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湧現出了衆多的學術學派和家族流派,有人說,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文化和思想學派最為輝煌燦爛的時代!據據《漢書· 藝文志》的記載,能排的上号的就有一百多家,其中的著作更是超多四千篇,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百家不同的思想體系,争芳鬥豔,形成了百家争鳴盛況!各個學派家族之間相互攻伐,在争鬥的過程中,又互相取長補短,為中國後世文化學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學派的發展
中國曆史上的學派雖然有諸子百家,但是突出的代表學派隻有三個,分别是:
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法家學派,提倡富兵強國,依法治國;
以“道”為核心思想的道家學派,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以仁禮為核心思想的儒家流派,提倡、仁、義、禮、智、信。
骨刻文書法《仁義禮智信》
商鞅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學過曆史的人都知道“商鞅變法”,戰國時期的秦國,秦孝公繼位以後,決心改革圖強,任用賢能,所以,商鞅就從魏國入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工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和支持,商鞅廢除舊制、焚燒儒家經典,提倡以農為本,重征商稅,經過一系列的改革,秦國的實力逐漸位于其它國家之上!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因為商鞅變法觸動了所有貴族的利益,所以,商鞅最後落得“車裂”的結局!
商鞅雕塑
老子是道家學派不可争議的代表人,以《道德經》為代表作!秦國一統,秦始皇沿用法家思想,焚書坑儒,最後導緻秦朝滅亡。
漢朝建立以後,鑒于秦朝滅亡的前車之鑒,加之多年的戰亂之苦,所以,道家的“無為而治”的思想就順其自然的進入了統治者的視野!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盛世,道家思想從而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道德經
經過文景之治的發展,漢武帝繼位以後,國家已經繁榮強盛,“無為”思想已經滿足不了國家的發展和統治,“有為”的需要迫在眉睫!呂思勉的《中國史綱》也說道這個問題;
道家放任無為的政策,對于大帝國組織的鞏固是無益而有損的。這種政策經文帝一朝的實驗,流弊已不可掩。無論如何,在外族窺邊,豪強亂法,而國力既充,百廢待舉的局面之下,“清靜無為”的教訓自然失卻号召力。
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漢武帝雄才大略,也同樣好大喜功,所以,無為也同樣不會被漢武帝所認可,法家有了秦朝滅亡的前例,也同樣不會被啟用,所以,儒家就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政治的舞台!
漢武帝操練水軍雕塑
所以,董仲舒成立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以一篇《春秋繁露》開啟了儒家治世的時代!
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衆多學派之所長,在《春秋繁露》裡将儒家思想進行了發揮和延伸,使得儒家思想能為統治者所使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董仲舒素描畫像
天人感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漢書·董仲舒傳》
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和之,天人一也。
—— 《春秋繁露·陰陽義》
王永祥的《董仲舒評傳》中也提到了“天”的說法:
在董仲舒哲學體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學概念,主要指神靈之天,是有意志、知覺,能主宰人世命運的人格神。
董仲舒提出了“天”的說法,并且很巧妙的把天和皇帝聯系在了一起,形成了天子受命于天的說法,達到和順應了統治的目的。但是,董仲舒提出的“天”的說法,還有另外一個作用!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君王集權達到了巅峰,皇帝乾綱獨斷,臣權漸弱,“天”的出現為了能牽制和平衡君權的壯大!
董仲舒認為,你是天子,你是上天的兒子,代替上天來管理天下萬民,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兒子聽從老子的話是無可厚非的,臣子可以用上天有效的平衡君權!
代州文廟
三綱五常君臣、父子、夫婦之義都來源于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天之親陽而疏陰,任德而不任刑也。是故仁義制度之數,盡取之天。……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義》
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可以說是為統治的人際關系下了定義,董仲舒認為,陰陽之道,是陰之道要服從陽之道,所以就有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說法,還是基于“天”的說法的延伸。
大一統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
最後,董仲舒上書提出了必須要持統一思想,這就是有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得到了漢武帝的大力支持和推行!從此,儒家走上了統治的地位,也成了曆代統治的正統,也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主流,後世也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