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朵朵媽媽,本期朵媽将與大家分享黃疸的相關知識。
黃疸是絕大多數寶寶都會遇到的一種發育現象,也是媽媽們育兒的第一站。
什麼是黃疸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寶寶皮膚黃,甚至眼睛也黃。
生理性黃疸:
大部分寶寶出生後遇到的都是生理性黃疸,它是由于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新生兒肝髒代謝膽紅素能力低下引起的。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也是新生兒獨有的代謝方式,新手媽媽們不要過于恐慌。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分為感染性黃疸和非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包含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多為宮内感染,有可能是母體自身炎症,以乙型肝炎病毒最為常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常見。
非感染性黃疸包含溶血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母乳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
母親為O型血,寶寶為A或B的最常見且嚴重,還可能出現溶血症。
阻塞性黃疸:
多為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出生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顔色逐漸加深,大便顔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陶土色。
母乳性黃疸:
是一種特殊的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長,有的甚至會有三個月左右,寶寶精神狀況可以,停止哺乳,48小時膽紅素明顯下降,再次哺乳,膽紅素上升。
黃疸的特點
生理性黃疸:
一般是出現在臉部或上半身,呈現淡黃色,寶寶沒太多不适感,大便顔色正常、喝奶正常,精神狀況良好,各方面表現尚可。
病理性黃疸:
1.顔色偏深可能是全身性
生理性黃疸是淡黃色,一般在面部和上半身,不超過膝蓋,病理性黃疸顔色更深,範圍更大,可能是全身,嚴重的腳心和手心都有。
2.精神狀況不佳、食欲不振、體溫波動
如果寶寶黃疸沒退的情況下,出現精神狀況不佳,體溫波動,莫名其妙的吵鬧,吃完奶後還吵鬧可考慮是否為病理性黃疸,及時就醫。
黃疸的影響
生理性黃疸:
1.對生長發育沒影響
生理性黃疸的寶寶該吃吃該睡睡,精神狀況一切正常,沒任何不适症狀,因此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2.對注射疫苗有一定的影響
朵媽所在城市的婦幼保健院要求黃疸數降到6以下才能注射疫苗,如果沒有,就要推遲注射的時間。
3.皮膚黃無須擔心
生理性黃疸的寶寶,皮膚黃不會造成直接損傷,隻有膽紅素進入大腦,才可能引起腦損傷。
病理性黃疸:
1.嚴重時易引起膽紅素腦病,帶來神經系統及視聽損害。
2.可能引起肝膽系統疾病。
何時來何時走
生理性黃疸:
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逐漸加深,7~10天逐漸減輕,15天左右自動消退。每個寶寶的身體素質不同,就算是生理性黃疸,完全消退的時間也有快慢。
兒科專家崔玉濤說:如果沒達到照藍光治療的程度,嬰兒黃疸在安全範圍内維持2~3個月,3~4個月都是沒問題。一些母乳喂養的寶寶出現黃疸的時間會達到3~4個月。
朵媽在此提醒各位媽媽,在家觀察時,如發現皮膚較昨天有明顯變黃,或原本已消退的黃疸又強勢來襲,請及時就醫。
病理性黃疸:
寶寶出生24小時内就會出現。
有的病理性黃疸雖然在出生後2~3天才出現,但消退時間超過正常天數,而且已消退的黃疸會再次出現且呈加重的趨勢,可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至于病理性黃疸完全消退的時間,需要依據治療情況再做判斷。
如何辨别黃疸類型
1.能否正常出院
一般來說,能正常出院的寶寶大多是生理性黃疸,它不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除了視覺上偏黃以外,對寶寶來說沒有任何不适的症狀。如果回家後發現寶寶的黃疸更嚴重,請及時就醫,排除病理性的可能。
2.以醫生檢查數據為準
新生兒剛出生時,醫生會連續幾天監測黃疸值,如果高于正常值,就會要求照藍光。除了監測之外,其它的檢查數據也會顯示出是否存在病理性黃疸的可能,如果醫生沒說明,一般就是生理性黃疸。
3.住新生兒科并不代表一定是病理性
照藍光是退黃疸的一種治療手段,說明寶寶的黃疸高于正常範圍,但它并不代表寶寶就是病理性黃疸,所以媽媽們不要過于緊張。
4.觀察大便顔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中的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緻。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相關症狀或大便顔色異常應及時就診。
如何退黃疸
導緻病理性黃疸的因素很多,需要采取何種措施,遵醫囑即可。
在此朵媽着重和大家分享退生理性黃疸的妙招。
1.多曬太陽
在天氣好的情況下,不妨每天帶寶寶曬曬太陽,不過一定要注意不能讓陽光直射眼睛。秋冬出生的寶寶,可隔着玻璃曬,但效果會大打折扣。
2.多吃多拉
黃疸是寶寶體内膽紅素偏高導緻的,膽紅素隻有經腸道通過排便方式排出體外,所以增加母乳喂養是退黃的最好方法,24小時内可哺乳8~12次。
如果寶寶排便困難,可以揉揉小肚子,還可以配合益生菌,益生菌能幫助腸道菌群的建立,利于消化吸收排洩,進而幫助退黃疸。朵朵的妹妹出院時,醫生就開了酪酸梭菌活菌片。
3.照藍光
很多媽媽對于寶寶黃疸偏高需要住新生兒科照藍光是排斥的,朵媽同樣如此,我能理解好不容易平安的生了寶寶,結果自己沒看幾眼就要放新生兒科的那種複雜的心情。
但照藍光總比吃藥好吧,而且照藍光更直接見效更快,所以媽媽們放平心态聽從醫生安排。
4.茵栀黃,吃或不吃?
說到茵栀黃,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它也曾參與到退黃疸中去,2014年生朵朵時,醫生還開了茵栀黃幫助退黃疸,但這次生妹妹醫生沒開。
朵媽了解到,早在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就發布公告禁止茵栀黃注射劑用于新生兒、嬰幼兒、孕婦。
2017年,CFDA又對茵栀黃口服制劑的說明書進行修改,明确了該藥口服制劑會引起腹瀉、嘔吐和皮疹等不良反應,并要求脾虛大便溏者慎、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者慎用。
事實上,退黃疸還有其它的方法,不一定非要吃茵栀黃,是藥三分毒,權衡利弊後還是不要吃。
END
我是一個自己帶娃的女王,總愛在娃睡後寫點什麼。關注:朵媽是大王,帶娃、婚姻、職場…娃睡後,我們不見不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