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敦煌是從央視紀錄片《敦煌》開始,知道敦煌除了有飛天,還有一座開鑿于前秦時期的世界文化遺産“莫高窟”。從此,去敦煌準确說是去莫高窟就成了一種執念。
河西之行告别了嘉峪關,登上淩晨的火車直奔敦煌。早上7點多到達敦煌站,為了節約時間,出站後馬上打車到入住的酒店。
敦煌火車站
出發前在網上搜了些有關敦煌的旅遊攻略,介紹莫高窟的門票是需要提前預約的,所以我們計劃到敦煌後讓所住的酒店幫忙訂票。
在酒店咨詢了前台,前台人員告訴我們如果不太累的話,酒店有半小時後出發去莫高窟的專車,門票到了再買都是可以的。毫不猶豫地放下行李,洗好澡換好衣服馬上出發。
莫高窟位于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
莫高窟景區其實分了兩個部分,分别是數字展示中心和洞窟區。景區的購票地點設在數字展示中心外面。
到了莫高窟購票處發現遊客其實不算多,工作人員指引我們購好門票,湊夠一批遊客出發先去數字展示中心觀看莫高窟的數字電影。
敦煌莫高窟入口處
從數字展示中心出來後,并不是馬上就可以到達莫高窟的石窟現場,而是需要乘坐景區專車經過大概15分鐘的車程才能最終到達。
莫高窟小牌樓
終于到達莫高窟,入口處遊客需要先行排隊。進入景區工作人員會把遊客分成十幾人一隊,每隊指定一名景區講解員,然後每人分配一副耳機,由講解員帶領隊伍開始參觀洞窟。
講解員手上拿着一圈鑰匙,每到一個洞窟就拿對應洞窟的鑰匙開門。進入洞窟參觀前,講解員都會不厭其煩地提醒遊客不能拍照,不能用自帶的照明工具照射洞窟内部,隻能由講解員攜帶的小手電提供光源來觀看洞窟内的壁畫和彩塑。
莫高窟小牌樓
石窟外部通道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西端,西鄰古代西域,是當時佛教東傳的要道。魏晉時期,随着佛教的廣泛傳播,河西地區逐漸成為我國佛教的聖地之一。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的一天,一個從中原雲遊到敦煌的名叫樂僔的僧人面對三危山參禅入定,掙開眼睛時忽見對面的三危山出現萬道金光,千佛化身随光而現并轉瞬即逝。這個笃信此地有千佛照拂的虔誠佛教徒決定在這裡住下潛心修行,并請工匠在此開鑿洞窟。在以後的千百年裡,這裡石窟的營建便繼往開來。
石壁上隐約能看到殘留的彩繪
到唐時,石窟的開鑿已達一千多座,這片石窟被稱為“莫高窟”,也叫千佛洞。莫高窟的開鑿從北涼開始,曆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最後至元,元代的敦煌佛教衰微。
第365窟、第366窟
石窟外部通道
普通遊客到敦煌莫高窟旅遊,如果不預先了解一下莫高窟的開鑿曆史和佛教文化,是很難聽懂講解員對洞窟的解說的。
敦煌标志性建築,第96窟。
如果想快速對莫高窟有個初步了解,對著名的洞窟内部的彩繪、彩塑和壁畫能近距離觀看的話,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的數字電影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數字電影的核心内容分為“數字敦煌”和“虛拟洞窟”兩部分,通過數字電影,觀衆可領略敦煌莫高窟絢麗多彩的石窟藝術經典與氣勢恢宏的曆史文化背景,在進入洞窟之前就能與敦煌莫高窟進行全方位、近距離的“親密接觸”。
莫高窟第96窟,俗稱“九層樓”。
莫高窟彩繪
公元1900年,道士王圓祿偶然發現了莫高窟藏經洞,裡面堆滿了曆朝曆代遺留下來的佛教經卷、當地居民的地契、典籍甚至官府文書。
藏經洞陳列館
最早來到莫高窟搶掠的是俄國人。他們從新疆塔城趕往敦煌,盜走了一批塑像和經卷。
敦煌藏經洞的唐代《引路菩薩圖》
随後的英國商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日本人大谷光瑞、美國人華爾納等外國盜賊依次出場,來到這個“被世界遺忘的地方”大肆搜掠、騙取藏經洞文物。
敦煌藏經洞的唐代《引路菩薩圖》
至今,藏經洞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大部分被藏于巴黎、倫敦、聖彼得堡。
敦煌莫高窟
有後人是這樣總結的:藏經洞文物藏于英國者最多,藏于法國者最精,藏于俄國者最雜,藏于日本者最隐最秘,藏于中國者最散最亂。著名國學家陳寅格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來到莫高窟,站在這些已開鑿千年的洞窟前面,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體會當時那些渴望安定,希冀太平的敦煌民衆,他們所尋求的一種暫時遠離苦難的難得的心靈慰藉。
注:以上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