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羅塞夫的思想不再激進

羅塞夫的思想不再激進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11:26:29

羅塞夫的思想不再激進(羅塞夫的悲劇)1

2010年10月31日,迪爾馬·羅塞夫成為巴西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她給巴西人許諾了一個光明的未來——她表示,要堅持前總統盧拉的治國方針和發展戰略,推動巴西實現現代化,成為全球性大國。她還要降低巴西對發達國家市場的依賴,消除國内貧困,加強教育、衛生、治安工作,同時打擊腐敗,打造透明政治。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當時的巴西都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國際學者和媒體也覺得,他們這一次沒有看走眼,巴西将是“未來之國”,他們為此不吝溢美之詞。巴西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正處在繁榮周期,巴西的原材料出口有了滾滾收入。而且巴西沒有對外經濟依賴症,有巨大的國内需求市場,也是拉美傳統的工業國,國際競争力頗為不俗。在這樣的基礎上,羅塞夫有十足的機會,成為一個像他的前任盧拉那樣的優秀的領導人。

然而,短短六年之後,羅塞夫變成了巴西有史以來支持率最低的領導人。在執政多年之後,巴西現在的人均GDP和羅塞夫上台的時候一樣,沒有絲毫上升。巴西的政治與經濟危機相互作用,共同發酵。羅塞夫的政治敵人利用了她的内外交困與虛弱。最終,在8月31日,巴西參議院以61票贊成、20票反對的結果最終表決通過總統彈劾案,羅塞夫總統被罷免職務。同日,巴西代總統特梅爾正式就任總統。

彈劾案謎團

羅塞夫彈劾案很像是一場巴西的“紙牌屋”,充滿了各種政治操作。最終被彈劾的原因是什麼?是羅塞夫破壞了巴西的财政政策,還是沒有遏制猖獗的腐敗?最終财政政策問題成為她被彈劾的首要理由,但羅塞夫是否違反了關于财政責任的法律,這個問題構成了一個法律上的謎團,人們可以見仁見智。無論如何,對于一位總統來說,這算不上太大的錯誤,她也沒有因此而遭到追究。

由于彈劾案本身并不是鐵證鑿鑿,羅塞夫也沒有一下子被打成罪人,所以她依然有很多同情者。羅塞夫的支持者們仍然沒有放棄,依然不屈不撓地在巴西各地展開抗議活動,譴責罷免羅塞夫是一場政變。她的支持者組成的活動團體,已經向參議院請願,要求罷黜主審羅塞夫案的聯邦最高法院院長裡卡多·萊萬多夫斯基。巴西的這場政治危機并未因羅塞夫的下台而落幕,還會持續下去。

但是經濟形勢不等人,羅塞夫任内發生的這場巴西近幾十年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現在可能還沒有見底。2014年巴西經濟增長率隻有0.1%,2015年則是負增長3.8%。現在的失業率則達到了12%,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将在未來七年裡翻一倍,達到130%,這樣的債務壓力是不可持續的。低增長、高失業率、通貨膨脹高漲,不同性質的問題同時出現,相互交織,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特梅爾正在努力将巴西展現為一個穩定的民主法治國家,以重新吸引國際投資者,提振國家經濟,但他的努力很可能受挫。羅塞夫罷免案所帶有的某種政治報複色彩,以及其所激起的街頭抗議,可能損害這位新總統的合法性。同時,特梅爾完全取代羅塞夫,還存在着一些憲政方面的問題,這場政治與法律的争奪戰還沒有結束。人們原本可以預期羅塞夫的罷免可以讓巴西政局走上正軌,讓巴西政府重新集中全力來應對不斷惡化的經濟形勢,但這可能是一種過于樂觀的估計。

羅塞夫政策的對與錯

羅塞夫出身于一個相對富裕的巴西中産家庭,她的父親是保加利亞移民。她從小接受歐洲式教育,但在年輕時“背叛了自己的階層”,成為一名極左翼分子,投身反抗巴西軍事獨裁政府的活動,并以此而被捕入獄。在獄中,她遭到酷刑的折磨,備受摧殘。這段經曆也為她提供了道德上的感召力,幫助她在後來的民主選舉中積聚了人氣。巴西民主化後,她從政成績顯著,得到盧拉的大力賞識和提拔。

作為一個曾經的激進左派分子,以及後來的左翼“勞工黨”領導人,羅塞夫的确采取了一些擴大社會開支和增進底層福利的舉措。她實行住房改善計劃,通過信貸、稅收、用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房地産開發商多為中低收入群體建房。2011年6月,羅塞夫宣布實行一項“巴西無貧困”的新計劃,集中力量讓生活在底層的赤貧人口脫貧。扶貧措施既包括收入再分配,也包括增強貧困地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對農民實行資金與技術方面的幫扶政策,提供基本生産技能的培訓。

但盡管如此,羅塞夫的經濟政策還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鼓勵開展國際貿易,并引進外資。她還緻力于減輕賦稅,降低企業負擔。總體來看,羅塞夫并沒有倒向國家統制性的經濟形态,而是符合後“冷戰”時期的主流經濟思維。而且,她的經濟措施不是完全沒有成效,比如在2011年,巴西經濟增長率達到2.7%,創下2007年以來的最好成績。她還主張大力修建基礎設施,這是阻礙巴西經濟增長的主要瓶頸,也是正确的方向。不過在這方面羅塞夫政府的成效很有限。在2014年世界杯前夕的抗議活動中,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方面的不足,是主要的導火索之一。

