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瓜怎麼挑不白吃

西瓜怎麼挑不白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15:19:38

炎炎夏日,甘甜多汁的西瓜也重出江湖了。可是,「西瓜使用膨大劑爆裂」、「西瓜注射增甜劑」、「嫁接西瓜不能吃」等說法接二連三地亮相,讓消費者們不知何去何從。

西瓜怎麼挑不白吃(西瓜流言大盤點)1

夏天還敢愉快地吃西瓜嗎?

西瓜爆裂隻因膨大劑?

膨大劑是植物生長調節劑中的一類,屬于農藥範疇(依照1997年國務院頒布《農藥管理條例》中農藥的定義)。常用的膨大劑有氯吡脲、赤黴酸,有加速細胞分裂,促進細胞增大、分化以及蛋白質的合成等功效。

在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從日本引入膨大劑,1992年得到了我國農藥登記,并在一些省份推行。如今,氯吡脲在我國、美國、歐盟、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都有着廣泛使用。目前為止,正常使用時,還沒發現膨大劑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但是不當的使用(過量或是時期不對)會引起果實畸形。

而引起瓜開裂的因素很多,首先種植品種的特色就是皮薄、易裂,比如廣受瓜農和消費者喜愛的京欣1号,就存在易裂果的特點,後來中國農科院、大興縣農科所等單位又合作培育了抗裂京欣的品種。

其次是長時間的幹旱後下雨,西瓜吸收水分後容易脹裂,再加上晝夜溫差,西瓜皮就很容易開裂。

總之,西瓜開裂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因為膨大劑。

太甜的西瓜注射了增甜劑?

「打針西瓜」的流言長盛不衰,網上說得頭頭是道:

有些瓜農為了銷量,會對西瓜進行增甜處理,并且為了賣相,注入胭脂紅。

事實上,無論是對瓜苗還是果實進行注射,都是有問題的。

首先,依照植物學原理,植物隻有在活體情況下才能吸收水分和營養,已經摘下來的瓜打這些東西一下就能被人識破。其次,瓜苗的維管束很細,液體成功注射的概率很小。而且即使注射成功,也得植物自己吸收才行,但即使是活體瓜果也無法吸收這兩種物質。

如果強行注射,注入物會在微小組織内積累,破壞西瓜瓤組織。沒有了紅壤和甜汁液,人們怎麼會購買呢?因此,瓜農顯然不會出此下策。

嫁接西瓜不能吃?

有人說了:

嫁接出來的西瓜不如原生西瓜好,瓜農自己都不吃,所以我們也不能吃。

這裡需要講一下西瓜這種作物的不同之處。

西瓜的種植較為特殊,若是在同一塊地上連續兩年栽種,第二年的收成往往不好。抗病力下降,病害頻生,植株大量死亡甚至絕收。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采用嫁接轉根的方式培育。将西瓜的芽或是枝條接到隻留着子葉的葫蘆或是南瓜等砧木植物上。因為南瓜砧、葫蘆砧的嫁接苗有非常多的根系,吸收能力更強一些,制作的養分也更多,有利于西瓜苗的前期生長。

就像是找了個代孕媽媽,南瓜或是葫蘆上結出了西瓜。

嫁接有效地阻止了枯萎病等問題的發作,杜絕了減産甚至絕收等問題,使得西瓜能夠連作,因此被廣泛采用。不僅我國,日本的西瓜生産中嫁接育苗栽培也占95%以上。

試想一下,如果嫁接西瓜對人體有害,又怎麼會有如此大規模地應用呢?再說,嫁接隻是一門技術,有1000多年的曆史。這種技術對人體是不會産生什麼危害的。它利用的是植物間互補的性質以提高産量。其他嫁接的水果都不怕,何必單單害怕嫁接西瓜?

當然,如果嫁接砧木不合适,嫁接的西瓜口味會差一些,偏硬,但這并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不能因為它不好吃了,就說它不能吃了。

隔夜西瓜不能吃?

夏日溫度太高,常溫西瓜已難以抵禦,人們更愛吃冰鎮西瓜,然而據說過夜的冰鎮西瓜不能吃!傳言還有模有樣的:

一家三口因為吃了冰鎮西瓜全部進了醫院。并附有實驗,切開的半個西瓜封上保鮮膜,常溫下保存12小時後送去檢測,發現樣品的培養基裡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菌群,數量以億計。最終得出隔夜西瓜不能吃的結論。

看起來貌似很有道理,事例加實驗再加科學解讀。然而,實驗者似乎混淆了兩個概念:細菌和緻病細菌。有時候,細菌很多并不意味着緻病細菌的濃度高于安全标準。

除此之外,還有别的漏洞:切西瓜的刀、冰箱裡面都是有細菌的,你怎麼知道你檢測出來的是西瓜本身的還是外在環境中的細菌呢?

不過專家建議,西瓜因為比較甜容易滋生細菌,再加上冰箱裡面各樣的細菌中不乏緻病菌,所以西瓜切開後不宜放置太久,最好不要超過四個小時,吃的時候最好削掉最上面的那一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