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政治、語文、曆史三科教材編寫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五篇文章入選語文教材。
28日,《人民日報》官方賬号轉發《南方日報》有關文章稱“魯迅作品蘊含的憂患、批判、抗争精神沒有過時”。對此,筆者深表認同。
毋庸諱言,目前的老中青幾代人都是讀着魯迅先生的文章長大的。從小學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到高中的《孔乙己》《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很多人都對魯迅先生的文章耳熟能詳。
魯迅先生的名句:“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等,很多人都應該是信手拈來。
02
說實話,筆者對魯迅先生是懷有很強烈的親切感的。他的文章犀利、幽默、精煉、富有穿透力,富有鬥争性和批判性,既揭露了舊中國民衆的愚昧、麻木,也批判了反動惡勢力的兇殘、卑劣和無恥,讀來痛快淋漓,催人奮進,實在是難得的上品佳作、精神食糧。
随着社會的發展,社會上一度出現一部分人“讓魯迅文章退出學生教材”的聲音,這部分人認為魯迅的文章與時代已經脫軌,實用意義不大,建議删除。
根據這次教材編寫情況來看,魯迅先生的文章數量有所删減,如《阿Q正傳》《風筝》《藥》《雪》等文章退出了教材。但仍有《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五篇入選。
據了解,删減之後魯迅的文章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仍然是所有作者中最高的。删減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因為之前所占比例過大,而不是因為某些人認為的“過時了”。
03
在筆者看來,魯迅先生的文章功底深厚,藝術性強,作為白話文的先驅,已經成為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如多年來對他的精準定位一樣,他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地位是第一位的,是當之無愧的“旗手”,沒有其他作家可以替代。同樣,他在中學教材中的入選作品也沒有其他作家可以替代。他的作品集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要學好中國現代語言,必須學好魯迅先生的文章。
在思想方面,筆者以為,在當今物質文明發達,部分人忽視精神追求,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的氛圍中,魯迅先生作品中所體現的憂患意識、民族精神、愛國精神不僅不過時,而且更能振聾發聩、催人警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