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莊子逍遙遊深度解讀

莊子逍遙遊深度解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18:05:17

莊子逍遙遊深度解讀(讀懂莊子的逍遙遊)1

Sept.

23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見到了本性,也就懂得了,如何順應自然而活。

作者 | 不有趣靈魂

來源 | 玩你自己(Gosoul624)

莊子逍遙遊深度解讀(讀懂莊子的逍遙遊)2

和孔子古闆的生活方式比起來,莊子的生活方式讓人忍俊不禁。

人家請他去做官,他給人家講了一個故事:

他說楚國有一種神龜,被供奉在宗廟裡,尊貴無比,但它是願意死了被供奉在宗廟呢,還是願意活在泥潭裡?

來請的人立馬就明白了,莊子不願意做官。

和老子的嚴肅比起來,莊子又是诙諧的。

老子講道理,《道德經》五千言,全是道理,莊子講道理卻是講故事,講完了故事,道理也就出來了。

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逍遙遊》,就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也講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他講大鵬扶搖直上九萬裡,雖然看似逍遙自在,但還不是真正的逍遙,因為大鵬終究還是借助了外物的幫助。

真正的逍遙、自由,應該無所憑借,順應本性。

讀了很多遍,又從這些故事裡,發現了一些很接地氣的東西。

比如不同層次的人,真的沒法做朋友;比如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他會有怎樣的生活方式;比如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決定了他會怎樣生活……

莊子逍遙遊深度解讀(讀懂莊子的逍遙遊)3

01 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的人生

北海有一種大魚,名字叫鲲,鲲有多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這種魚還會變,變成一種鳥,名字叫做鵬,鵬的背,就不知道有幾千裡那麼大。

飛翔的時候,翅膀就像天上的雲,扶搖直上,就在九萬裡的高空飛翔。

每當大海風起浪湧,它就要飛往南海。

寒蟬和斑鸠不知道大鵬這是要幹啥,嘲笑它:

我們奮力起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差不多了,有時飛不上去,落在地上也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裡到南海去呢?

就連小麻雀也譏笑大鵬:

它這是要飛到哪裡去呢?我飛起來不過數丈高就落下,在蓬蒿叢中盤旋,這也是極好的飛行了。而它還要飛到哪裡去呢?

莊子說: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你讓一個隻有一些小聰明的人,怎麼理解别人的大智慧?

你告訴一個隻能活在早上的小蟲子,晚霞是如何的美麗。你說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說得好像身臨其境。

但它隻會覺得你瘋了,得了癔症。

它的生命就從來沒有接觸過晚霞,你讓它怎麼能夠相信你說的呢?

你去告訴一個隻能活一個季節的物種,說一年有四季,你說四季的景色那麼不同,你說春天百花齊放,冬天雪花漫漫。

你說得眼裡有光,但它隻會覺得你那是神經病的眼光。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能夠相信的東西,都是他願意相信的,一個人所做的,也是他奉為真理的東西。而這些,就是他的認知。

在他認知之外的東西,他要麼無法理解,要麼充滿排斥。

就像寒蟬和斑鸠嘲笑大鵬,就像小麻雀譏諷大鵬,這些,于鳥獸而言是本性,于人而言是認知的差異。

所以,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生活的樣子。

莊子逍遙遊深度解讀(讀懂莊子的逍遙遊)4

02 認知的範圍,決定了生活的範圍

惠子和莊子,似乎是老搭檔,惠子老是怼莊子,莊子也幽默地回應。

在魚樂之辯裡,莊子說魚自由自在真快樂。

惠子就怼,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

說得好有道理。

莊子回:“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

在《逍遙遊》裡,也有一個莊子和惠子互怼的故事。

魏王送給惠子一種大葫蘆的種子,惠子種下後結出了巨大的葫蘆。

葫蘆皮又脆又薄,用來裝水無法提舉,切開來當瓠用,又大又淺,裝不了啥。

總之,惠子一看,這玩意除了長得大,就沒啥用嘛。

他向莊子抱怨:“因為它沒用,我把他砸了。”真是吃力不讨好。

莊子說:“你的見識真是淺陋狹隘啊,有這麼大的葫蘆,為什麼不把它作為腰舟浮遊江湖呢?”

惠子不服,覺得莊子竟講瞎話,大而無用,他還講故事反駁說:

我有一棵臭椿樹,巨大無比,但毫無用處。樹幹上長滿了贅瘤,不合繩墨,樹枝彎彎曲曲,又不合規矩。

這棵樹長在路邊,連木匠都懶得看它一眼,你的話就是這樣。雖然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沒用啊。

莊子說:

“你為什麼不把它種在廣闊的原野上,夏天就在樹下乘涼呢?這棵樹因為無用,沒有人砍伐,它才能長這麼大,它雖然沒有用處,但也沒有困苦。”

