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國際醫學中心 孫敏慧
随着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胃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在消化科門診,經常有患者來咨詢,醫生,胃病反複發作,有沒有好的養胃方法?是不是要做胃鏡檢查?聽說做胃鏡很痛苦,能不做嗎?胃鏡檢查,也叫“食管、胃、十二指腸檢查”,是消化科醫生常用于檢查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方法。它能直接觀察到被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更可通過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以進一步明确診斷,是上消化道病變的最重要的檢查方法 。
“醫生,我需不需要做胃鏡?”
有的患者胃部不舒服,見到醫生第一句話就是:“醫生,我需不需要做胃鏡?”需不需要做胃鏡,先來看看胃鏡是做什麼的。
1.診斷各類上消化道疾病
胃鏡檢查,主要檢查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等上消化道病變,可以發現這些器官的相關炎症(食管炎、胃炎)、潰瘍、息肉、癌變、腫瘤、功能障礙(反流、失遲緩等)、解剖異常(裂孔疝、狹窄、梗阻、憩室等)、異物等等。
2.胃癌診斷的“金标準”
胃癌在我國是高發的惡性腫瘤,根據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惡性腫瘤中分别均居第2、3位。
胃癌死亡率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早期發現率非常低,隻有不到20%的“幸運兒”能在早期發現,80%的患者發現時已處于進展期。之所以早期發現率低,原因之一是胃癌的隐匿性強,早期無明顯症狀,很難被人察覺。而胃鏡檢查是胃癌診斷的“金标準”,對胃癌高風險人群進行篩查是行之有效的早診早治策略和方法。
63歲患者胃鏡檢查過程中發現的早期胃癌(病變位于胃角)
哪些情況需要做胃鏡?
1.長期反複上腹部疼痛、飽脹不适,反複惡心、嘔吐、反酸、嘔血、黑便,吞咽困難,不明原因的食欲減退、體重減輕或貧血等,懷疑有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腫瘤等疾病的患者。
2. 需要鑒别胃潰瘍的良、惡性,或鋇餐檢查提示胃息肉、胃癌等病變而不能确定其性質者。
3. 具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上皮内瘤變以及疑有胃潰瘍惡變者,應定期複查胃鏡。
4.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在24小時内行緊急胃鏡檢查,确定出血原因,并可在胃鏡下止血。
5.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治療後應複查胃鏡。
6.胃手術後殘胃有症狀的患者。
7.胃内異物檢查與取出者。
8.需要在胃鏡下進行一些疾病的治療時。如食管擴張術或支架放置術、食管曲張靜脈硬化劑治療或圈套結紮術等。
此外,胃鏡檢查是胃癌篩查的有效手段,胃癌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胃鏡篩查。胃癌高危人群具備下列幾個危險因素:
年齡在40歲以上;
有胃癌家族史;
居住在胃癌高發地區;
長期吸煙;
生活不規律;
愛吃腌制品;
有過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史;
患胃息肉、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疾病;
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便血、腹痛、腹脹、貧血等症狀。
做胃鏡難受嗎?
盡管胃鏡檢查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但在我國胃鏡的接受度仍然不高。很多人覺得做胃鏡又痛又難受,對它“避而遠之”,還有不少人認為自己的胃很健康,根本不需要做胃鏡。
事實上,現在無痛胃鏡已經廣泛開展了,睡一覺胃鏡就做好了,患者不會有任何痛感。根據每個人的病情和耐受情況,醫生會進行相應的選擇,患者不需要“談胃鏡色變”。
小貼士:
胃鏡檢查注意事項
檢查前一天晚飯後8點開始禁食;檢查當天早晨禁食、禁水、禁煙。(預約于下午檢查者當天早上8點前可進食少量糖水或白開水)
檢查當天請攜帶病曆(住院病人帶住院病曆)、以往輔助檢查報告及幹毛巾1條;并需家屬1人陪同來3樓内鏡中心等候。
凡有高血壓、心、肺、腦及精神疾病史者,務必告知開檢查單的醫生和為您做胃鏡檢查的醫生。高血壓病人請按時服用降壓藥,檢查前測量血壓。血壓、心律、心率不正常者,不宜行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後注意事項:
避免劇烈運動(如騎自行車等);
若出現明顯腹痛、嘔血、大便變黑及其他不适,請及時來我院就診;
若無不适,2小時後可飲溫涼流質、晚餐軟食、次日飲食正常。
如有服用抗凝藥物或降壓藥(如阿司匹林、波立維、華法林、泰嘉、泰畢全、拜瑞妥、倍林達、利血平等或北京0号降壓藥)或曾經進行心血管疾病治療時,請告知您的就診醫生,請專科醫生評估後,遵醫囑停藥5-7天,再行檢查,若不宜停藥,檢查前告知醫生。
感冒或鼻炎嚴重期間,不建議行胃鏡檢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