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蘋果手機成本多少

蘋果手機成本多少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30 15:23:06

一、美國制造業回歸

在全球發生疫情的情況,各方對經濟有了更深的思考。譬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有自己的想法,其曾希望制造業回歸。

當然,有這樣的想法并不奇怪!

在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國家因為“制造業空心化”,連口罩這種低層次的醫療物資都無法自産,需要進口,其中不少還是發達國家。

比如,美國的3M公司,其總部負責設計工作,而11條口罩生産線全部在我國。

為此,不久前,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呼籲美國企業回流,且政府100%報銷所有開支,包括廠房、基建、設備、裝修等。可以說,美國拿出來非常大的力度。

可是,為什麼美國企業不願意“回歸”呢?

下面,大林以美國蘋果公司為例,分析其成本困境,以及其為何不願意離開我國。

二、一部蘋果手機的成本

現在,非常多人喜歡蘋果IPone 11。

數據顯示,iPhone 11 Pro Max(512GB版本)的BOM物料成本為490.5美元,約合人民币3462元,為其國行版定價12699元的27.26%。當然,這些物料成本隻算了零部件的成本,沒有算上研發和營銷成本。

蘋果手機成本多少(一部萬元的蘋果手機)1

大家可能會說,蘋果手機真暴利,定價超1萬元的手機,物料成本居然隻有2726元。

另一組數據可能更讓大家震驚,國行版定價12699元的iPhone 11 Pro Max(512GB版本)最後裝配測試和包裝成本僅為21美元(折合148.24元人民币)。

最需要人力的部分,收入占比非常低,僅為1.16%!

那蘋果公司是不是非常賺錢呢?

美國蘋果公司2020年一季度财報數據

1、營業總收入:918億美元

2、營業成本:566.02億美元

3、營業毛利潤:352.17億美元

這麼一算,蘋果公司毛利率為38.36%,即每賣100元的貨,能賺錢38.36元的毛利潤。

然而,各位不要忘了,一家公司賺到的毛利不是最後到“口袋”的錢,因為還要扣減市場、研發、稅費等項目。

4、(扣減)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51.97億美元

5、(扣減)研發費用:44.51億美元

6、(扣減)所得稅:36.82億美元

……

最後,蘋果公司2020年一季度的淨利潤為222.36億美元。

所以,蘋果公司的淨利潤率為24.21%,簡單說就是每賣100元的貨,最後能賺24.21元的淨利潤。(進自己口袋的錢)

産業鍊的角度分析,蘋果公司把低成本支出,卻耗費大量勞力的組裝生産模塊留在中國,而把研發留在美國。

有些從事高科技行業和金融的讀者可能認為,24.21%的淨利潤率不見得有多賺錢,自己所在的行業或公司比蘋果牛多了。

作為對比,我們看一下小米公司的财報就知道了。

小米集團2019年财務報告顯示:

1、總營業額:2058.39億

2、銷售成本:1772.85億元

3、毛利:285.54億

小米的毛利僅為13.87%。要是扣減銷售、行政開支、研發費用等,最後的淨利潤就隻剩100.44億元了。

銷售規模看起來很大的小米集團,淨利潤率僅有4.87%!

三、制造業難題

大林認為,因為制造業與我們普通人非常遙遠,大家對其了解較少,不知其賺錢不易。實際上,能玩轉制造業的公司并不多,能玩轉制造業的國家更少。

賺錢難不是小米的特色,常在媒體露面的曹德旺先生,其管理下的福耀玻璃同樣不容易。

福耀玻璃2019年财報數據:

1、營業收入:211.04億元

2、淨利潤:28.98億元

作為優秀制造業代表的福耀玻璃,淨利潤率也不過13.73%。

前面提到的三個制造型企業,我們可按淨利潤率分為三檔。

一檔、蘋果:24.21%

二檔、福耀玻璃:13.73%

三檔、小米:4.87%

大林覺得,小白讀者普遍關心理财,對于利率非常關注。你若細心,定會發現現在利率持續下滑,個人獲取貸款也變得容易,最簡單的就是借呗花呗。這都說明,資本盈利能力變弱,這個各個行業總體現象。

