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李碩 每經編輯:範文清
新能源重卡賽道再迎利好。
日前,動力電池龍頭企業甯德時代(SZ300750,股價421.01元,市值1.03萬億元)發布了其首創的 MTB(Module to Bracket,模塊集成底盤)技術。據了解,這是一項應用于重卡和工程機械的新型電池模組技術,與傳統電池包 車架/底盤的成組方式相比,可提升系統體積利用率40%,并減重10%。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甯德時代方面表示,MTB技術将率先應用于國家電投啟源芯動力換電項目,後續還将攜手更多合作夥伴。廣發證券分析認為,在“雙碳”背景下,多方因素同時推動換電重卡行業發展,政策加碼力度持續,預計未來相關車型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長期來看換電設備市場空間廣闊。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8月,國内新能源重卡累計銷量達到1.34萬輛,同比增長319%。其中,8月新能源重卡銷量達到1847輛,環比增長28%,同比增幅為127%。
重卡正加速電動化進程
近年來,重卡車型的新能源化發展一直備受矚目。據統計,國内重卡保有量約800萬輛,僅占汽車保有量的2.67%,但據生态環境部披露,重卡車型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顆粒物分别達到汽車排放總量的85%和65%,一輛超标重型卡車尾氣排放量相當于200輛汽車。因此,各方也在加快推進作為排放“大戶”的重卡新能源化的進程。
2021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确我國交通運輸要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
今年8月,工信部、發改委、生态環境部聯合發布的《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開展電動重卡、氫燃料汽車研發及示範應用。到2030年,乘用車和商用車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
“公鐵、公水多式聯運兩端的公路短駁運輸,由于線路固定、距離适中,充換電基礎設施可以得到保證,是電動化重卡較好的應用場景。”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物流中心主任蔡翠表示。
從使用成本角度看,當前新能源換電重卡購車費用約90萬元,柴油車約50萬元。如按電費0.7元/千瓦時、服務費0.65元/千瓦時計算,新能源重卡行駛一公裡耗電1.7千瓦時,折合費用2.3元。燃油車行駛一公裡耗油0.5升,折合費用4元。新能源重卡每公裡可節省1.7元,行駛23萬公裡時,前期購車成本差距即被抹除,而這一裡程對于長期在道路上從事運輸工作的商用車而言并不算多。
而充電與換電兩種模式的争奪,也正在從乘用車延伸至商用車領域。在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看來,未來新能源重卡将形成“換電 充電”并存的格局。根據調研,換電模式下,車輛的購置成本較高,車輛的使用頻率是決定盈虧的關鍵因素。同時,由于換電站投資巨大,換電模式隻有在高頻率的使用場景下,才能實現較快盈虧平衡,而充電站投資相對較低,中低頻運輸采用充電模式更加劃算。
多方發力新能源重卡賽道
政策“東風”頻吹之下,各方玩家也在加速新能源重卡領域的布局。
今年2月,甯德時代攜手(SH600031,股價14.96元,市值1271億元)推進福建省換電重卡應用示範項目落地;8月,甯德時代又與一汽解放(SZ000800,股價7.60元,市值353.71億元)簽約,成立合資公司,該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就是提供車電分離服務。
此前,國家電投提出,到2025年計劃新增總投資規模1150億元,推廣重卡20萬輛,其他類型車輛37萬輛,新增投資持有換電站4000座,新增投資持有電池22.8萬套。協鑫能科(SZ002015,股價13.56元,市值220.12億元)則發布公告稱,将與百度投資的商用車自動駕駛公司深向科技合作,雙方共同推動京滬線換電重卡運營的換電試運行工作,并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京滬高速先期1000輛換電重卡服務能力的換電網絡布局。
“2022年是換電重卡爆發元年。”中信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換電模式極速補能和運營成本低的優勢,契合運營車輛對高運營效率和高性價比的需求,将助力換電模式在運營車輛中的滲透,“換電模式在新能源重卡領域加速滲透,換電重卡将迎來爆發”。
廣發證券預計,2025年新能源重卡滲透率有望達到20%,其中換電重卡占比預計可達70%,對應2025年換電重卡銷量将超過20萬輛。換電重卡需求增加将帶動換電站和動力電池等多方價值主體需求,預計2025年新增重卡換電站規模将達到4500座以上,當年新增設備市場空間預計超過2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