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近蚓是一項新興的行業,它可為養殖業提供優質蛋白飼料,可向種植業提供高效有機肥料,可豐富人們餐飲品種,可向醫藥業提供原藥(如用蚯蚓提取蚓激酶、氨基酸等);可向輕工業提供原料(如生産美膚劑、化妝品等),同時又有效地利用了農作物稭稈,減少了環境污染,是一項經濟、社會和環保效益很好的事業。目前最優良的品種有大平三号、大平二号等,它們是赤子愛勝蚓經人工馴化的品種,購優質蚯蚓種推薦到湖南增潤農業有限公司,增潤農業專業蚯蚓繁育單位,質量有保障。場地的準備:蚯蚓的養殖方法較多,有簡易養殖法、田間養殖法和工廠化養殖法。總之飼養蚯蚓的場地一定要選擇靠近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農村可利用庭院、村旁或林間空隙地等進行養殖。場地應排水良好,不能有積水,要能防水浸、雨淋,要求沒有噪音、煙氣、煤氣,通風要良好,無直射陽光,遠離使用農藥的田地,并且還應注意防止天敵的危害。牛、豬、馬、雞的糞便和垃圾、果皮、樹葉等都可養蚯蚓,飼養管理蚯蚓基本知識但必須先經發酵腐熟,使之分解,達到無酸、無臭、無不良氣味。飼料可用牛糞(或豬糞)70%、渣肥(或青草)20%、雞糞10%, 混合堆積發酵10天,翻拌一次,再經一周,待飼料變成黑褐色,質地松散,不粘滞,無惡臭就可使用了。也可全部用豬糞或牛糞單獨堆積發酵。
初次飼養時, 先在飼養容器内放上10~30厘米厚的基料(即發酵腐熟的蚯蚓飼料),然後在飼養容器的一邊,自上而下挖去寬3~6厘米的基料,在此處加入取自地下33厘米以下的泥土。隻要把蚯蚓放在泥帶上,灑些水,蚯蚓就會很快鑽入泥土中。如果基料不适合蚯蚓的要求,它就在泥帶中生存,隻在覓食時才把頭伸進基料。若是基料适合蚯蚓要求,蚯蚓就會很快鑽入基料中。基料消耗以後,需要喂飼料,一般采用塊狀料投喂法。加料時,先把飼料面上的陳舊料連同蚯蚓向飼養面的一方堆攏,然後在空白面上加發酵好的飼料。經過1~2天,陳舊料堆内蚯蚓紛紛進入新鮮飼料堆中,再移去上面的舊飼料( 蚓糞),蚯蚓和卵就這樣分開了、陳舊料中有大量卵泡,收集後另行孵化。飼養管理蚯蚓基本知識在飼料層已消化75%時采收蚯蚓為好,這樣蚯蚓不會因為飼料斷層停食而消瘦或為尋找食物而逃逸,采收蚯蚓産量高。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養殖床發現蚯蚓,密度達到2-3萬條/平方米,80%個 體達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時間。采收時,提取前24小時前澆足水,不可過幹過濕,然後将養殖床上面10厘米餌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點,逐層扒開,将餌料扒淨,最後,使蚯蚓集中在底層,達到收集目的。
作物稭稈或粗大的有機廢物應行切碎,垃圾則應分選過篩,除去金屬玻璃、塑料、磚石和爐渣,?再經粉碎;家畜糞便和木屑,則可不進行加工,直接進行發酵處理。把經過處理的有機物質混合均勻,其中以糞料占60%,草料占40%左右的糞草混合物為最好。爾後加水拌勻,含水量控制在40%~50%,即堆積後堆底邊有水流出為止。堆成梯形或圓錐形,最後堆外面用塘泥封好或用塑料薄膜覆蓋,以保溫保濕。經4~5天,堆内的溫度可達50℃~60℃,待溫度由高峰開始下降時,?要翻堆進行第二次發酵,将上層的料翻到下層,四周翻到中間,使之充分發酵腐熟,達到無臭味、無酸味,質地松軟不沾手;顔色為棕褐,然後攤開放置。使用前,飼養管理蚯蚓基本知識先檢查飼料的酸堿度是否合适,一般PH在6.5~8.0都可使用。過酸可添加适量石灰,過堿用水淋洗,?這樣有利于過多鹽分和有害物質的排除。飼用前,先用少量蚯蚓試驗飼養,如無不良反應,即可應用。、禽、魚類等的優質蛋白飼料;将蚯蚓搬上餐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蚯蚓糞則是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是一種土壤改良劑,有作蔬菜、花卉和農作物的營養土,肥效顯著,能增産增收。
