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晖/文
張姓好友叫我扯一下“張”的造字本義,鬥膽一試。
《漢典》給出的“張”的字源演化如下圖。
傳統解讀“張,施弓弦也”。
漢字有一字多表的特點,“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這顯然隻是其中的一種表意。
我始終堅持,華夏先民在取地名族名(包括姓氏)時多與“生存”相關,其中又多與生殖繁衍有關。
“張”,從“弓”從“長”。
我在上篇文章中講過“弓”中有“身”影。
而“長”的甲骨文是個“拄杖人”。
對于“拄杖人”,可以有兩種解讀:
一是“權杖”,表意的是掌權人,是首領,即“酋長”。
二是“老人杖”,表意的是年老者,即“長者”。
綜上,
“弓”取“身”意,即懷孕,引申指胎兒(中華文化中講虛歲,就是從胎兒開始算1歲);
“長”取“老”意,即老者。
所以,“張”用于族名姓氏之時,應該釋為“從胎兒到年老”,潛台詞時“祈禱祝福族人都能從胎兒開始能一直平平安安地到老”。
在古代,流産、難産、夭折、疾病、戰争、天災等都嚴重威脅人類生存,人均壽命很短,從胎兒開始能平安到老,本身是很奢侈的願望。
另外,《漢典》給出的“張”的字源演化中,還有一個特别的戰國晚期金文一一從“糸”從“長”。
“糸”在古人眼裡也可以同“幺”。
所以,“糸 長”也是表意“從幺(小)到長(老)”。
道友給出了“玄 長”的解讀,合理[贊]
這是今天的閑扯。
本文原創,歡迎轉載注明:渣渣灰飛
圖片均自網絡,侵删。特别感謝《漢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