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學生都将書寫一段自己的傳奇。”秉承這樣的教育理念,三年前,重慶一中寄宿學校的王偉民老師将自己接手的初2020級15班命名為“傳奇15班”,三年後,全班學生用驕人的成績書寫了屬于他們的傳奇:今年中考,班級700分(總分750分)以上的有20人,680分以上的45人。
他們初中三年的校園生活是如何度過的?為什麼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近日,在班級畢業典禮上,班主任王偉民将由他組織編寫的《書寫傳奇--我們的故事》作為畢業禮物送給了每一名學生,書中記錄了全班學生初中三年的成長及蛻變。
校園活動 培養孩子自覺意識
初中生活就是刷題學習嗎?或許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這本書用厚厚的278頁10多萬字,記錄了傳奇15班三年的學習生活,作為重中之重被記錄的,是孩子們三年來在學校參加的各項豐富多彩的活動。
“如果要問學校初2020級學生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哪裡?他們會異口同聲的告訴你‘共享書吧’。”書裡的“傳奇記憶”部分,講述了老師們利用每層教學樓轉角處打造的“共享書吧”,孩子們一有空就往書吧跑,他們分享優質圖書,做自覺閱讀少年。
駐足共享書吧、探尋博物館、走進人工智能、國學文化之旅,“你好青春”系列活動,綠蔭球場青春激揚……三年來,學校各項文藝活動的開展,是同學們展示自我風采和精神風貌的大舞台,不但豐富了同學們的學習生活,還培養了實踐能力。
“王老師還非常注重引導孩子們自我組織和策劃活動,”學生楊瑾瑜的媽媽說,王老師“無為而治”的教育管理方式,讓一群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學會了自我教育,“每周一次的周總結班,元旦晚會、集體生日等活動都是學生自己組織開展,就連家長會也放手由孩子們來主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自覺的意識,學會了自律自強。”
交流分享 學習要有自己的方法
三年結束,學生在快樂中成長,還得到了不錯的中考成績。怎樣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全班學生常在日常學習中歸納、共享自己的學習方法。“要想成績好,必須要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隻有選擇正确的學習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學們在書中總結到。
語文科代表賴思屹分享了自己語文的學習經驗。在他看來,首先要夯實基礎,課堂認真聽講,做筆記,作業認真對待;讀背記是必不可少的;多和老師交流,多消化筆記。閱讀理解,則需要多讀多練,不斷磨煉自己的理解能力。而要寫出一篇出彩的作文,審題是關鍵,海量閱讀、多積累,能讓語言變得優美。
怎樣才能學好數學?科代表周榆杭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基礎一定要抓牢,課前認真預習,帶着問題走進課堂,能讓你的學習事半功倍。”周榆杭說,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作業認真完成,課後及時複習鞏固。夯實了基礎後,還要重點培養自己的理解能力。此外,常做題,熟悉各類題型,但做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還要整理錯題集。
家校共育 讓特長和學習相得益彰
在很多人看來,進了初中,當學業和特長發生沖突時,特長隻能讓步于學業。而在傳奇15班,孩子們不僅學習成績好,很多學生還多才多藝。
多年的教學經曆讓王偉民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為此,在培養孩子們養成自覺少年的同時,他也特别注重家校共育。特長和學習是否沖突?怎樣讓孩子樹立遠大理想?針對這一系列問題,他常邀請家長進行分享,并寫進了這本書中。
女生金珈羽愛好打籃球、沖浪、唱歌、古筝、書法,曾多次在區田徑運動會中獲獎,還獲得了市書法繪畫藝術大賽中學生硬筆書法一等獎。“學業和特長的培養并不沖突,而是交替進行的。特長有助于培養孩子堅韌的品質,也有助于合理安排時間平衡學習和生活。”金珈羽媽媽說,一次數學考試的四道大題,女兒讀了兩遍下不了筆,最終,她堅持答完了每一道題,在她看來,這是學習古筝、書法一遍又一遍磨煉出來的堅韌,今年中考,金珈羽考了710多分。
學生劉芊羽喜歡唱歌,小學時她每天做完家庭作業,會練一個小時小提琴,練聲半個小時。即使上了初中,學習任務更重了,時間更緊了,她還是堅持每天拉小提琴、練聲。“愛好跟學是相得益彰。”如今,劉芊羽被評為市三好學生,市優秀學生幹部,小提琴通過國家級九級考試,鋼琴通過國家級八級考試,多次參加市内外聲樂大賽獲一等獎。
學生:是可貴的初中回憶
此外,這本書還集納了老師們和孩子們的一封封信。班主任王偉民第一次外出學習、不能陪孩子們過最後一個六一兒童節、語文老師疫情期間寫給孩子們的信……每一封信,都蘊含着老師們對孩子們的諄諄教導。
畢業典禮上,王偉民親手把書鄭重地、一一交到了孩子們手裡。收到這份特殊的禮物,孩子們感動不已,看着這本書,三年裡的點點滴滴仿佛在腦海裡一頁一頁地放映。
學生焦子彧想起了自己一次晚自習和同學傳紙條被老師嚴厲批評的事。“被嚴厲批評過後,還要在講台上,面對幾十雙直勾勾的眼睛道歉,上完台後覺得顔面掃地……現在回憶起這件事,是可貴的初中回憶。”
學生胡馨予最難忘的是豐富的校園活動,“初一下期校園活動《靜聽花開的聲音》,那首琵琶行,如今依然萦繞在耳邊,初二的《一三一四》活動,元旦晚會,運動會,每每回望,那一幕幕都鮮活的浮現眼前,仿佛正清晰地看到那一張張充滿快樂的青春臉龐。”
“這本書,讓我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記錄了一個美好的校園時光,在孩子教育方法上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多年以後,當孩子們再次翻閱這本書,他們是怎樣的感動和欣喜。”金珈羽媽媽感慨地說。
老師:讓更多人了解學校教育
讓更多人了解學校教育、校園生活,這也正是王偉民寫這本書的目的。
初一剛開學,王偉民就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寫在了教室的牆上——讓每一個學生都書寫一段屬于自己的傳奇。
“傳奇不是結果不是榮譽,是一種态度跟情懷。”王偉民坦言,自己一直想把教育當作有情懷的故事去演繹去參與,如何在有分數的情況下,尊重每個娃娃的發展,關注每個娃娃的成長,是他作為班主任的育人理念。這裡的傳奇代表的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去付出去努力去堅持。
“我一直在找尋,通過一種方式,為孩子們保存三年青春的美好,經過思考,最終選擇了用文字記錄的方式。”王偉民說,他希望用一本書記錄美好的校園時光,也讓更多人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為此,孩子們剛進校,他便組建了班級宣傳組,提前為這本書準備素材,在家長們的大力支持下,曆時兩年編撰出爐。“初中生活不是大家想象的隻有應試教育,她們在學校度過了青春的三年,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對于孩子們來說是畢生難忘的回憶。”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秦健 實習生 陳怡妃 受訪者供圖
來源:上遊新聞 彙聚向上的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