養殖技術蚯蚓是喜溫、喜濕、喜安靜、喜黑暗的穴居動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過。以腐爛的有機質廢物為食,喜食帶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養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糞,也有的利用糖渣、豬糞、雞糞、農作物稭稈及生活垃圾等。适合人工養殖的蚯蚓應選擇那些生長發育快、繁殖力強、适應性廣、壽命長、易馴化管理的種類。料:飼料要分批定點投喂,以表面吃光為度,不可堆積過多;濕:蚯蚓喜歡潮濕而不積水,不同品種要求濕度不完全相同,但一般可掌握在含水量70%左右;溫:蚯蚓适宜生長的溫度為15℃~30℃,以25℃左右為好,高溫(35℃以上)季節應采取降溫措施;光:蚯蚓系夜行動物,怕光,應注意遮光;除:蚯蚓的糞便應及時清除,一般每月清除一次,每平方米養殖床每月可清除糞土25~30千克。清除糞便後應及時添加新土料。蚯蚓的生活習性蚯蚓是變溫動物,體溫随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來說,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30℃範圍内,0℃-5℃進入休眠狀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溫度為15℃-25℃,在此溫度範圍内蚯蚓能最好的發育與繁殖,40℃以上死亡。蚯蚓卵最适宜的孵化溫度為20℃-25℃。以上溫度指的是基料溫度,如當空氣溫度為0℃時,基料溫度在12℃左右,當空氣溫度為38℃時,基料溫度卻隻有28℃,這是因為基料中含有大量水分。基料的處理一般分通風幹燥和發酵兩種方法,以發酵法處理基料效果最好。飼養管理蚯蚓基本知識防:防蚯蚓逃逸,尤其在悶熱天或下雨前,應在地面養殖床四周挖25厘米的排水溝,并須防蚯蚓敵害,如蛇、鼠、螞蝗等;
蚯蚓屬雌雄同體動物,無疫病,繁殖率極高,壽命一般1-3年。蚯蚓卵經21天孵化後,生長60天左右性成熟,成蟲交配5-8天開始産卵,之後每隔一天産一個卵。頭三個卵每卵孵化1-3條蚯蚓,之後的卵每卵孵化4-7條蚯蚓。蚯蚓生長到100天後生長減慢,因此我們在蚯蚓生長到90-100天時蚯蚓效益最高。産繭量:大平三蚯蚓每條年産繭在56-58個之間,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采收蚯蚓後投料量占正常投料量的75%采收成蚓後,剩下25%的成蚓和25%的帶卵糞料,鋪于蚯蚓床底層作為基料和留種層,上面鋪撒占正常投料量75%的新糞料。在采收蚯蚓時,應留下25%的成蚓以備産卵用。因蚓卵發育成性成熟蚯蚓需時較長,全部采完容易使蚯蚓産量斷代。 孵化率:一個蚓繭平均孵出幼蚓5-8條,最多12條,但是發育完全的幼蚓一般隻有3-4條。不同溫度孵化所需時間,孵化率不同。蚯蚓沒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膚進行呼吸的,所以蚯蚓體必須保持濕潤,一般基料濕度應保持在60%左右。蚯蚓對不同的濕度條件也有暫時的忍受能力,為了求得生存,它們有時轉移到适宜的環境裡去,有時通過休眠、滞育、降低新陳代謝強度等,以減少水分消耗,但這将嚴重影響蚯蚓的生長和經濟效益。
養殖方式露天養殖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首先将土地整平,鎮壓,将處理好的基料,床1.1米寬、路l米寬做床,高度在15-20厘米之間,然後澆兩遍透水,将基料翻一遍,再澆—遍水,等到基料濕度到60%左右時就可以下種了。飼養管理蚯蚓基本知識蚯蚓種下種最經濟的密度為每平方米3000—5000條。管理上要注意以下五點:一是下種後一個月左右要翻一次床,二是高溫季節注意保濕降溫,三是大雨天要注意排水,四是入冬前要及時利用塑料布及草簾覆蓋,保證蚯蚓安全越冬,五是要天天注意蚯蚓床的溫度、濕度、産卵、孵化、攝食情況、敵害侵擾及異常現象等。屋内或大棚養殖養殖管理方式基本和露天養殖一樣,主要注意通風和冬季保溫。飼養管理蚯蚓基本知識隻要保持好冬季屋内和大棚溫度,經濟收入要比露天養殖法高15%—30%。
增潤蚯蚓網上有更多飼養管理蚯蚓基本知識
飼養管理蚯蚓基本知識由增潤黃粉蟲網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