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白起之死誰之過

白起之死誰之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30 13:27:11

公元前257年十一月,邯鄲前線傳來急報——在魏楚聯軍與趙國守軍的夾擊之下,王龁率領的秦軍再度大敗,傷亡慘重。

秦昭襄王想到若是白起親自領兵前去,秦國又怎會遭此大敗,可是此時的白起仍舊告病在家。一想到這,秦昭襄王又想起了日前的坊間流言,想起了白起倨傲的嘴臉,于是下诏——褫奪白起所有官爵,貶為庶民,即刻離京,無诏不得回京。

正在處理政務的應侯範雎得到消息後,進攻面見秦昭襄王,以“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為由,使得秦昭襄王再度派出使者,持劍追上了白起。

此時,白起攜家眷剛剛走到鹹陽城郊的杜郵……

白起之死誰之過(一代名将命隕杜郵)1

白起拿着使者送來的利劍,環視自己戎馬半生保衛的大秦河山,發出了那一聲悲憤的疑問:“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之後,白起歎息道:“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話音剛落,白起便拔劍自刎,未嘗一敗的一代名将便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命隕杜郵。

白起之死,這是令無數人津津樂道的一場悲劇,有人說這場悲劇是因白起與範雎,将相失和而導緻的,也有人說這場悲劇是因為白起不懂收斂,功高蓋主,引起了刻薄寡恩的秦昭襄王的猜忌而導緻的。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這場悲劇,剖析這場悲劇背後的原因。

白起之死誰之過(一代名将命隕杜郵)2

首先,将相失和,這确實也是這場悲劇的原因之一。

白起,戰國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未嘗敗績,據不完全統計,戰國時期各國損失兵力在兩百萬左右,而白起一人便殲滅了百萬之衆。

範雎,戰國名相,曾輔佐秦昭襄王驅逐國内四貴,徹底收回了王權,做到了真真正正的親政,而後又提出“遠交近攻”之策,基本敲定了攻滅六國的順序,為秦王政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曆史上很多朝代一樣,同時擁有良相與名将的秦國也面臨着一個問題——将相失和。在當時的秦國,這不僅是因為文官與武将的天然對立,而且也是派系間的相互傾軋。

白起是因穰侯魏冉舉薦,這才有了他新城之戰嶄露頭角,伊阙之戰揚名天下的機會,于白起而言,魏冉是他的伯樂,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從一開始,白起的身上便打上了穰侯範雎的印記。而穰侯一派又是被範雎扳倒的,白起因戰功赫赫未被清算,如此一來,範雎時刻忌憚白起,白起也因魏冉之事怨恨範雎,兩人又如何能夠做到“将相和”呢?

如此一來,這便就有了長平之戰後,範雎連忙勸谏秦昭襄王召回白起的那一幕。

白起之死誰之過(一代名将命隕杜郵)3

白起自身性格問題,再加上君臣猜忌,這的确也算是白起之死的誘因。

在前面我們說到了,白起身上烙着穰侯魏冉的印記,本就算是魏冉的黨羽,按理來說,在魏冉一派被清算後,白起應當謹言慎行,處處小心。

可是呢,白起不僅因為自身性格的問題與範雎矛盾激化,而後更是在長平之戰後意圖攜大勝脅迫秦昭襄王,再加上白起戰功赫赫,在軍中擁有巨大聲望,已然功高蓋主,這便引起了秦昭襄王的猜忌。

而後,秦昭襄王啟用五大夫王陵領兵攻打邯鄲,也是扶植新人,削弱白起威望的一種手段。在秦軍攻擊受挫之時,白起拒絕征召,還在暗地裡嘲笑秦昭襄王,這便成為了這場悲劇的導火索……

白起之死誰之過(一代名将命隕杜郵)4

不過,筆者還想再闡述另一種看法,那就是秦國軍功爵制“催化”了這場悲劇。

一提起秦國的軍功爵制,大家肯定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十等爵制”,其實這一制度在這場悲劇之中,也算是一大原因,甚至還對這場悲劇起到了極大的“催化”作用!

