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戴榮裡
人類依靠自然的影響提升思維的高度,反過來維持着自然的平衡。學會在發展中自我反思,始終是人類應該堅守的原則。
人向自然界學習什麼?似乎從價值論邏輯上有些講不通。但人從自然界得到了什麼,卻大有理論和故事可講。無論人類是否承認進化論學說,但所有人形成一個共識,人是依靠自然界而生存的。自然界提供了人所需的物質和精神食糧。
人的基本生理需要靠自然獲得。再偉大的人物,都離不開衣食住行。春夏秋冬穿的東西,哪樣不是來自于自然界?衣料所需是自然界所賜,大地污染了,就難以種植棉花,盡管現代人懂得了化纖合成之術,但棉花之于人的重要性還是很大的。人類頓頓所吃的美食,絕大多數直接來自于大地的恩賜。沒有自然界的慷慨,人光憑西北風無法存活。然而,人類卻用自己發明的藥物,污染了大地上的糧食,最後又反過來毒害自己。從草棚到高樓大廈,人類的居住條件不斷改善,現代樓房在給人類帶來舒适居住環境的同時,也滋生衆多生存的危險,城市高樓形成的“熱島效應”、光污染引發的各種眼疾、因為陽光無法抵達而形成的高樓綜合征等,正是人類瘋狂演繹建築功能造成的隐患。當人類始終把自然界當做随意揉搓的泥巴時,即使你的願望再美好,大自然也會施以加倍的報複。當越來越多的公路、高速公路,鐵路、高速鐵路,水路、高速水路一點點建設起來,人類自由馳騁的同時,也帶來了對原有自然生态的破壞。人類用一種美好來遮蓋另一種損失。自然界的抵抗看似被動,其實在啟動下一次輪回。衣食住行的每一次升格,讓人自我滿足,也讓大自然遭受到又一層次的損毀。
仿生學無疑是人類向自然界學習之舉。飛機和輪船,改變了人類的出行方式,但飛機和輪船也加快了人類的自我毀滅。當飛機加入了世界大戰,人們有理由擔心那些承載着核武器的飛機總有一天會毀滅人類;輪船運載着人類完成海上航行,也将數不盡的污染傾瀉到大海裡。我在某海濱城市工作時,數次吃過被柴油污染的海蛎子,那難以下咽的味道,是對人類最直接的懲罰和提醒。人類擁有智慧的大腦,靠自然界啟發思維,赢得改變世界的科技發明,而這些仿生的物品又反過來損害着動植物多樣性的存在。也許有一天,人類無法再吃上雞蛋,而隻能去吃合成的蛋白質;無法觀看飛鳥,而隻能看到空中的飛機;更看不到花海,因為大地已經闆結……人類以自己的貪婪,學會了萬物的生存方式,又在極其聰明的發明後,引領人類自己走向末路。這不是危言聳聽。對自然界的漠視,必然會得到大自然的懲罰。
人類從自然界獲得思維的飛躍,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思維的閃光,會因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存在而變得瑰麗無比。人類依靠自然的影響提升思維的高度,反過來維持着自然的平衡。人類不能通過向自然無限的索取來徹底改變自然界,而是要和自然界達成默契的平衡。自然界很美,人類沒有資本毀壞這個萬物共生的平台。學會在發展中自我反思,始終是人類應該堅守的原則。
偏向于城市建築的作家,
動情于哲學思考的工程師。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1月下旬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