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金華會引領浙中嗎

金華會引領浙中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5:55:05

浙江新聞客戶端

作為一名長期記錄金華的記者,“浙中崛起”是筆下的常用詞。浙江日報的曆史數據庫顯示,當年有不少前輩,曾報道記錄過“浙中崛起”。

在上月召開的金華市委七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上,金華市委号召全市黨員幹部要“為實現浙中之真正崛起而奮鬥”

在今天召開的金華市第八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淩志峰再次動員全市廣大黨員和幹部群衆:扛旗争先、崛起浙中,為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都市區而努力奮鬥

金華離浙中真正崛起,到底還有多遠?請你與記者一起回溯、探尋,通過對曆史的回望,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金華會引領浙中嗎(金華崛起浙中需要奔湧之勢)1

美麗的金華 洪兵 攝

浙中腹地,不沿邊、不靠海,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實踐中,要崛起困難不少,但金華努力過——

1999年1月13日,《浙江日報》刊發了題為《崛起在浙中》的報道,有人說這是《浙江日報》上第一次大篇幅報道浙中崛起的文章。

當時,記者李良和陳紀蔚敏銳地觀察道:“浙江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地形高低一直以來正好成反比:地形是西高東低,經濟是東高西低;浙江的中部,既是地理上的盆地,也是經濟上的盆地……浙中的崛起,近年越來越受到世人的矚目。”

金華會引領浙中嗎(金華崛起浙中需要奔湧之勢)2

1999年1月13日的《浙江日報》

先天不足的浙中,曾經在世紀之交時,有過不俗的成績——2000年,金華的GDP與廈門、揚州相當,超過合肥

上述《崛起在浙中》記錄了彼時義烏、東陽、永康的異軍突起,“以發達的個私經濟、成熟的市場體系和靈活的經營方式,使各種生産要素在這裡快速聚合,有效地發揮出各自的能量。”總結了浙中崛起的奧秘——“集各方之力,聚各方之财,彙各方之謀”……

時勢變化,新千年後區域經濟競争加劇,城市間你追我趕,呈動态變化。20年後的2020年,合肥、廈門、揚州等3個城市的GDP,都跑到了金華的前面,分别是金華的2.1倍、1.4倍、1.3倍。

把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再縮小,以規上工業增加值來作比較——

2015年,金華與省内的嘉興、紹興的差距分别是475億元、615億元;2020年,這組數據擴大到1148億元、631億元。

與同處金衢盆地的衢州比,金華在該項數據上的領先優勢從2015年的612億元,縮小到2020年的507億。

而省會杭州2015年規上工業增加值是金華的2.98倍;到2020年已擴大到了3.95倍。

衆所周知,工業增加值是計算GDP的一項基礎性指标,“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産值-工業中間投入 應交增值稅”,反映的是工業企業生産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所以工業總産值和工業增加值并非一定成正比關系。工業總産值高的地區,工業增加值不一定就高。從基本公式可以看出,原材料、能源消耗等中間投入更少,增加值才能更高。也就是說,工業增加值既反映工業對GDP的貢獻,又反映工業的生産效率。

距領跑者更遠,離追趕者更近,都反映了一件事情:金華在這些年裡,工業在産業分工價值鍊中的地位弱化了。所謂“無工不富”,這個數據的弱化,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映,GDP增速低了、城市能級提升慢了……

金華會引領浙中嗎(金華崛起浙中需要奔湧之勢)3

蘭溪紡織企業車間 蘭溪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今年的省“兩會”上,省委書記袁家軍專門參加了金華代表團的審議,再次強調金華推進全省第四大都市區的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對全省大局具有戰略意義

如何答好全省第四大都市區建設這道必答題,已經成了虎年開春金華熱議的焦點話題。

居全省第4位,有着705萬常住人口,占全省10.92%。這樣的人口體量,決定着勢必會影響全省全局。

居全省第2位,有着143.7萬戶市場主體,各類跨境電商出口活躍網店超22萬家,快遞業務量超100億件。這樣的市場主體規模,在暢通國内國際雙循環、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優勢明顯。

居全省第4位,擁有工業用地總量近40萬畝。這樣的土地資源,足以推動金華工業再上新台階。

……

細細盤點,金華“家底”還是殷實的。傳統的生産要素——勞動力、土地、資本,金華占其二。然而,金華越跑越“慢”,又足以說明在這些年裡,技術、信息等“新生産要素”,對于經濟發展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以下幾組2020年的數據能夠印證這樣的判斷——

1.金華高新技術企業1368家,占全省總數的6.2%;

2.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占比2.01%,低于全省0.8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8位;