其實在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最初施行的是“十七級爵制”,而非後世所熟知的“二十等爵制”。“十七級爵制”是以大良造為最高級爵位,“二十等爵制”是以徹侯為最高級爵位,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區别呢?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周公旦“制禮作樂”,分封諸侯,将各個諸侯國分為了“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秦國因護衛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伯爵,而徹侯屬于侯爵,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下克上的政變時常發生,秦國既沒有資格,也沒有膽子将爵位高于自己國君的徹侯拿出來作為獎勵去封賞。

由此可見,當年秦孝公将商鞅封為列侯(為避漢武帝名諱,史書将徹侯改稱為列侯),說要與其共治天下,那可不隻是說說而已。

白起之死誰之過(一代名将命隕杜郵)5

而徹侯被列入軍功爵制之中,還要從秦惠文王“棄公稱王”之後算起。

那麼,徹侯這一等爵位,是否可以輕易得到,包括商鞅在内,秦國又一共分封過多少位徹侯呢?

答案是七位,這七位分别是列侯商鞅、穰侯魏冉、應侯範雎、文信侯呂不韋、長信侯嫪毐、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

而在這七位之中,穰侯魏冉、文信侯呂不韋是因擁立之功被封侯,應侯範雎是因輔佐秦昭襄王收回王權被封侯,長信侯嫪毐就不用說了,列侯商鞅是因變法加上河西大捷被封侯,王翦、王贲父子是因滅國之功被封侯。也就是說,在這七位徹侯之中,真真正正憑借軍功封侯的隻有兩個半——王翦、王贲父子以及商鞅。

而在白起生活的年代裡,秦國曆史上的徹侯僅有商鞅、魏冉以及範雎三人,試問如此爵位,白起難道不想得到嗎?

白起之死誰之過(一代名将命隕杜郵)6

從白起在公元前294年的新城之戰中嶄露頭角開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白起從第十級的左庶長一路升遷到了第十六級的大良造,成為了繼商鞅、犀首公孫衍、首任相邦樛斿之後,秦國的第四任大良造,他的升官速度用平步青雲都難以形容。

在此後的十餘年時間裡,白起的爵位并未有過什麼變動,這也很正常,畢竟大良造已經是秦國妥妥的高級爵位,第十七級的驷車庶長、第十八級的大庶長以及第十九級的關内侯又是一般隻封賞給德高望重的宗室元老,最高級的徹侯又不會輕易封賞。況且,白起的功勞還不至于被封侯。

白起本以為自己積攢夠軍功,便會被秦昭襄王分為徹侯,成為秦國曆史上第一位真真正正以軍功封侯的武将。可是,這一切在鄢郢之戰後,變得撲朔迷離起來了......

公元前278年,白起攻陷楚國國都郢城,攻占了楚國半壁江山,立下不世之功,就在白起想着自己即将封侯之時,秦昭襄王卻出乎意料的利用特殊的封君制度,轉而将白起封為武安君。封君雖然身份尊貴,但是卻也比不上封侯來得更耀眼。

白起之死誰之過(一代名将命隕杜郵)7

其實也很容易想通,畢竟比起将易于控制的文官封侯,将一個手握兵權,立下赫赫戰功,又在軍中擁有巨大聲望的武将封侯,再加上内有穰侯魏冉擅權,恐怕會尾大不掉,後患無窮。

而白起仿佛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直都在以軍功不斷逼迫秦昭襄王,于是這便就有了在長平之戰後,白起乘勝追擊,準備一舉攻克邯鄲,攻滅趙國的那一幕的發生。除了此時正是攻滅趙國的最佳時機,白起還想着憑借着滅國之功,脅迫秦昭襄王将自己封侯。

而秦昭襄王又豈會不知,但是此時确實也是攻滅趙國的最佳時機,一方面自己也想攻滅趙國,跨出攻滅六國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秦昭襄王也沒有理由迫使白起撤軍。

這樣來看,就不難想通為何秦昭襄王在範雎谏言之後,便勒令白起退兵的舉動了。秦昭襄王難道不清楚範雎與白起的鬥争?非也,這正是帝王心術,如此一來,在後人的眼中,有的隻是範雎嫉妒白起,向秦昭襄王進讒言,使得秦國錯失滅趙良機,而不是秦昭襄王昏聩無能,猜忌功臣。

而經此一事之後,白起徹底看清了秦昭襄王的面孔,使得二人矛盾徹底激化,這樣一來,白起就不得不死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