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裡的鳥巢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鳥巢可能都是用枯草、樹枝,或者泥土之類的材料建成的。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那等你看過這期文章内容後,可能就會徹底刷新你對鳥巢乃至鳥類的認知。
薅羊毛的鳥兒
從圖片裡我們可以看到,眼前這隻綿羊正趴在草地上休息,趁着它休息一動不動,身邊的幾隻烏鴉,于是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眼下它們最要緊的工作就是“薅羊毛”。
當然,像這樣的“薅羊毛”案例是不在少數的,并且薅羊毛的不止烏鴉這一種鳥,很多其它種類的鳥兒,也都在成長過程中尋找到了“薅羊毛”的快樂。
就像這樣。
鳥兒為什麼會“薅羊毛”?
對于鳥類來說,“薅羊毛”并不是單純為了尋找快樂和尋求CJ,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為了築巢,讓自己過得舒服。在大多數情況下,鳥巢都像我們開始說的那樣,是用枯草、樹枝或者泥土之類的材料建成。
但是這樣的鳥巢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那就是保溫能力相對較差。于是,聰明的鳥兒便在長期的探索過程中,找到了一種保溫效果極好的材料,也就一撮撮從羊身上薅下來的羊毛。
羊毛的用途在這裡自然不必過多介紹,因為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推測表明,人類祖先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找到了“薅羊毛”的快樂,發展延續至今天,羊毛對我們人類來說,似乎已經成了自然界除棉花以外,最佳的保溫材質。
鳥兒在嘗到“薅羊毛”的甜頭之後,自然也就像我們人類一樣,變得對它“無法自拔”了。
鳥兒“薅羊毛”,給其它動物帶來的危害下面這隻羊就是最典型的受害者,據主人介紹,小羊額頭秃掉的這塊毛,就是被一隻烏鴉給薅走的。
當然,在自然界受害者已經不僅僅是綿羊,就連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也深受鳥類“薅羊毛”運動的毒害。在國外的一家動物園裡,大熊貓正聚精會神吃竹子的時候,身後便飛來了一隻“薅羊毛”的烏鴉,在它還沒有察覺的時候,烏鴉就已經薅地盆滿缽滿了。
除了動物以外,我們人類同樣也是鳥兒“薅羊毛”的受害者,我們的頭發跟動物的毛發一樣,雖然保溫效果稍差,但對那些“薅羊毛”的鳥兒來說,卻也同樣是聊勝于無的存在。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對人類“薅羊毛”的時候,鳥兒是需要面對更高風險的。除了可能會遭到人類的驅趕,甚至捕捉以外。人類的頭發對于這些鳥兒來說,同樣也算是一種“威脅”。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人類頭發對鳥的威脅我們都知道,頭發雖然很細,但是它的韌性和強度卻是不容小觑的。正常人一般會生有15萬根左右的頭發,雖然我們平時不會太注意這些頭發的強度,但是科學研究卻表明,這15萬根頭發加在一起的承重能力,足有12噸,這樣的承重能力是足以提起2頭成年大象的!
而鳥兒在收集人類頭發的時候,如果不小心的話,便有可能會被這些頭發纏住,一旦纏住它們便很難進行掙脫,等待它們的也就隻剩命運的安排了……
不得不說,“薅羊毛”一定是會付出代價的,但是當我們看到,鳥兒通過“薅羊毛”築起的鳥巢時,卻又不得不去感慨,在這個世界上,風險與機遇總是并存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