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星新聞網】
紅星新聞網(記者 行曉藝)8月30日報道 “歡迎各位茶友來到直播間,優惠活動正式開啟,今天是‘景邁大樹茶’專場。”眼下是傳統茶業銷售的淡季,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拼多多商家李玉萍的直播倉庫内,卻是一派熱鬧景象。她和丈夫劉國威一邊向大家介紹茶葉産品,一邊端着茶杯對着鏡頭展示。他們剛剛報名拼多多長達24天的“超級農貨節”,正在娴熟地通過平台直播間向各地網友介紹雲南的普洱茶産品。
拼多多農貨節期間,李玉萍和丈夫正在直播,将雲南普洱茶推薦給直播間消費者。 闵杉/攝
現狀:“産品”難變“商品”和“品牌”
勐海,國際茶界公認的世界茶樹原産地中心地帶,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發祥地之一,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素有“中國普洱茶第一縣”的美稱。
勐海全年氣溫均值18.5攝氏度,茶區海拔高度均值1482米,年平均濕度81%,全年日照時間2088小時,森林覆蓋率68.1%,有樹齡1800多年的巴達野生茶王樹和樹齡800多年的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樹。全縣茶園總面積82萬畝,樹齡百年以上的古茶樹達4.6萬畝,面積較大的有南糯山古茶園、班章古茶園、賀開古茶園等。創造了普洱茶種植面積、産量、産值、稅收等多個全國縣級第一,“中國普洱茶第一縣”地位凸顯。勐海縣的普洱茶産量,占雲南全省的15%-20%。
茶葉是勐海及周邊縣份的當家産業,是90%種植戶的第一收入來源。多年來,“有口碑、少品牌”,“有穩定産量、無穩定市場”,卻成為普洱茶産業升級的攔路石。由于經營主體帶動作用不明顯,本地茶農的茶葉沒有完全形成産、供、銷一體化,“産品”難變“商品”和“品牌”。因此,普洱茶雖全國知名,遠銷海外,但這些名氣帶來的附加值,與茶農的直接增收關聯不大。當地的制茶商由于銷路等問題的限制,也存在着壓貨、壓款、空間利潤小等問題。
近些年,電商快速興起,當地大量茶葉經營商廣泛“觸網”,茶葉銷路進一步打開,産業發展開始加速。
觸網:茶農茶商消費者三方都獲益
李玉萍的外公是走馬幫的燒瓦匠,家裡人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制茶賣茶。如今,家族裡的人在勐海當地做茶業生意,也意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出生于1986年的李玉萍大學畢業後在昆明從事着一份穩定的工作,工科出身的她是一名工程師。家裡人說,茶葉的傳統渠道優勢被削弱,電商代運營又魚龍混雜。2017年初,她毅然辭去了昆明的工作,回到勐海自己做電商,給家族茶業樹品牌、拓銷路。
經過一年的摸索,李玉萍在拼多多開啟了自己的店鋪。普洱茶單價高,如何讓消費者信任,成為李玉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開直播成了她的不二選擇。
“給消費者精準地描述出口感是很難的,我會從如何泡、如何注水講起,新顧客看見專業度了,就會嘗試着下單,隻要他買了我們家的茶葉,我相信他會買第二次。”李玉萍的自信并不是空穴來風,4年間,她的店鋪回購率超八成,平均客單價達1000元以上,顧客在直播間停留時間能達到1小時。
李玉萍家的茶廠内,工人們正在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制作各種不同規格的普洱茶。 闵杉/攝
“拼多多直播間的銷售情況和粉絲評論,讓我們能在短期内收到用戶反饋并作出調整。以前我們隻管做茶,很少能得到消費者的直觀反饋。”敏銳洞察到消費者喝茶習慣的改變,李玉萍的家族茶廠裡,除了傳統的357克普洱茶餅,又開發了小餅茶、小方塊、手撕餅,這些創新廣受歡迎,李玉萍的生意更好了。
