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一入臘月就是年”。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就是我們常說的“臘月”。“臘”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祭祀儀式,"臘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臘祭"通常都是在每年的十二月舉行,故秦漢以後每年農曆最後這個月就被稱為臘月。
臘月在歲尾,正值寒冬。并且臘月由于處在新舊交接的時段。所謂“辭舊迎新”,所以在臘月,會有各種傳統習俗;那麼進入臘月,這“9個日子”大家一定要記好,傳統習俗,不僅僅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民間文化的體現。
臘月初八——泡臘八蒜,喝臘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一句老少皆知的民間俗語。意思是指過了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就會一天比一天好。而臘八喝臘八粥,也是全國好多地方的習俗。最早開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臘八粥一般情況多數是用多種食材熬制而成,并且不同地方,用料不同,味道也各不相同。
而除了喝臘八粥之外,還要泡臘八蒜,泡好的臘八蒜如同翡翠碧玉,再搭配早起熬的臘八粥,也算是慶祝臘八節。有的地方,還有制作食用臘八豆腐,臘八面等習俗。也都是非常的應時應景。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竈、掃塵、吃竈糖的日子。尤其在我國北方地區,一到“小年”,每家每戶都開始張羅備年貨,大掃除。為迎接新年做各種準備。除了新年要有新氣象之外。也意味着勞動人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臘月二十四——南方小年,大掃除
北方地區習慣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而南方地區則習慣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從裡到外,全部都打掃一遍。臘月二十四大掃除,除了是打掃衛生之外,更是人們對于“辭舊迎新”的願望和期盼;同時寓意也是把一年的“黴運”統統掃出去的含義,歡喜搞衛生,幹淨迎新年。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
老話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所以在含義上,也表示祈福的意思。并且現在好多地區也都延續着老傳統。到臘月二十五做一些豆腐,可以當做年貨,也可以當天炖着吃,都是寓意着來年平安多福。另外有些地區,還同樣傳承傳統民俗活動,像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以各種方式祈福來年平安順遂。
臘月二十六——宰豬割肉,置辦年貨
古時候不如現在,一年到頭,也許隻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一次肉;所以每年隻有到臘月二十六的時候,家裡有豬的宰豬,沒有的到集市上割一塊,回去炖一鍋;犒勞下一年的辛苦勞作。而肉,其實又有富裕的含義;所以臘月二十六,殺豬炖肉,也寓意着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
臘月二十七——家家戶戶宰雞趕大集
不管是古時候,或是現在;每到年底備年貨,好多人家還是習慣自己動手宰殺雞鴨魚肉。全家一起動手,一是備足雞鴨魚肉之外;其實大家相聚在一起,一起動手準備年貨,也是一種團圓相聚的快樂。另外這天,趕集采購,大多也都是為了找補一些漏洞,少買了什麼,忘了買什麼,多少再準備一些,歡歡喜喜迎大年。
臘月二十八——各家各戶蒸馍馍
說到蒸馍馍,至今我們家都一直延續着這種傳統習俗。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蒸上一大鍋馍馍,并且還會做一些花樣的面食,在大年初一的時候,進行祭拜使用。但各地習俗不同。先蒸馍馍,大多都是河北,山東一帶的習俗。像南方一些地方,還流傳“二十八,打糕蒸馍貼花花”。但不管是那種說法,意思都是要為新年準備主食,寓意着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小除夕,一般指的就是臘月二十八,或者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天;如果趕在農曆臘月恰逢小月,那臘月就沒有三十,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小編地标是河北,傳統習俗上每年的除夕,全家都會“上墳請祖”,寄托對祖先的思念之情。
另外因為除夕除夕,其中“除”字又去除的意思,有“除舊部新”的含義。所以基本上在除夕這一天,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們,都是圍繞着消災祈福為中心。還有一點的是,不知大家是否關注到,今天過年也是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哦,正好趕上了小月,沒有我們常說的“年三十”了。
大年三十——包餃子,吃年夜飯
到了年三十,也是一家團員相聚的重要日子。但我們這裡有個習俗,就是結婚的女子,不能在娘家過年三十,因為你已經嫁出去,是“外姓人”了;再者就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擺好供品奉祀,備好一桌豐盛的酒席,全家舉杯共迎新年到來。
不管之前備年貨,大掃貨,宰雞殺魚等等,其實都是為了這一天而做準備。新年的含義,在現在人的觀念中,雖然有些淡化了;但對于傳統習俗來說,尤其是家裡父母老人,最期盼的就是每年的這一天。年輕人出門打工,也隻有這一天才能團聚到一起。所以過年,其實是大家期盼的團圓日。畢竟全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美滿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