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和
今日為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所以古人把這一天看作為“大吉之日”。而且,古人也把冬至節氣看成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亞于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着“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俗稱“亞歲”。
元 黃公望《快雪時晴圖》(局部)
唐宋時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這一期間同樣有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在敦煌文獻、壁畫裡,以及中國傳統古畫中有關冬至的記錄和描繪也是十分豐富的。
莫高窟第68窟 落日 盛唐
敦煌壁畫中的歲時節令之冬至
自古,冬至就是“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日行南至”(《孝經說》及《三禮義宗》)的重要節氣,更是萬民同慶的大節日。《東京夢華錄》裡寫得直觀:“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唐宋以來,舉國上下都視冬至同元正,放假過節是必須的了。敦煌文獻S.6537《鄭餘慶書儀》中記載:“元正、冬至日,在已上二大節,準令休假七日,前三後四日。”
敦煌文獻S.6537《鄭餘慶書儀》
實際上,冬至不僅是“大如年”,也确實是承擔過“年”之重任的。它是殷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的“歲首”,是周時的正月,于是亦被後世稱為“周正之節”。
敦煌文獻S.4663《雜抄》
冬至自古被視為“大吉之日”。敦煌文獻P.3671、S.4663、S.5658等卷《雜抄》中有明确講“冬至之日,陽爻始動,萬物生芽。”
古人多将陽氣作為君道之象,而冬至因是一年中陽氣上升的初始,拜賀之禮便是人們在這天要追求儀式感的表現了。
莫高窟第431窟 院落場景 初唐
拜賀之禮多存在于朝堂官府,下屬當面參拜上級,是規矩,如果有特殊原因未能當面參拜,也要寫好書信以表慶賀。那時候薄禮相送是應盡的禮節,各種地方土特産聊表心意,上級對下屬也會賞送禮物,比如冬日剛需氈履、夾襖。
春節時,家中自是親朋相聚,酒食熱鬧。
莫高窟第23窟 院落場景 盛唐
冬至亦不例外,敦煌文獻中載有《冬至相迎書》:“長至初啟,三冬正中,嘉節膺期,聊堪展思。竟無珍異,祗待明公,空酒馄饨,幸垂訪及。謹狀。”
酒是自家釀的最香醇,純手工馄饨皮薄餡大,即使不添加别的配菜,也能食個歡樂,喝個快活。
莫高窟第146窟 宅子酒肆 五代
隻要有了酒,講話總會少上許多刻意,多出幾分誠懇。回顧過去一年,無需再像年終總結那樣“橫平豎直”,而是可以就此開懷,嬉笑怒罵傾吐内心真實。
冬至亦是佛教徒們設供獻佛的重要日子。敦煌文獻S.6275《丙午年十一月納油曆》中記載:“十九日就庫納油叁升,付都師亦冬至[油]肆升,付都師造佛食用。”
敦煌文獻S.6275《丙午年十一月納油曆》
冬至更是一年當中寺院裡的重要節日。信衆們一團忙碌制作美食,舉行宴會歡度節日。敦煌文獻S.1519《寺院油面破曆》記載,“(十一月)十九日麥酒壹甕、粟酒兩甕,僧錄、僧政節料用。更油貳升,酒戶郭沒支節料用。……又面柒鬥、油壹升、酒半甕,徒衆早上拜節造戒齋吃用。”
莫高窟第236窟 齋僧 中唐
“冬至大如年”,宣告的是冬至的地位和分量,也是激勵和喚醒。在萬物蕭瑟的深冬,人們反倒要格外打起精神,不可頹然荒廢。今日陽氣始至,一盤水餃下肚,一杯溫酒入喉,便瞬間元氣充盈、毫無倦怠了。
清《雪嶽讀書圖》(局部) 蕭雲從
古人常以“畫梅”、“寫九”消磨漫長冬季
冬至時節,冬意正濃,中國傳統古畫之中也多有表現冬至前後景緻的場景。最典型的莫過于山林白雪皚皚、枝頭殘雪覆蓋,寒風蕭瑟。
元 佚名《冬鴉秃木圖》
明 謝時臣《峨嵋雪圖》(局部)
中國北方冬季寒冷,為消磨漫長的冬季,古人發明了數“九”,即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 ,每九天算“一”,以此類推。等數到“九”時,便已是春暖花開之時。
南宋 佚名《霜柯竹澗圖》
南宋 李迪《雪樹寒禽圖》
數九常見的方式有三種,如畫梅、寫九。
畫梅: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後,則九九盡,春天臨。《帝京景物略》雲:“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北宋 趙佶,《梅花繡眼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每日點染一枚花瓣,一般點法是上點陰,下點晴,左風右雨雪當中,八十一天過後,還收獲了這一冬的天氣日曆。也許還可以和前幾年的對比一下,也别有一番樂趣。
《康熙遺俗轶事飾物考》還記載了另一種塗法:“晴塗紅色,陰藍色,雨塗綠色,風塗黃色,雪可以空白不塗,或填鉛粉。九九完成,已是冬去春來,每格筆畫顔色不同,五顔六色,美不勝收。"
清人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記載:“道光初年,禦制‘九九消寒圖’,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筆也。懋勤殿雙鈎成幅,題曰‘管城春滿’。當時道光帝親書這九個雙鈎空心字,讓大臣們逐日描紅填寫一畫。
故宮養心殿大修前挂的《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不僅僅是古人的閑趣,其實也和大多數傳統文化和風俗一般,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傳達了無限的情思深意,或是寄托美好願望,或是真誠的祝福。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以及延續的。
(本文綜合自敦煌研究院、澎湃新聞古代藝術此前報道及“耳朵裡的博物館”等)
責任編輯:陳若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