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詩歌的水平,一直被不少人質疑,就連非詩人出身的馬未都稱公開表示:他是小學生水平,水平還不如我!
個人認為馬未都先生這個話,還是說得有點兒過了。對于郭沫若的詩,咱們其實應該整體來評價。不可否認,他的白話詩裡确實有一些略顯稚嫩的作品,但作為白話詩先行者,這都是他做的嘗試。當他找對了自己的風格後,寫出的《女神》就已經達到了較高水準了。所以我們不能抹殺,他是新詩奠基人的這一基本事實。
除此以外,小時候曾入讀私塾,接觸過大量古文的他在古體詩領域,其實也是頗有建樹的。這一點,大家可以看看他的詩作《歸國雜吟》和詞作《水調歌頭》。這些古體作品,郭沫若寫來基本上格律不會出什麼大問題,而且用字、用典故,也都是比較精準的,這一點在近現代文人裡還是算比較厲害的了。
本期筆者再分享一首他的古體詩,是贈送給陳毅元帥的一首七言詩,大家且看:
《贈陳毅同志》
一柱南天百戰身,将軍本色是詩人。
凱歌淮海中原定,團結亞非正義伸。
赢得光榮歸祖國,敷揚文教為人民。
修篁最愛莫幹好,數曲新詞猿鳥親。
歌頌陳帥的作品其實不少,這一首算是其中比較知名的。對于陳老總,郭沫若也是比較了解的,這首詩也算是對其一生最好的诠釋之一。全詩通篇大氣磅礴,特别是開篇7個字更是霸氣十足。
前兩句,是對陳帥的一個總結。首句“一柱南天百戰身”寫得很霸氣,說的是陳老總半生戎馬,經受住了烽火的考驗。次句“将軍本色是詩人”是個名句,直到現在提到陳毅很多人還會用這一句來評價他。陳帥确實是一位優秀的詩人。其經典之作包括《青松》、《秋菊》等,水平都是很高的。而其被困梅嶺20多天,寫下的《梅嶺三章》更是入選課本多年的作品,激勵了一代年輕人。
三、四兩句,則選取了兩個具體事例。“凱歌淮海中原定”說的是淮海戰役,當時陳帥等人帶着将領們不畏艱難,打下了這場硬仗。後一句則是寫陳帥後來在外事活動上的貢獻,1955年他參加了亞非會議。這兩個具體事例,選得也是很有代表性的。
五、六兩句,寫得比較通俗易懂,也很好理解。“敷揚文教”指的就是他在文學上的建樹,他的詩集對弘揚文化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的。
最後兩句是比較難理解的。陳帥曾在1952年進莫幹山探望病友,在那裡他寫下了《莫幹山紀遊詞》,其中有一句是“莫幹好,遍地是修篁”,“修篁”是長竹的意思。郭沫若這一句化用陳毅的詩,其實是以竹子喻人,寫出陳帥作為詩人的雅度。梅、蘭、竹、菊是被稱為“四君子”,用竹子來形容陳帥的氣度,很準确。
落筆的“數曲新詞猿鳥親”,也很有深意。在古代文人筆下,猿和鳥都是常見的意象。杜甫的《登高》曾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一般來說猿啼是悲情的。但李白也曾寫過“兩岸猿聲啼不住”,這裡的猿聲是喜悅的。郭沫若在這裡要表達的是,陳帥的詩詞寫得好,連猿和鳥都為其動容。至此全詩落筆,與前兩句“将軍本色是詩人”完美地呼應。
縱觀這首詩,雖然有兩句夾雜了白話,意境上不算很高明,但對陳帥一生的總結是很到位的。他是一位将帥,也是一位詩人,全詩通篇抓住的就是這一點,通過幾個具體的事例一一證明,結構的前後呼應,也是精心安排的。雖然郭沫若的詩作很多并不完美,但在白話文和古文的糾結期,個人認為這些不完美是可以理解的。對此詩,大家怎麼看?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