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字子端,号說岩,晚号午亭,山西澤州府陽城(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清代大臣、學者。初名敬,因通州縣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順治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
順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秘書院檢讨。康熙十四年,擢升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充經筵講官,後曆任左都禦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四十九年,任《康熙字典》總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年七十五,谥文貞。
陳廷敬的出身相對于同時期的明珠、索額圖要差很遠,祖上為官者大多都在明朝,并非像明珠和索額圖那樣是皇親國戚,含着金湯匙出生,但陳廷敬家境也算殷實,富甲一方,陳家子弟以讀書為業,家族中曾出過不少舉人進士,可謂書香門第,憑借自己的卓越才幹,陳廷敬一生曆經二十六次官位升遷,在我國古代曆史上堪稱一大奇迹,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一代名相陳廷敬》劇照
山西陳廷敬研究會副會長馬甫平曾說:“史料上沒有記載陳廷敬是否參與了扳倒明珠的行動,但通過他的言行可以揣摩他在其中的态度。陳廷敬在明珠倒台之前給康熙講書時,有一次講《君子小人章》,提到君子光明磊落,從不僞裝,而小人善于掩飾,滴水不漏,一旦得寵,容易成為不倒翁。按當時的形勢,他的話有可能暗指明珠。”不久,在康熙的暗中支持下,禦史郭琇彈劾明珠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明珠遭到罷黜。
《康熙王朝》陳廷敬劇照
康熙二十七年,陳廷敬親家張汧,時任湖廣巡撫,被山西道禦史陳紫芝疏劾他“位任未久,黩貨多端,居官貪劣,應敕部嚴處”。這時,兵部尚書張玉書趁機彈劾與張汧有親家關系的陳廷敬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張汧貪墨一案跟陳廷敬有關系,可張汧卻在供詞中稱:是陳廷敬、高士奇和徐乾學三人“督促”他力争湖廣巡撫的職位。三人因此均受到牽連,陳廷敬得知後,主動請辭吏部尚書。更難得的是,陳廷敬請辭之後,低調謹慎,潛心治學。而高士奇和徐乾學辭職後,依舊幹預朝政,所以再次遭到參劾,最終被迫離開京城。這時,陳廷敬卻被康熙重新起用,再次擔任都察院左都禦史。
《一代名相陳廷敬》劇照
改币制、肅吏治,并嚴格律己,不結黨營私
陳廷敬擔任戶部尚書時,發現當時一些奸商紛紛毀錢鑄銅,緻使民間流通制錢數量大大減少而錢币的質量也越來越差,嚴重威脅到國家的金融根本。于是,陳廷敬提出制錢改重就輕,并停收采銅稅,加大銅礦開采力度,杜絕毀錢鑄銅的現象,這一舉措很大程度上維護了币制穩定。
孔子說過: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也。陳廷敬任吏部尚書時,曾上疏指出吏治的弊病,上司清廉,則下屬們自然不敢貪贓犯法,上司如果貪贓枉法,下屬即使想廉潔,受上司影響也很難做到。所以,陳廷敬建議,之後委派總督巡撫時,要嚴格篩選考察,令他們不為利益所動,隻有他們自己身正,才能管好下屬,而下屬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結上司,都會集中心思一心為民辦事,那麼百姓自然就能夠休養生息。同時建議應給現任督撫們下一通令,凡保薦州府縣官,必須首先考察他們有沒有不法行為,對違犯者嚴加懲處,這就會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康熙采納了陳廷敬的建議,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吏治整肅不少,相比之前大有改觀。
《康熙王朝》陳廷敬、明珠、索額圖劇照
正如陳廷敬給康熙上的奏疏一樣,他本人也是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為官清廉,尤其是在擔任吏部尚書時,常常将那些巴結逢迎之徒拒之門外,堅決不收受他們的饋贈和賄賂,并且給後代專門規定了一條規矩:“自廷敬始,在部絕請托,禁饋遺。”
明珠、索額圖大搞黨争時,朝廷很多官員都參與其中,連很多朝廷重臣都不得不暗自站隊,而陳廷敬卻沒有參與其中任何一黨,他選擇不結交任何皇子,同時與明珠和索額圖保持距離。如此潔身自好,康熙自然喜歡,重用。
《康熙字典》
撰史志、工詩文,博學多才,家族人才輩出
陳廷敬博學多才,一生文學成就頗高,曾奉诏任纂修《三朝聖訓》,《政治訓典》,《方略》,《大清一統志》,《明史》等書,擔任《康熙字典》總裁官,為後世研究清朝曆史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他自己留給後世的著作也有不少,主要有《午亭文編》、《河上集》、《參野詩選》、《說岩詩集》、《山禮指要》、《午亭歸去集》等,其中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康熙曾評價陳廷敬 的文學造詣“ 姚房比雅韻,李杜并詩豪”,所作各體詩“清雅醇厚,非積字累句之學所能窺者”.
《午亭文編》
陳廷敬本就出生于書香門第,家教頗嚴,所以陳氏一族出了不少人才"進士九出,翰林六鳴",而陳廷敬是陳氏一族聲望最高的一位。
陳廷敬病逝後,康熙派皇三子胤祉率百官前去祭奠。《清史稿》中載對于陳廷敬之死,康熙皇帝“深惜之”,親筆為他寫下了挽詩:“世傳詩賦重,名在獨遺榮。去歲傷元輔,連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勵,國典玉衡平。儒雅空階歎,長嗟光潤生。”不過,康熙皇帝對陳廷敬更廣為人知的評價是八個字:“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