3.規上企業畝均稅收僅為12.5萬元,居全省末位。

研發投入不足,高新企業不多,很大程度上造成前文所述規上企業增加值緩慢、規上企業畝均稅收偏低。

金華會引領浙中嗎(金華崛起浙中需要奔湧之勢)4

永康門業制造現場 永康市委宣傳部供圖

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是資本積累、勞動力增加和技術進步長期作用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勞動力、資本、資源三大傳統要素投入,屬于典型的要素驅動。但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方式不可持續。2013年12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新常态”;之後全國各主要城市都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轉變為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

其中最成功的城市之一是合肥。這個2000年GDP還不如金華的“包郵區”城市,緊緊抓牢面闆、芯片、新能源等前沿産業,實現強勢崛起。截至2020年,合肥GDP為10045.72億元,20年時間增長27倍。

在這一輪動力變革當中,金華“跟跑”得有些吃力。

都說選擇是最重要的努力。過去的一年,金華在清醒認識問題短闆的同時,縷清自身潛力優勢,重塑發展動态,似有新的聚合裂變之象——2021年,金華規上企業研發費用增長55.2%,高出全省平均數24.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一;規上畝均稅收達15.4萬元,增長23.4%

金華會引領浙中嗎(金華崛起浙中需要奔湧之勢)5

橫店集團東磁股份有限公司電池片六廠車間 東陽市委宣傳部 供圖

如此,回答“離浙中崛起還有多遠”,答案昭然若揭。

浙中要真正崛起,還是《崛起在浙中》文中所述,“使各種生産要素在這裡快速聚合,有效地發揮出各自的能量”。當年的金華,實現了各種要素的聚合,所以一時讓“‘經濟上的盆地’成為曆史”。

不缺勞動力、土地的金華,應緊緊抓牢資本、技術這兩個生産要素,以生逢其時的機遇感、勇于擔當的責任感、隻争朝夕的緊迫感,扛旗争先、勇毅前行。

金華會引領浙中嗎(金華崛起浙中需要奔湧之勢)6

天合光能(義烏)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生産線上,工人在趕制光伏組件出口訂單 葉夢婷 時補法/攝

在金華市委畫出藍圖中,記者認為以下兩點,尤為值得關注。

——要以招大引強為支撐,推進制造業鳳凰涅槃。搶抓逆周期調節政策機遇,用足用好各項惠企政策,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推進智能化改造“十百千萬”工程,永康小五金、蘭溪水泥紡織、義烏小商品等産業改造提升要率先突破,殺出一條“血路”。堅持項目為王,實施擴大有效投資“五個雙千億”工程,強化制造業項目招引,加快商貿業項目推進,促進資源要素向重大項目集中,推動有效投資快馬加鞭。

——要以自貿區建設為引領,推進商貿業乘風破浪。自貿區金義片區是金華在全省的一張金名片,緊抓RCEP協議生效的機遇,以小商品自由貿易為急先鋒,統籌推進新型國際貿易拓展、物流樞紐建設、先進制造提升,全力建設具有辨識度的一流自貿區,勇攀内陸開放高地,打通内外貿,實現雙循環。

金華會引領浙中嗎(金華崛起浙中需要奔湧之勢)7

美麗的金華 洪兵 攝

關心金華發展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提了多年“浙中崛起”的金華,悄然把這四個字換了個位置,成為“崛起浙中”。很多人不解,為何要做這樣的改變。從語義上講,“浙中崛起”與“崛起浙中”無多大的區别。但在常年咬文嚼字的記者看來,這或許是金華市改變發展動力的信号。

提“浙中崛起”時,“浙中”在前,多是強調空間位置。金華人常以為傲的是,地處浙江之心,以前溫州、台州人回家,都要到金華上火車。有個金華親戚能夠借宿一晚,是很讓溫州人、台州人高興的事。而提“崛起浙中”時,“崛起”在前,更多的是強調主動作為。如果說,談論“浙中崛起”時,金華人還有地理、空間的依仗和心理優勢;那提及“崛起浙中”時,已全然放下,準備“拼命”。

1995年2月,金華市委、市政府開展了“沖出盆地、開放金華”解放思想大讨論,系統剖析了思想觀念上的盆地意識、發展思路上的盆地模式。由此,金華人放下“盆地包袱”,高呼“沖出盆地”,才推動了義烏小商品、永康五金等産業的發展。如今,世界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創新成為時代的重大命題。立身于這樣的曆史新起點,金華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揚“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争”的精神氣質。面對這樣的動能轉變,金華人已經想明白、要堅決幹。我們期待着,這樣一個昂揚奮進的金華,會帶來更多更大的驚喜。

值班編輯 葉夢婷

值班主編 楊振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