前來應聘的人也多了起來。
人才湧入,公司日益壯大。嚴鑫鋼從一名基層技術員成長為工程部主管,接觸到了更多城市建設項目。
“10年前,我們的業務大多是國家重大項目,比如監測邊坡、水壩、礦山等。而現在轉移到了城市,比如地鐵、城鐵、高樓。”嚴鑫鋼說,他永遠記得2018年12月28日這一天,湘江賓館在40個小時内整體向北平移35.56米。這個項目的部分監測設備,就是來自嚴鑫鋼所在的公司,“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城市在我們眼皮底下走入了一個新時代。”
長沙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潮給嚴鑫鋼的事業帶來發展機遇,也為他的生活帶來了便捷,“我家住在暮雲,10年前到嶽麓區上班搭乘長株潭的城際大巴,需要換乘3次。自從城際鐵路開通後,到公司隻要40分鐘。”
現在,嚴鑫鋼升職成了公司的副總經理,也成了兩個孩子的爸爸,生活安逸幸福。他與長沙一同成長,在非凡十年裡實現飛躍。
[責編:胡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