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兒時最好玩的沙包

兒時最好玩的沙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0:48:31

前陣子帶兒子回襄陽,我的家鄉,楚文化的源頭。兒子沒帶玩具,開始非常無聊,爺爺就說,我們自己動手做吧。于是,第一天做了滾鐵環,第二天做了竹蜻蜓,第三天做了沙包,還有彈弓、翻花繩……這激發了小孩子的好奇心,兒子改良了諸多有趣的玩具造型,還交到不少好朋友。兒子臉上洋溢的笑容是我以前很少看到的。

兒時最好玩的沙包(竹蜻蜓滾鐵環沙包)1

孩提時代這些指尖上的玩具也勾起我的美好回憶。哥哥最喜歡玩滾鐵環和彈弓,彈弓最方便,直接藏兜裡,哥哥出門總揣着一個彈弓,他最愛襲擊麻雀,有時候也會帶着我偷襲别人門前樹上的果子。這些玩具,現在可能被專家界定為民俗文化的載體,其實是我們當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些玩具帶給我們的快樂,就像家鄉美食一樣,永遠沉澱在記憶深處,構成我們的一部分。

兒時最好玩的沙包(竹蜻蜓滾鐵環沙包)2

《說文》釋:“玩,弄也。”玩具的耍弄,以器具做遊戲,其實是讓人精神愉快、身心康健的創造性活動。當我們還躺在搖籃裡哭鬧的時候,父母搖動着撥浪鼓,竟然也可以讓我們破涕為笑,現在想來,其神奇之處讓人難以置信。我想,撥浪鼓應該是嬰幼兒普遍的玩具,确切來說,應該是音樂玩具,撥浪鼓因聲音節奏而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鼓與杆相連并裝有撥片,搖動時撥片敲擊鼓面發出聲響。事實上,撥浪鼓是人類創造的音樂發聲器。音樂啟迪心靈,撥浪鼓帶給我們幼小心靈以韻律的美感,誰能說它沒有音樂教化的意義呢?遠古時代,人們在陶質封閉的器物内放上彈丸、砂粒,搖動陶器就會嘩嘩作響,這種器物也叫“陶響球”,這就是原始樂器;自“陶響球”發明以來,同類的音響玩具就層出不窮,民間還流傳一種“叫貓”,材質是泥,底面糊上一層紙,中間吊一根棉線,線上抹松香,玩時如果拉線就會發出貓叫聲。同樣的原理,還有一種“叫蟬”,用一段小竹筒,貼上薄絹作翅膀,在竹筒上穿孔系一條細線,細線與另一小竹棒相連,若手持木棒轉動就能發出類似夏日蟬鳴的聲音。

滾鐵環是我們小時候都喜歡玩的玩具,很難說它是男孩專屬玩具。因為在我記憶裡,小時候男孩女孩都打成一片,那時候沒有裙子穿也沒有淑女概念,男孩女孩一起瘋玩,況且父母忙着幹活,都是哥哥帶我,哥哥的玩具也就是我的玩具。滾鐵環絕對是自己動手制作的玩具,有的是家裡人幫着做,大人會根據孩子個子高矮來選擇鐵環的大小,低幼兒童可能會擁有一個隻能用木棍推着的鐵環輪子,“滾鐵環”也就改良成“推鐵環”了。大一點的孩子都是自己動手做,找一個粗點的鐵箍,當然是現成的,此類材料還算比較好找,一般是廢棄的馬桶箍、浴盆或者木桶上用的鐵箍,用一根粗鐵絲一頭彎成鈎,另一頭插入竹筒當把手,這樣鐵環就能滾動起來。記得哥哥曾偷偷從家中大木桶上弄出一隻大鐵箍,鐵環的直徑當然已經超過他當時的身高,重量不得而知,反正我肯定是搬不動的,哥哥不敢在院子裡滾,而是到别人家後面的石闆路上玩,一路滾來轟隆隆聲音粗犷了得,别家的孩子都十分羨慕。當然,現在隻能在花園和公園裡滾鐵環了,昔日石闆路早已改成林蔭大道,車來車往,電動車神出鬼沒,很不安全。

我們這的小孩玩得多的還有翻花繩。翻花繩其實是閑暇時常玩的,是男女老少皆宜的遊戲,在中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如線翻花、翻花鼓、挑繃繃、解股等。翻花繩一般是兩個人對着玩,一個人把線繩繞于手指間,預先做好線繩的空間布置以編成一種花樣,另一個人觀察其形态,對線繩的空間形态進行變換,這種變換就叫“翻股”,也就是對手要挑出種種由線構成的“新花樣”的一種遊戲,另一人用手指接過來,翻成另一種花樣,相互交替編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編翻下去為止。翻花繩開始的起手式為“面條”,之後能翻出無數種花樣,一般有“麻花”“蚊子”“龜背”“手絹”“酒盅”等,年齡小的也能玩出“小魚”“飛機”“漁網”“秋千”“降落傘”之類。有單人玩法,也有雙人玩法。翻花繩能玩出的主體圖形達數千種之多,有些十分複雜,稍不留心,就會陷入死結。如果說七巧闆是利用七塊幾何形圖闆來拼排出各種平面圖形,翻花繩則是利用一根細細的線繩來構成種種的立體圖形,兩者在玩的方式上相同,翻拼出的造型變化無窮。翻花繩主要是依靠手指來操作,主動性高,體驗性強,每一個造型圖案,需要手指完成撐、壓、挑、翻、勾、放等一些精微的動作,需要左右手配合一緻,每根手指必須巧妙地分工,手指、手腕、雙側肢體的靈活性、精确性和實際操作能力,都能在玩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與鍛煉。

兒時最好玩的沙包(竹蜻蜓滾鐵環沙包)3

兒時的指間玩具讓我們敞開了最初的好奇心,指尖上的遊戲也帶給我們珍貴的童年回憶。今天,市場上最暢銷的兒童玩具大多強調益智這一賣點,益智就是增益智慧的意思,顯然商家抓住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但實際上,哪一種玩具沒有啟迪智力的意義呢:翻花繩的最大樂趣就在于翻出新花樣以展現才智。我們兒時的玩具都是天然的益智玩具,我們在撥浪鼓的節奏中掌握了韻律感,在滾鐵環中掌握了速度與平衡技能,在彈弓玩耍和體驗自然中鍛煉了體能,踢毽子要把握節奏,扔沙包看反應速度。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指尖的愉悅中提升了交往與應變能力,也在玩耍中學會了自我調适,還鍛煉了強健的體魄與堅韌的心智,這一切讓我們受益終身。

(作者:陳紅玉 單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