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新手,甚至是一些工作好多年的人士,總是喜歡用“ ”進行求和,他們的說法是“ ”和SUM函數的意思是一樣的。這兩個意思真的一樣嗎?這不是一定的,用“ ”求和總體說來是弊大于利,所以趕緊來改掉這個求和習慣吧,趕緊選擇用SUM進行求和。
一、公式便于閱讀甚至可以縮短公式
如下圖所示, “稅前工資”計算公式為“=C2 D2 E2-F2-G2-H2-I2”,這樣很不方便我們來閱讀,想知道最終數據是如何計算的,需要一一去對應相應的單元格,而如果我們改成“=SUM(C2:E2)-SUM(F2:I2)”,這樣就很方便我們閱讀公式,知道單元格之間的運算關系。如果無論增加多少列數據,用SUM函數公式都是一樣的長度,但用“ ”求和卻随着單元格的增多而變長。
二、大量數據快速求和
如下圖所示,在進行類似大量數據計算的時候,對單元格一一進行加減運算浪費我們的時間,可以将公式更改為“=SUM(B2:M2)-N2”即可得出最終結果。
三、忽略文本快速求和
如下圖,如何對最後一行單元格進行彙總,有的人聽到要求後第一想法是用“ ”号進行彙總,其實還可以用更簡單的辦法,在C13單元格中輸入公式“=SUM(C1:C12)”向右拖動即可。
再來講一個示例,如下圖,分别用公式“=A2 B2 C3”和“=SUM(A2:C3)”對A2:C2數據區域進行求和。公式“=A2 B2 C3” 返回值為“#VALUE!”,“=SUM(A2:C3)”返回值為33。
這說明SUM函數的參數中引用的單元格含有文本,那麼文本是被忽略的。
四、邏輯值走開,不要參與求和計算
不是“ ”和SUM函數求和的結果意思一樣嗎?為什麼在這裡行不能了呢?這是因為用“ ”求和,邏輯值是參與計算的。但SUM函數的參數為單元格引用并且包含邏輯輯的話,邏輯值是被忽略的。所以讓SUM函數讓邏輯值走開。
五、讓#REF!的煩惱不在
我們把上個兩個示例中的B列删除,會發現“ ”号進行求和的返回錯誤值“#REF!”,而用SUM函數求和的返回的是正确的值。用“ ”号求和單元格或數據區域後,Excel不會将被删除的部分排除,因此會返回錯誤值“#REF!”;而用SUM函數求和會排除被删除的單元格或數據區域,因此能返回正确值。
六、增加單元格或數據區域,自動求和
既然删除單元格或數據區域兩種操作方法會返回不同的結果,那要是增加單元格或數據區域結果會怎樣呢?演示如下圖。
原數據範圍内在增加單元格或數據區域後,用“ ”号進行求和的不會自動将增加的單元格或數據區域彙總,而用SUM函數則是可以彙總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增加的單元格或數據區域必須在原數據區域中,而不能在原數據區域兩側增加。
七、找到規律求和提高工作效率
如下圖,如何對表格最後一行進行彙總計算?肯定有人會說在D17單元格中輸入公式“=D6 D11 D16”,再向右拖動。如果部門多了呢,例如15個部門,是不是還這樣慢慢加總?其實用SUM函數配合其它運算可以快速的得出結果,在D17單元格中輸入公式“=SUM(D2:D16)/2”向右拖動。
在2013版本中,在D17單元格點擊自動求和,會自動識别D6、D11、D16三個單元格,并形成公式“=SUM(D6,D11,D16)”,但在其它版本中是不能識别的。
這可是職場必備的操作知識哦,快改掉壞習慣養成操作的好習慣。
玩轉職場offic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