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人工智能學院(未來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更名為元宇宙工程系。
近日,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未來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更名為元宇宙工程系,成為國内高校第一個以元宇宙命名的院系。
元宇宙這個概念自出現以來一直備受争議,高校院系以元宇宙命名,也讓網友有些摸不着頭腦。有人認為高校學科設置需要嚴謹,什麼火就教什麼,難免有華而不實的營銷之感;也有網友擔心,元宇宙及其衍生産業本就前景難料,大學生學這個,未來好就業嗎?
高校設立元宇宙院系,屬于高校的辦學自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學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精簡、效能的原則,自主确定教學、科學研究、行政職能部門等内部組織機構的設置和人員配備。
但設置元宇宙院系,是追逐時髦的炒作,還是面向未來的創新,需要學校以實際的辦學行動做出回答。作為全國第一個以元宇宙命名的院系,其應有“第一”的擔當和作為,名副其實地辦出特色和高質量。
客觀而言,與其片面質疑該校“趕時髦”“追熱門”,我更相信這所大學将信息工程系更名為元宇宙工程系時,是進行過論證的。畢竟第一個吃螃蟹者,必然會引來輿論的關注與質疑。
近年來,我國一些大學院系更名,譬如把傳統的“機械”“機電”更名為“科技”“智能”等,往往是“換湯不換藥”,隻是讓名字更好聽而已。
具體到元宇宙工程系來看,無論對于學校的發展,還是公衆的期待,這都不僅僅是一個“更好聽”的名字而已,更需要學校有開創精神。
院系更名、設置新學科專業是行政事務,更是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應該由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條件,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進行充分的論證,并在論證過程中,廣泛聽取師生的意見。
9月1日,在服貿會首鋼園區,參觀者在元宇宙體驗展館内體驗一款互動遊戲。圖/新華社
事實上,近年我國一些高校在為院系更名、新增或撤并專業時,存在由行政領導拍闆決策的問題,使更名成了“追名逐利”。學校辦學若沒有堅持自身的定位,所舉辦的專業則也會缺乏特色。
我國大學應在自身的辦學定位上辦出高水平與自己的特色。從這一角度看,有大學能率先“步入”元宇宙工程系,沒有必要就此潑冷水,而更要關注學校究竟怎麼辦元宇宙院系,有沒有系統的規劃。
将院系更名為元宇宙工程系,可能有三種走向。一種走向是隻更名,沒有實質變化,還是按原來信息工程系的傳統模式開展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另一種走向,則是學校圍繞元宇宙概念,缺乏科學系統的規劃,“摸着石頭過河”,這會給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都帶來不确定性;還有一種走向是,該院系成為元宇宙領域的領跑者,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學術研究,都得到國内甚至國際同行的認可。我們希望第三種是未來向我們呈現的景象。
要想不走入“歧途”,真正辦好元宇宙工程系,就不能華而不實地搞概念創新,也不能以創新之名進行折騰,必須面向未來,踏踏實實聚焦提高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質量。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劉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