面對巴西的腐敗頑疾,羅塞夫也沒有不聞不問。在她執政後短短10個月時間裡,巴西有六位部長因為腐敗問題而下台,反腐手段不可以說不雷厲風行。甚至備受尊重的巴西前總統、羅塞夫的政治導師盧拉,也沒有因他的崇高地位而免于遭受反腐調查。羅塞夫并不隻是搞運動式反腐,也在推動制度性反腐,如要求提高政府采購行為的透明性,并鼓勵第三方機構的監督。

問題可能在于羅塞夫采取的一些具體的偏向保護主義的政策。羅塞夫政府實施了一些促進國内産業發展的措施,如鼓勵政府在采購時優先考慮本國産品,通過加強對産品的質量認證和技術标準要求等方式,對國内市場進行一定的保護。尤其是在能源政策方面,她大力支持巴西國有石油企業,更強調政府控股,并要求大型國有企業巴西石油公司優先使用本國的鑽井平台。

這些保護主義損害了巴西的國際競争力。和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在試圖通過經濟社會政策促進公正平等時,巴西也輕易地陷入擴大公共部門的怪圈,而這會導緻更多的腐敗,讓改革的成果大打折扣。巴西長期的官僚主義與文牍作風的頑疾,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内消除。

盡管在拉美各地,民衆對外國資本控股的資源類企業有很多不滿,然而這并不代表國有企業就更好,相反,國企可能同樣腐敗,而且可能更嚴重。2014年,巴西石油公司爆出高層洗錢、向執政黨提供政治獻金的醜聞,十多名羅塞夫領導的執政聯盟成員也卷入其中。刺眼的腐敗醜聞導緻很多民衆對羅塞夫的希望幻滅。

羅塞夫的思想不再激進(羅塞夫的悲劇)2

2014年11月15日,巴西巴西利亞,一名示威者用紅色圍巾封住了自己的嘴巴,

将國旗的顔色畫成眼淚參加示威,抗議羅塞夫政府腐敗

回頭來看,盧拉鑄造的“巴西奇迹”,可能也主要應歸功于中國需求等因素帶來的國際市場繁榮。羅塞夫時代的經濟下滑,主要是受西方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低迷影響,以及巴西沒有及時進行結構性調整,遭遇了“資源詛咒”。和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羅塞夫政府采取了擴張性的财政政策等經濟刺激措施,而這導緻政府債台高企,加上政府資金使用的低效和浪費,不僅激起了公衆的怒火,而且給她的征地提供了推翻她的把柄。

另一根弄垮羅塞夫政府的稻草可能是巴西政府舉辦的大型國際賽事。雖說這些賽事不一定在經濟上是壞事,可能給旅遊業帶來一些促進效果,但盛大的世界杯、奧運會與破敗的國内基礎設施形成了鮮明對比,導緻了聲勢浩大的反政府遊行,加速了羅塞夫的聲譽破産和政治崩潰。諷刺的是,羅塞夫可能本來想以這些賽事的成功舉辦作為她的政績。

巴西人的政治冷漠

盡管羅塞夫彈劾案是巴西21世紀以來最大的政治風暴,也吸引了全球關注,但巴西人似乎患上了“政治冷漠症”。7月巴西《聖保羅頁報》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表明,三分之一的巴西人不知道這個國家的總統是誰。

其實,自“冷戰”結束以來,意識形态的争論終結,“去政治化”的潮流席卷全球,各國左右兩翼政黨的施政綱領日益趨同,不再泾渭分明,能提出獨樹一幟的政策。在老百姓看來,哪個政黨上台的區别都不大。這種選民的政治淡漠态度既在發達國家存在,也在發展中國家存在。這并不代表民衆的無知或不負責任,而可能是一種理性的選擇。畢竟,單個的投票者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微乎其微。在無論哪派政治家上台也無法改變現狀的情況下,這種淡漠症就更加強烈。與其參與一場你無法影響的政治進程,還不如隻關心自己的生活來的劃算。

同時,作為一個貧富差距巨大的拉美國家,巴西無處不在的腐敗是社會的頑疾。如果任何政治家都治理不了腐敗,人們就隻會關心如何用腐敗的方式購買通行證,而不再關心誰是國家的領導人,也不再關注社會的改善。拉美社會普遍貧富嚴重分化,不同階層的人居住在不同的區域,彼此不分享同樣的經驗與情感,互相隔離。沿海發達地區與内陸發展差距巨大,而且在短期内無法得到彌補。生活在不同世界裡的人們,當然也無法産生共同體的認同感。

現在要判定羅塞夫是巴西的曆史罪人,還是有可寬恕之處,可能還為時過早,畢竟,巴西的經濟困境不完全是她的錯誤所緻,她也沒有多大的道德上的罪錯。如果新的領導人無法走出這個泥潭,這一點會變得更加明顯。但是巴西以及整個拉美的陰郁景象并未改變:人們曾期待羅塞夫等新一代“新左翼”領導人領導國家走出了曆史循環的怪圈,結果卻陷入了失望和迷茫。羅塞夫的悲劇,也是“新左翼”的悲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