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微信公衆号“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
上燈了,故宮!
今晚6點半
紫禁城正式被點亮
午門—雁翅樓亮起來!
太和門亮起來!
角樓亮起來!
宮牆亮起來!
神武門亮起來!
金色琉璃瓦屋頂被燈光籠罩
一些狹長的屋面上
燈光繪制的《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鋪陳開來
紅色宮牆上
“今年春色勝常年,此夜風光最可憐”的詩句浮現
3千名觀衆登上9米多高的故宮城牆上
賞燈看雪
歡度佳節
景山萬春亭與故宮遙遙相望
還有今年年度“最大滿月”映宮牆
燈還未點亮 故宮已被“包圍”
此次“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燈會”,紫禁城古建築群首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也是故宮首次在晚間免費對預約公衆開放。
與其他元宵燈會比,觀衆在宮廷燈會上還可以細嗅梅香,賞民樂,品戲曲。因此,故宮此次亮燈也備受關注。
下午5時,燈尚未點亮,故宮便已被長槍短炮“包圍”。
賞燈聞梅香
暢音閣曲音袅袅
晚上6點半,紫禁城正式被點亮。
“我們試圖用燈光照亮一部分紫禁城,希望人們能看到一個與白天不一樣的故宮。”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說,通過燈光照明及燈光布景,此次亮起來的區域包括紫禁城内的午門—雁翅樓、太和門、太和殿、東南角樓、東華門、東北角樓、神武門等。
古建化身古今“對話框”
除了城牆上350盞紅燈外,一些古建築化身古今“對話框”,将元宵節的詩句和祝福逐一秀出。
在太和門,“元宵節”“上元之夜”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和道光五位皇帝禦筆的“福”字等輪番映出。
紅色宮牆、城樓牆壁上,“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鳷鵲樓前新月滿,鳳凰台上寶燈燃”等與元宵節有關的詩句被打出,吸引遊客誦讀。配合着今晚的“超級月亮”,可謂是别有一番意境。
夜故宮變“3D”
故宮燈會,觀衆參觀線路都是“高規格”——絕大部分時間是漫步城牆上俯瞰。同時,夜幕下的紫禁城有景、有味還有聲。
在午門—雁翅樓展廳,“紫禁城裡過大年”展首次開夜場,每一個展廳都暗香湧動,故宮人專門引入了臘梅香、佛首香等與春節相關的味道,讓觀衆享受全方位的年味兒。
東雁翅樓,中央民族樂團琵琶演奏家趙聰及其團隊現場演奏,行雲流水的民樂聲響起,不少遊客駐足聆聽。
當遊客走過布滿紅燈籠的故宮東城牆時,可以看到臨近城牆西側的部分古建築也被點亮,暢音閣戲樓傳來抑揚頓挫的戲曲聲。
故宮介紹,此次燈會串起了目前宮内最火的5個展覽。比如東南角樓,觀衆可以觀看虛拟現實影片《角樓》;東華門城樓,參觀“營造之道——紫禁城建築藝術展”;東北角樓,大屏幕講述紫禁城文化,展示故宮文創。同時,觀衆還可以觀賞到藝術燈光投影于建築屋頂上,宛如走進《千裡江山圖卷》等名作。
明年過節開放面積擴大
貼門神,挂宮燈,還有元宵燈會,這些都将成為明年紫禁城春節期間的标配。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說:“明年,故宮600歲,春節期間開放面積将擴大,年味兒布置也将更喜慶。”
今年 ,在室外展場,乾清宮前丹陛上下豎立起壯麗的天燈和萬壽燈,成為廣受矚目的景觀。單霁翔說:“我們計劃将這組燈公益拍賣,明年計劃再制作一組,有希望永久展示。”
見光不見燈故宮揭秘如何不傷及文物
流光溢彩的燈光秀會不會傷害文物,在賞心悅目之餘,很多人也十分關心文物保護的問題。
據此,故宮方面回應,照明設計将高新科技與文物保護有機融合,在方案制定階段,就考慮到避免因照明對古建築産生損害。
比如,在城牆上每隔5米設置的紅燈,底座并非安裝在古老的城磚上。
目前,故宮以開放段的城牆均已鋪設木棧道,既方便遊客行走,也避免對古磚磨損。
另外,如果觀衆細心觀察會發現,紫禁城裡的燈會與其他燈會不同,除了裝飾燈外,大多數情況見光不見燈。故宮介紹,這是通過設定不同的燈光強度,産生光影對比,使其在夜間自然産生立體感,達到“見光不見燈”的布光效果。
上元之夜
點亮的不僅是紫禁城
更是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和對團圓的渴望與祝願
想要欣賞更多
元宵節燈會美圖和現場精彩視頻
請登錄北京日報客戶端
最後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