早前,大林的文章就用數據指出,我國25個主要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不過8.35%,其中還包括了金融、醫藥等高利潤行業。實際上,絕大部分行業淨利潤率連基準貸款利率都難以達到,甚至是低于小米(淨利潤率:4.87%)。

蘋果手機成本多少(一部萬元的蘋果手機)2

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深圳市2019年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數據顯示,全行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重平均為32.9%。

人力成本已經不低了,要是房東加租,企業不能同比例漲薪,很多員工就要逃離一線城市了。

蘋果手機成本多少(一部萬元的蘋果手機)3

同樣支付100元勞動成本:

1、金融企業利潤:227元

2、房地産企業利潤:152元

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5元

4、衛生和社會工作:4元

然而,在漲薪問題上,不同行業企業面臨的困難完全不在一個層級。某些行業,漲薪10%,就會出現全行業虧損,另外一些行業,漲薪10%則非常輕松。

所以,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制造業占比越低,部分發達國家喜歡早前搞的“去工業化”也就有清晰的經濟邏輯。

四、美國的制造業

美國希望制造業回流也不是今年才有的話題。

早在2014年,福耀就買下了通用汽車遺留在俄亥俄州莫蘭生産線所在地,但在2018年才實現扭虧為盈。這還是在當地政府給予福耀土地、稅收、金融等優惠,同時還享受了低價的電力、天然氣等其他生産要素優勢的條件下實現的。

美國福耀2018年财務數據:

1、營業收入:34.19億元人民币

2、淨利潤:2.45億元人民币

在美國,福耀用了多年才實現7.20%的淨利潤率。

當然,我們不能說美國制造業一無是處,而覺得自己成績斐然。前面的數據已經顯示出,我們傳統制造業領域,勞動成本占比非常高,且多為勞動密集型産業。大家賺的是辛苦錢。

按照麥肯錫細分市場劃分:

1、基本消費品

2、本地加工品

3、資源密集型産品

4、車輛和機械

5、高科技制造

前三類是傳統制造業,美國優勢不大,但後兩類依舊增長,汽車器械有1.8%的增長,半導體和醫療高增長。

美國制造業中的大頭:

1、高科技制造業,拉動制造業GDP的29%,實現11%的制造業就業人口。

2、裝備制造業,拉動制造業GDP的23%,實現23%的制造業就業人口。

兩個行業一合計,制造業GDP中的52%和就業人口中的34%就是美國制造業的在全球的優勢部分了。

剩餘部分的66%的美國制造業人口在全世界經濟分工中不占優勢,但他們人數多,選票也多,需要一份工作。

然而,美國人工成本真心高,低利潤行業和生産環節真的很難承受!

以福耀為例:

1、福耀美國員工工資待遇12美元/小時,一天8小時,月工資折合人民币2萬多。

2、福耀國内招工信息顯示,工人标準為3500元-5000元/月。

雙方工資差距超過四倍!

若蘋果公司将組裝生産線移回美國,結果會怎麼樣呢?

各位還記得大林前面提到,國行版定價12699元的iPhone 11 Pro Max(512GB版本)最後裝配測試和包裝成本僅為21美元(折合148.24元人民币),最需要人力部分收入占比僅為1.16%!

人力成本至少增加四倍,則最後裝配測試和包裝成本為84美元,最需要人力部分占比升至4.64%。

美國蘋果公司淨利潤率至少要從24.21%降至20.73%,而這還是在其他要素不變,且生産轉移極其順利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要是不順利,最後裝配測試和包裝成本增加八倍也不是沒有可能。若如此,美國蘋果公司淨利潤率則要降至16.09%。

大家需要考慮到,僅一個環節變得就如此傷筋動骨,要是把生産線全部回流,蘋果公司得承擔多大風險。

所以,美國制造業回流,動嘴易,動手難!

本文源自小白讀财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