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鄭闆橋的絕妙對聯

鄭闆橋的絕妙對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9:22:30

鄭闆橋的絕妙對聯(一和尚向鄭闆橋求對聯)1

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古以來,無論是百姓住宅,還是民間商戶,門口兩側以及大門的上方都貼着紅底黑字的對聯。貼對聯是中華民族傳承千百年的習俗,根據曆史記載,現代人俗稱的對聯在古代也叫做楹聯。它最早的呈現方式就是桃符,人們把吉利的語言以文字形式篆刻的桃木上,懸挂于門的兩側。

在古代關于“年”的傳說根植于人們的思想中,人們認為“年”是一種不吉利的怪獸。貼對聯與放鞭炮一樣,都是古代人們用來驅趕邪祟的方式。久而久之,随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語言和文字藝術也越來越成熟,寫對聯成為了文人墨客們的愛好。清朝著名詩人鄭闆橋就是對聯的愛好者,他曾經用對聯諷刺了一個和尚,如今想來不得不佩服鄭闆橋的文化底蘊。

鄭闆橋的絕妙對聯(一和尚向鄭闆橋求對聯)2

文人傲骨

說起鄭闆橋,那句著名的詩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令人們印象深刻,因為他的那首《竹石》一直是語文課本上的重點内容。這首詩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為主角,深刻的傳達出了一種不随波逐流的正直風骨和堅毅不拔的意志。

現如今,這首詩經常被人們們作為各種藝術品的思想主題,無論是潔白如玉、潤白無暇的瓷器,還是嶙峋有骨、玲珑有格的石雕,都經常镌刻着《竹石》的詩句以增添藝術品的風韻雅調。那些看起來非世俗之物的藝術品與鄭闆橋的《竹石》聯系在一起總是毫無違和感。

鄭闆橋的絕妙對聯(一和尚向鄭闆橋求對聯)3

正如這首詩傳達出來的品格一樣,鄭闆橋的性格确實如同那堅挺的竹子一樣剛勁不屈。無論是誰,都甭想以任何世俗手段讓他順從屈服。做人不可以有傲氣,但必須要有傲骨。鄭闆橋的傲骨頗受世人尊敬。他不僅在文學方面有着令人羨慕的造詣,還是一個愛國愛民的好官,他總是把民間疾苦放在首要位置,公平公正,如同出自淤泥的蓮花一樣,一生清廉。

揚州怪人

鄭闆橋的清廉或許與他的出身有關,他的原生家庭十分貧苦,因此他深知貧苦百姓的艱難和不易。好在鄭闆橋自幼聰穎,憑優異的成績中舉,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好官員。鄭闆橋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除了是一位政客以外還是一個出色的畫家和詩人。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此人有些怪異,鄭闆橋曾經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鄭闆橋的絕妙對聯(一和尚向鄭闆橋求對聯)4

那麼鄭闆橋的怪體現在哪裡呢?其實,他不僅作畫的畫風異于常人,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也和其他人不一樣。按常理來說,他憑借著名的名聲和卓越的文學素養完全可以把畫作或詩詞以高價賣出換取物質财富。

但是鄭闆橋偏偏不這麼做,每當有達官顯貴不惜金銀珠寶買取他的畫作時,他總是将那些人拒之門外。而當他心情豁朗的時候,他卻主動将那些畫作贈予他喜愛的人,哪怕是分文不獲也要堅持送出。這或許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吧,對于那些素質低下的暴發戶和唯利是圖的小人,鄭闆橋都不正眼看他們一眼,所有無意義的社交都被鄭闆橋果斷拒絕。

鄭闆橋的絕妙對聯(一和尚向鄭闆橋求對聯)5

除此之外,鄭闆橋從不像其他政客或文人一樣喜愛酒桌上的交際應酬,他把空閑時間都用于寄情山水和遊曆四方上。他曾在一次遊玩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違背佛法德行的和尚,并寫了一幅對聯諷刺和尚的醜陋嘴臉,這幅對聯也成了千古名句。

鳳在禾下鳥飛去,馬到蘆邊草不生

因鄭闆橋一直對佛教學說頗為熱愛,那天他和友人一起來到金山寺遊玩參觀。鄭闆橋對那些潛心修行的師傅頗為敬仰,而對那些唯利是圖的假和尚十分憎恨。他和友人來到寺廟後頓覺舟車勞頓,坐在一旁稍作休息。當時站在一旁的光頭和尚并不知道鄭闆橋的真實身份,他看鄭闆橋穿着樸素低調,不像有錢人,因此對他們态度淡漠,連一口熱水也懶得端上。

鄭闆橋的絕妙對聯(一和尚向鄭闆橋求對聯)6

直到有人向這位光頭和尚通報鄭闆橋來到此地以後,他瞬間清醒過來,就像換了一張面具一樣,立刻對鄭闆橋二人熱情起來。光頭和尚還腆着厚臉皮向鄭闆橋讨要了一副對聯。鄭闆橋思忖了一會,拿起一旁的毛筆,在紙上寫道:“鳳在禾下鳥飛去,馬到蘆邊草不生”。第一次看見鄭闆橋真迹的光頭和尚在一旁歡呼雀躍,拍手叫好。

然而這個光頭和尚不知道的是,這個對聯上寫的看似都是吉祥之字,實則是罵人的意思。“鳳”的繁體字是“鳯”,半包圍結構裡面近似“鳥”字。“鳥飛去”後,上半句就剩下了“幾”和“禾”,組在一起是個“秃”字。同理,下半句的“馬”和去掉草字頭的“戶”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驢”字。也就是說,鄭闆橋用了一種文雅的方式諷刺了這個無德的和尚為秃驢。

鄭闆橋的絕妙對聯(一和尚向鄭闆橋求對聯)7

所以,有文化就是不一樣,罵人的方式都如此文雅浪漫。鄭闆橋用這句對聯巧妙地暗諷了這個滿臉奸相的和尚,實在是妙不可言。鄭闆橋的做法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在遇到那些無德小人之時,不值得我們去當面破口大罵。因為我們的言語不足以改變那些小人的思想和本性,還會對自身形象産生不良影響。

結語

其實,那些年被叫做“秃驢”的和尚有很多,憎恨那些空有其表而實則違背佛家思想的人不隻有鄭闆橋,宋代著名文豪蘇轼也曾經以詩句的形式諷刺那些無良和尚。蘇轼在一次參觀佛寺時遇見幾個大口吃肉的假和尚,這些和尚不僅私自違背佛法佛規,還以見不得人的方式收受賄賂。見狀,蘇轼在一旁寫道“日落香殘,去了凡心一點;火盡爐寒,來把意馬牢栓”。

這句對聯的巧妙之處也在于拆字的奧妙,細品這句話,也能看見“秃驢”二字。佛教思想自古以來備受世人推崇喜愛,但這些不守佛法的假和尚滿眼都是利益,徹底違背了修行之道,玷污了真正的佛家形象,确實令人唾棄。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