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詩當然首推唐朝,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自然現象、政治動态、勞動生活、社會風習、個人感受等等,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七絕起源于南北朝,流行于唐宋,代表詩人有大家熟悉的王昌齡、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等。李白,人稱詩仙,可謂唐詩代表人物之一。
詩仙大才。“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被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的《望廬山瀑布·其二》,流暢大氣,朗朗上口。看廬山北部名峰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出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就像白色絹綢懸挂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了人間。詩人寫峰五彩,白煙、青山、藍天、紅日、紫霞,極具浪漫主義。寫瀑惟妙,遙看為挂,飽含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贊頌;飛流生動,形态铿锵,直下高峻,勢不可擋;疑是銀河,想落天外,驚人魂魄,奧妙無窮。此情豐富多彩,此景雄奇瑰麗,畫面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讓人無限遐想。中唐詩人徐凝也曾寫過一首《廬山瀑布》:“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大概是它寫來寫去都是寫瀑布,顯得太實。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的手法,确有高下之分。
詩仙情才。“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七絕同樣是李白的名篇之一,隻不過到這裡變成了送别,寓離情于寫景。鮮花爛漫的陽春三月,詩人在“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上,為老朋友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餞行,孟山人将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船上的白帆随着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詩人依然伫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隻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一生好入名山遊”,足迹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這首七言絕句便是抒寫離别之情和歌頌真摯友誼的代表作,千百年來脍炙人口。1999年,由當代著名詞曲作家陳小奇創作、資深歌手吳滌清演唱的《煙花三月》榮獲了首屆中國旅遊歌曲大獎賽金獎。說不完的情意,道不盡的思念,倘若谪仙人泉下有知,定會仰天大笑。
詩仙奇才。“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創作的一首七絕,也是其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58歲的李白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谪的夜郎,行至白帝城時,忽然收到被赦的消息,驚喜交加随即乘舟東下江陵,寫下了這千古名篇。清晨,朝霞滿天,詩人告别高入雲霄的白帝城,從江上往高處看,白帝城彩雲缭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裡之遙的江陵,船行一天之間就能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不知不覺已穿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詩人所乘坐的船行經三峽一帶,速度太快都沒來得及領略沿途景色。為什麼呢?因為他急于返回江陵和家人團聚,早已無心欣賞風景,耳邊隻聽得一聲聲猿啼,船就順流而下到達江陵了。作品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出的一種輕松,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了豪情和歡悅。劫難之後,從此海闊天空。後人對這首詩評價很高,如明代學者楊慎《升庵詩話》贊“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清代學者桂馥《劄樸》評“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被人們視若珍品。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唐詩是璀璨的,詩仙是不朽的。唐詩就像是一路風景,青蓮居士一邊行走一邊豪飲、一邊吟唱一邊思索。“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餘光中語)(李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