惠子和莊子着眼處不同,所看到的結果也完全不一樣。

惠子求物之用途,莊子求物之性。

所以,在惠子看來,不能用于生活本身的,都是廢物。

但莊子卻知道,萬物都有自己的本性,不僅僅是為了給人用的。

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的生活,這話對所有人有用。

莊子逍遙遊深度解讀(讀懂莊子的逍遙遊)5

03 認知範圍越大,偏見越少

認知有大小,小的認知限于某個範圍,在這個範圍之外的,就很難理解。

按照平常的說法就是,三觀不同,難以相互理解。

認知度範圍越大,所能理解的東西就越多,本身的偏見也會越少,自由也就越多。

大的認知,可以說超越了一切限制,達到了本性,他能夠理解一切存在,能夠理解一切。

莊子也講了一個故事:

肩吾向連叔求教,他說:

我從接輿那裡聽到的談話,大話連篇沒有邊際,讓人害怕,跟一般人都言談相差甚遠,有些甚至是不近情理。

連叔問肩吾:“他說了些什麼?”

肩吾就轉述他從接輿那裡聽到的話,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

這神人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這人真神,因為他神情專注,世間萬物就不受病害,還年年五谷豐登。

這就是肩吾聽到的,他覺得這是虛妄之言,根本不可信。

不止肩吾不信,我也不信有這樣的人。

連叔聽完肩吾的話,就說:

“對于瞎子,你沒法和他們欣賞花紋和色彩;對于聾人,你沒法同他們聆聽鐘鼓音樂。

難道隻有形骸上的瞎和聾嗎?思想上也有瞎和聾啊,認知上也有瞎和聾啊。肩吾啊,你就是思想上的瞎子和聾人。”

然後連叔繼續解釋說,那位神人,德合天地,與萬事萬物一緻,外物沒有什麼能傷害他。

看來,不止肩吾是思想和認知上的聾人和瞎子,我也是這樣的聾者和瞎子。

因為到了現在,我還是不相信這樣的神人存在。

然而,我不信,不代表沒有。

事實上,這世間事就是這樣:

有些事你理解不了,不代表是不對的;有些東西你無法相信,不代表别人也不相信;有些生活方式你做不到,但不代表這種生活方式有什麼問題。

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認知。

莊子逍遙遊深度解讀(讀懂莊子的逍遙遊)6

04 本性即自由

帝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有名士許由。

帝堯找到許由,想把天下讓給他。

他覺得許由的才德就像天上的太陽和月亮,足以普照天下,而自己的才德就像一簇小火,無法和日月争輝。

堯覺得,如果許由出面治理天下,那就像下了一場及時雨,而自己拼命治理天下,就像人工灌溉一樣,範圍小、效果差。

總之,堯對許由,那是推崇備至,想讓他出面治理天下,做天下人的君王。

但許由不願意。

許由說,你已經把天下治理得這麼好了,我再來接替你,我豈不是為了名利這麼做了?名利對我來說,毫無用處。

鹪鹩在深林中築巢,也不過隻要一根樹枝罷了;鼹鼠在大河中飲水,不過求一個肚子飽而已。

我什麼也不需要了,你回去吧。

什麼是君王?

一國之主,四海之地,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做了君王,幾乎是要什麼有什麼,是追求名利的極緻,可許由不願意。

你以為他多麼富裕呢?

其實他隻是一個隐士,你可以說他物質上很窮,但是他在精神上是最富有的人。

你想想,一個連天下君王都看不上的人,内心得有多富裕?

一個人若是精神足夠飽滿,又知道如何順應本性去生活,就不會被外在的東西所困擾。

天下雖大,物質雖富,但許由生活于這天下間。

一日吃不過三餐,睡不過三尺。

如果說大多數人都認知,都在名利之内,那許由的認知,已經超越了名利,故此不被名利束縛。

世間萬物,抛開名利,剩下的,隻是順應本性而已。

在這世間,要想真正達到自由,唯從認知中求本性,找到了本性,人就不再被外事外物限制了。

莊子逍遙遊深度解讀(讀懂莊子的逍遙遊)7

05 順應本性,超越所有認知

有一個叫宋榮子的人,這人特别厲害。

厲害到什麼程度呢?

所有人都稱贊他,他也不會因此更加勤奮勉力;所有人都诽謗他,他也不會因此感到沮喪。

為什麼能這樣呢?

因為他已經有了自己對外界的人事的分寸,分得清了榮辱的界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榮子已經這麼厲害了,對世間的一切,都沒有拼命去追求。

即便這樣,莊子依然覺得,宋榮子還有沒有達到的境界。

就像列子禦風而行,逍遙自在,雖然免了步行,但還是要憑借風。

真正厲害的人,應該是能夠順應自然、與天地合一、忘我的人,他們無意于功,無意于名,他們所求的,不過是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而活着。

最高級的認知,就是順應本性。

六祖慧能唯有一招,見性成佛,那本性是自由,是智慧,是慈悲和愛。

見到了本性,即見到最厲害的知識。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性即自然。

見到了本性,也就懂得了,如何順應自然而活。

— THE END —

☀本文選自玩你自己(Gosoul624),作者:不有趣靈魂。這裡隻有愛情、人生和自由,我們一起,不負詩與遠方的田野!灼見經授權發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