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
面燈也叫面盞、棉花燈,一種元宵節面食,傳統歲時風俗。是用面粉做的各種形式的燈盞,用食用油作燃料,多用谷物稭杆纏上棉花做燈芯,故稱棉花燈。大多數人家在這一天要捏12盞類似碗狀的面燈,每盞面燈的邊緣捏上精緻的褶,一盞燈代表一年中的一個月份,12盞面燈代表一年12個月。如果是閏年,還要多加一盞燈。
傳說元宵節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妖辟邪祛病。棉花燈在元宵節晚上點起來照明,這一天家裡一般不用其他燈具照明,童謠曰:“棉花燈唻,照照眼唻,三年不害眼唻!”孩子們人手一隻端着出去“鬧元宵”,油盡而食。
面燈來源于唐朝,據傳唐朝時期,一次太子生重病,請來一位半仙掐算,後來讓皇宮準備一百盞燈亮,要十二生肖,雙鳳朝陽,鯉魚跳龍門等圖樣,皇上下聖旨,召集民間藝人們開始磨粘米面,糯米面,煮,蒸,等工藝制作!根據不同的生肖,動物的樣子,模仿做出它們的樣子,然後放進香油,用燒紙做燈撚子,點燃放在香桌上,随後每年正月十五,大戶人家做一些面燈放在香桌上,還有大門口門枕上,主要作用,一喜慶,二有辟邪作用!其次,目前就是很多人蓋房子,都邀請面燈藝人制作面燈,制作有二龍戲珠,雙鳳朝陽,五谷豐登,土地公,土地婆,元寶,鯉魚跳龍門,梁粑等,點燃面燈,新房新地沖喜作用,流傳至今。
如此古老傳統的習俗,随着歲月的流逝,已經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但在北緯31°的信陽新縣,這份寓意吉祥的習俗技藝仍然被保留并傳承了下來,成為新縣重要非遺項目之一,也成為每年元宵節新縣人最歡樂的娛樂活動之一。
元宵節即将到來之時,新縣每家每戶都開始了制作面燈的“大工程”。騰飛的巨龍、鼓嘴的金魚、萌萌的小狗、肥嫩的小豬……點綴上喜慶的紅色,可愛俏皮又吉祥,散發着誘人的清香,再加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增添了節日喜慶的氛圍,也寄托了合家幸福、風調雨順的美好夙願!
面燈·非遺
來源:新縣文化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