“經銷商會根據利潤改變進貨渠道和品質,但消費者主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價格”,李玉萍發現,通過直播,她的客戶群體更精準,黏性更高。“産消直連”帶來的鍊路縮短後,她把更多利益讓給了消費者和茶農。
現象:茶農淡季采茶忙
直播體量增加後,李玉萍不僅隻賣自家的茶,也開始幫周邊的農戶們售賣茶葉。“直播走量快,不存在壓貨和壓款,茶農掙到錢了自然配合度也高,茶葉品質也更上心。他們自己也開始嘗試做直播。”新的合作方式,給茶農們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離勐海90公裡外的景邁山,“90後”的布朗族茶農玉公砍正在忙着采茶。她是李玉萍合作衆多茶農裡的一個,這裡的茶農與茶相伴,以茶為生,上樹摘茶,下樹唱歌,把茶看成生命的一部分,将茶作為一種圖騰來崇拜,一年四季不熄的火塘邊,總是少不了茶罐的身影。從樹上跳下,嘴裡嚼着茶葉的玉公砍說:“以前遊客們都隻知道景邁大寨,不知道最裡面還有個芒洪寨,這裡也有古茶園。”
景邁山萬畝古茶園内,“90後”布朗族茶農玉公砍和她的母親正在采茶。 陸煜/攝
景邁山茶屬喬木大葉種,十二大茶山中喬木樹最大的一片就坐落于此,這裡被稱為“人類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曆史自然博物館”。景邁山最古老的茶樹種植于公元696年,經過一千多年的連續開墾種植,茶園面積已達萬畝。芒景村芒洪寨,就在這片古茶林包圍的半山腰上。布朗族的住房建築為幹欄式竹樓,村子中用竹子做成的引水槽把山上的山泉引下來,形成天然的自來水。到了每個村民的樓下,他們都會熱情地請你上樓吃一杯自制普洱茶,領你參觀布朗民居。
和父輩墨守陳規等着茶商上門收茶不同,玉公砍将茶葉賣到了大寨、賣到了勐海、賣到了北上廣,并改變過去數十年以粗放加工為主的經營模式,創立了自有品牌“織茶女”。
玉公砍算了一筆賬,賣茶葉的毛利率隻有10%不到,個别年份甚至還會被茶商們嚴重壓價,而自有品牌的茶葉一餅毛利率能達到30%以上,“我不想回到過去的那種辛苦采茶、炒茶卻掙不到錢的時候了。”玉公砍之前一年制茶售茶十二三噸,進入拼多多直播間後,今年截至目前已經賣出20噸茶。
李玉萍合作的茶農,也會出現在直播間。将雲南普洱茶推薦給直播間消費者。 闵杉/攝
念書不多但有敏銳直覺的玉公砍,不僅是村裡最早會用茶碗泡茶的人,也成了首批接觸互聯網的人。“我的觀念變了,除了老顧客,還要在網上吸引新顧客。”現在的玉公砍,偶爾也會出現在李玉萍的直播間,給網友們介紹自家品牌,讓網友們喝到來自景邁山的原産地好茶。
模式:産地直發 好茶也好價
眼下,拼多多推出的“超級農貨節”,橫跨處暑、白露兩個“秋實”的重要節氣,覆蓋全國20萬款農産品、涉農店鋪超10萬家。諸多優質的原産地農産品都将陸續在拼多多上迎來屬于它們的銷售主場。而李玉萍和玉公砍,也正忙着将優質普洱茶通過拼多多直播間,推薦給更多的茶友。
自2019年8月起,拼多多已連續四年舉辦農貨節,輻射産區從2019年的500個、2021年的逾1100個擴展至如今的近2000個。本次農貨節,該平台除了一如既往地在農産品“零傭金”基礎上投入百億補貼、秒殺萬人團等資源外,還将聯合多地開展助農直播,拉動優勢農産區的銷售,提升品牌農貨、地标農産品的聲譽和影響力。
李玉萍家的茶廠内,工人們正在将直播間消費者拍下的原産地普洱茶打包,将這一季山野的茶香寄給消費者。 闵杉/攝
“好農貨不僅要産出來,更要賣出去。我們以農起家,創新‘農地雲拼’推動優質農産品的大規模‘産消對接’,一直以來都是平台的工作重點,每年一度的農貨節更是有效的抓手之一。”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表示,今年将為“超級農貨節”累計投入15億扶持資源,助力“南果北糧”加速上行,與農戶、消費者和商家共享秋收喜悅。
以本屆“超級農貨節”為起點,下半年,在柑橘、蘋果、芒果等“超級單品”的基礎上,平台将圍繞石榴、葡萄、猕猴桃、大閘蟹等品類,打造一批銷量過億件、增速較快的品牌“超級農貨”。
編輯:鄧思璐責任編輯:馬蘭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