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創業,活出不一樣的煙火。
總第 3133 期
餐企老闆内參 王盼 | 文
八月被裁,年末返鄉
我回老家開了個咖啡館
我叫戰戰,戰鬥的戰,汕頭人。
大學畢業之後,在北京漂了6年,在教育培訓行業一開始還算得心應手。直到換了一份996的工作,徹底失去了自我,從此生活裡隻有工作。
錢掙得不少,但一直沒什麼成就感,一邊是前路迷茫,一邊又接到了父母電話,希望我這個獨生子考慮返鄉。于是回家創業的種子就在我内心種下了。
接下來的日子每天都在考慮創業做什麼項目,有一天我跟好友聊起這件事,他的建議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讓我想起了「咖啡」,在北京,我也是“日進2杯美式”的咖啡發燒友,雖然我并不主張以愛好為導向,但思忖良久,最終決定回家鄉開個咖啡館。
其實選擇咖啡也不是一時沖動,我有總結過:
一是和其它餐飲品類相比,咖啡館沒有後廚,出餐簡單、運營成本更低
我的發小在老家創業餐飲,做過粉面和秤盤麻辣燙,不僅要招服務員,後廚還要人,人力成本挺高的,光後廚那點事已經讓他非常頭疼了。對比起來,咖啡就輕松很多,原材料簡單,現在的咖啡機基本都是自動的,隻要經過基礎培訓,員工很容易上手。
二是咖啡在二三線城市機會很大
我的家鄉城市不大,但年輕人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咖啡這個品類很容易被接受,而且這幾年咖啡飲品一直很出圈,價值感也高。我記得星巴克是2015年在我們這開的第一家店,當時就是一家獨大,平時沒人,周末閑坐聊天的人多。一杯咖啡40塊,對于小地方的工薪族來說也是難得聚會才去。
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有篇報告《中國現磨咖啡市場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講的挺好,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大概是1年9杯。遠遠低于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人均消費量,這就意味着中國咖啡市場正處于一個初級藍海市場。現在二、三線城市咖啡消費的需求是有的,隻不過星巴克賣的太貴了,這就給性價比市場留下了很大空間。有點像奶茶,高端有奈雪和喜茶,中間性價比銷量最大的是茶百道和滬上阿姨,一定是有機會的。
三是和其它項目相比,咖啡的回報周期更短
像小面、麻辣燙這種,回報周期基本在1年半左右,關鍵是,疫情多點散發的不确定性也會給經營帶來阻礙。相比之下,咖啡更靈活,具備零售屬性也可以發力外賣,很适合疫情時代下做創業。
綜合各方,覺得咖啡這門生意,能做。
中國線上咖啡市場快速發展,消費增速近六成
和家人商量以後,我拿着在北京攢下的一些積蓄,又找父母借了點,終于在去年下半年回汕頭創業。一開始我就想得很清楚,絕對不做原創品牌,隻選擇加盟。道理很簡單,現在的形勢下創立品牌很難,自己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一沒有創業經驗,二沒有餐飲經驗,這不就是老鼠舔貓鼻——找死麼。
深究“下沉生意”
我總結了 3 個加盟咖啡生意經
那麼問題來了,加盟咖啡,品牌怎麼選?問了不少前輩和朋友,我總結出3點經驗:
總結一:産品是核心,複購是王道
其實現在可以加盟的咖啡品牌很多,我花了一個月時間各種了解,候選品牌「挪瓦咖啡」進入了我的視野,公司是2019年創立的,2年多時間全國開了近1500店。如果你一直點外賣,應該會注意到這個品牌。
當時他們的産品理念跟我不謀而合,“用茶飲的思維做咖啡”。
雖然咖啡的下沉趨勢明顯,但咖啡市場還是需要教育的。以前我在北京隻喝美式,但這種偏苦偏酸的口感,在小城市肯定行不通。因為年輕人更喜歡茶飲偏甜的口味。
挪瓦咖啡的“小馬果咖”系列,有很好的适口性,咖啡 水果風味玩法也很多。我在小紅書上搜到了“草莓出馬拿鐵”很火爆,看到他們提出的産品理念很新奇,細想發覺很有道理,隻有茶飲化咖啡才适合二三線城市,可以降低消費者的嘗試門檻。事實證明這個路子是對的,這個品現在我單店一天能賣500杯以上,用戶反複購買的産品自然是好喝愛喝(當然咖啡品類本身就有先天優勢:成瘾性)。
我自己特别喜歡的産品是“輕乳拿鐵”,脂肪含量隻有普通拿鐵的38%,用的是脫脂奶,卻沒有脫脂奶的寡淡,現在年輕人都很注重身材管理,“簡餐吃草”能火就是這個原因。這點挺打動我的,品牌懂用戶需求,就不會盲目跟風開發産品,加盟商也不會跟在屁股後面進一大堆原材料滞銷。
