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棟現代化樓房有序排列,一條條水泥路寬闊整潔,一幅幅民族元素牆體彩繪引人注目,小公園、文化廣場、停車場、能源服務站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這是蕉城區九都鎮九仙花苑安置小區的真實寫照,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很難與昔日的“受災村”聯系在一起。
村民鄭細美悉心整理新居環境
九仙村是一個畲族人口占65%的少數民族村。30多年前,九仙村還位于九都鎮西北部的一處半山腰上,村民們住的是條件簡陋、防災抗災能力弱的茅草房。屋漏偏逢連夜雨,1987年9月11日,一場百年罕見的山洪泥石流無情地侵襲了九仙村上九仙自然村,一夜之間泥漿、亂石淹沒村莊。
時任甯德地委書記的同志曾先後兩次進村走訪慰問受災群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上九仙自然村迅速投入災後重建,經下山搬遷、造福工程等發展階段,逐步形成了如今九仙畲民集中聚居的九仙新村。
2016年,因國家重點工程衢甯鐵路甯德段建設需征用九仙村民現居村莊,蕉城區政府決定在村莊附近新建現代化小區,安置項目征遷涉及的九仙村民,并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施工的思路推進小區建設,一期建設住房142幢(套),二期拟建住房66幢。
“以前我們住在山上的土屋裡,隻要下雨,就擔心洪澇,晚上也不敢睡覺。沒想到現在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如今出行方便、生活幸福,真的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談及入住新居的感受,村民鄭細美有說不盡的話。
幸福生活從易地搬遷開始,近年來,九仙村廣大幹部群衆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依托鐵路交通樞紐的優勢和周邊形态多樣的人文、自然景觀,全面聚焦“五個振興”目标路徑,推動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
“我們通過22路高清監控、9路人臉識别、4路車輛卡口監控,織密九仙村社會治安防控網。”在位于村委樓的九仙智慧聯勤警務工作服務站内,九都派出所民警正通過智慧社區精細化管理平台,輕松識别出多名進村的“陌生人”。
九都派出所副所長夏連峰介紹,九仙花苑是由多部門聯合打造的全市首個村級智慧安防小區,通過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台,實現了社區3D綜合态勢雲圖、智慧安防、智慧黨建、智慧消防、智慧防疫、智慧宣傳等功能,有效促進了小區社會治安穩定。
2021年1月,九仙村還與國網甯德供電公司簽訂了共建協議,推進光儲充一體化項目、能源服務站、5G共享鐵塔等建設,助力九仙村成為智慧能源示範小區。
安居還要樂業。九仙村“兩委”積極引導群衆,因地制宜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引種福鼎大白、金牡丹等優質茶樹品種,建設800多畝高标準無公害生态茶園,通過對接周邊龍頭企業,形成了“企業 基地 農戶”的生産經營模式,茶葉産銷不愁。同時,村民還積極培育林下養殖、紅美人水果種植等新興産業,結合“農業 旅遊、農業 文化”等項目,不斷拓寬增收緻富渠道。2021年,該村村集體收入51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2萬元。
“下一步,我們将重點圍繞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推動民族文化挖掘保護和傳承,加快村級茶葉加工廠建成投産,做優做強特色産業,構建農旅結合的産業格局,并設計啟動孝老食堂、老人幸福院、新時代研學樓等項目,不斷增強九仙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九仙村駐村第一書記鐘奶恩表示。(閩東日報記者 陳容 文/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