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種情況,明明怕冷,體寒體質,卻反複出現口腔潰瘍、咽喉疼痛等上火的現象,很是難受,而且有些人想通過喝涼茶瀉火,雖暫時把火瀉去,但總是反反複複好不了,而且手腳也越來越涼。這是怎麼一回事?
從中醫上來看,這種上火的情況大多數是由于脾胃虛寒引起的。這裡,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明明是身體脾胃虛寒,為什麼會引發虛火呢?
《黃帝内經》中記載:“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
這裡就是講當脾胃虛寒,體内寒氣太重,會影響體内髒腑功能,也因此對陽氣産生排斥,陽氣浮于人的上部,從而就出現口腔潰瘍、煩躁、失眠等是上火的症狀。
而這種上火,單純去吃一些清熱的藥去滅火,不僅滅不掉體内的火氣,反而會加重體内的寒邪,讓脾胃虛寒更加嚴重,所以,調理這種情況,則是要把體内的寒邪給驅散,避免對陽氣産生排斥。
今天沈醫生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出自東漢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小方子,該方是由幹姜和栀子組成。
幹姜,則是新鮮的姜經過炮制後制成的。它倆雖說都是姜,但兩者的作用卻不一樣,生姜擅長散表寒,常用于外感風寒。而幹姜味辛性熱,可擅長散寒,它可以從體表走到髒腑,對于脾胃虛寒的朋友就可以用幹姜來把脾胃裡的寒邪、濕邪給驅除體外,寒邪問題解決,脾胃自然而然也就重新運轉起來。
接下裡加入清餘火的栀子,栀子性寒味苦,可入心、肺、三焦經,是一味為數不多的能清三焦之熱的良藥,不管體内哪裡的餘火,都可以用栀子給滅掉,而且栀子還能利尿,它可以把體内的熱、火通過小便給排出去。
總之,幹姜溫中散寒,栀子清熱瀉火,兩味中藥合用就可以把體寒、容易上火的問題解決。如果你也是脾胃虛寒體質,那不妨參考一下,不過切記在中醫指導下用藥,不可随意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