總結二:選址很重要,選對了鋪面生意已經成功一半了
産品放心後,我開始找鋪面。
我看上了一個“黃金商圈”,位于汕頭一個挺厲害的MALL對面,星巴克就開在那個MALL裡。這條街道被稱為“小香港”,周邊有高檔住宅,也有金融機構等。基本屬于“一鋪難求”的狀态吧,我托人找了好多關系,最終聯絡到一個50㎡的鋪子,一個月租金1萬2。
然而,這個鋪面受到了總部選址專家的反對。最終我被說服了,原因是:
一、不要光看流量,要結合消費場景看有效流量。表面人流量大,但是人經過門店隻是路過,沒有停下來消費的場景。屬于假人流。客戶的轉化率不會高,每個人流段都不集中。這會導緻銷售不穩定,沒有必然的高峰期。
二、現在疫情反複,店鋪面積不宜過大,一旦疫情爆發,房租壓力會很大。
經過一番讨論,我最終放棄了“小香港”,轉而在萬象城周邊找了個街邊門面,門面不大,20多平米,但位置好,屬于市中心核心地标,周邊逛街客流穩定,周邊後有辦公樓毛估有5000人,消費場景也有。總部經過測算之後,人效坪效最高的模型。
總結三:在二三線城市開咖啡館,本質上拼的是人效和成本
我去年考察項目時去了一趟上海,也就一周的時間吧,等我回來,就發現這邊新開了5、6家沒有品牌的咖啡館,可到現在,這幾家開了關、關了開,已經洗牌一輪了。
而且,和上海這種一線城市的“剛需”不同, 小城市消費者去咖啡館的目的不隻是喝咖啡,還有社交需求。這也意味着,具備類似功能的茶飲店、甜品店都是我的競争對手。所以,為了防禦,這些新開的咖啡館“産品越做越豐富”,看重挺忙的,花果茶、奶茶、三明治什麼都開始賣起來了。
其實這種防禦動作也可以理解,但他們所有産品就靠自己琢磨,成本非常高,不僅要考慮口味、成本、還有原材料供應,沒那麼簡單的。店裡賣的産品越多,屁股後面要打理的事情就越多。
其實我是贊同豐富産品線的,可以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這個沒有錯。挪瓦咖啡的産品結構很豐富,30多個SKU包含咖啡、茶飲、周邊、烘焙幾個闆塊。同時,新品上線時間為1-2周,而且這些産品都是當下的潮流。
這時候加盟品牌咖啡館的優勢就明顯了,總部負責研發、供應鍊、研究不同市場的特性,會有差異性菜單,季節性新品,宣傳物料都是快遞到門店,真的很省心,這樣我就有更多精力去培訓員工做好服務體驗。也有時間在門店社群裡跟客戶搞好客情關系。老客戶多了,門店生意自然就穩定起來了。
不僅産品要豐富,品質也很重要,挪瓦咖啡全線咖啡産品都是采用“奧斯卡級别”的IIAC金獎豆,比起競品隻會講“豆種來自阿拉比卡”完全是吊打。根本不用我去操心産品的競争力和上新。一杯飲品也就15塊左右,有時候搞活動更便宜,這價格在二三線城市都消費得起。
從小白到連鎖老闆
我在咖啡的下沉市場中成功翻身
選好品牌、定好産品、挑好鋪面,我的咖啡店很快就開業了。開業籌備這些總部都會全程幫扶和跟進。各種籌備都很順利。我最擔心的是開業怎麼做到火爆,這方面完全沒有經驗。好在城市運營經理很能幹,幫我詳細策劃了開業活動方案,我記得有一套很詳細的新店爆店的機制,從籌備物料,到物業媒體投放和掃樓、抖音和點評團購等,方方面面想得很周到。
果不其然,開業直接爆了,門店小夥伴都累壞了,基本每天忙到來不及吃飯,真的很心疼他們。
另外還有一點想分享,門店一直在總部的支持下開展跟各種大牌和年輕人喜歡的品牌合作。這段時間經曆的品牌有:奧利奧、旺旺、樂事、3CE、漢口二廠,還有跟野生植物合作的聯名活動,買咖啡送植物種子包,特别受歡迎,活動上線贈品直接沒了,當天咖啡都來不及做。
以我的門店為例,推算回本周期給大家看:
固定投入
品牌首次合作成本:22萬
裝修成本:8萬
固定總投入:30萬
運營成本
房租成本:1.2萬/月
人工成本:1萬/月
雜費:0.3萬/月
月固定運營成本:3.1萬/月
損耗比:2%(2710.5/月)
模型拆分:
月實收:135522.36元
月商品毛利:67761.18元
抽傭:10052.23元
月淨利潤:月商品毛利-月固定運營成本-損耗-抽傭=23998.45元
現在看來隻能說我比較幸運,在疫情和裁員的風暴中,看準了風口,選擇了一個靠譜的品牌合作。
今年,北上廣深的大廠又迎來一波裁員潮,原本“金三銀四”的招聘旺季也顯得格外蕭條。我所看到的情況是,越來越多的“知識青年”準備返鄉創業,他們中大多數選擇新消費這條路。
這篇文章,記錄我的創業路,我還在路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