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普金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化學成分對太鋼304L不鏽鋼中闆晶間腐蝕的影響。為提高鉻鎳奧氏體不鏽鋼的耐晶間腐蝕性能,工業生産上常采用下列兩種方法:
(1)在鉻鎳奧氏體鋼中加入比鉻更易形成碳化物的元素钛、铌等(如022Cr19Ni10),因钛、铌的碳化物TiC、NbC較鉻的碳化物難于溶人奧氏體中,所以敏化溫度範圍内加熱時,則不會于晶界處析出Cr22C6,亦不會在腐蝕介質中産生晶間腐蝕。但加钛穩定鋼因有Ti(CN)污染鋼液問題,含钛鋼已逐漸被淘汰。
(2)将18-8型鋼的碳含量降至0.03%以下(如304L),使之減少在晶界處析出碳化物的數量,而防止發生晶間腐蝕破壞。但實驗證明,對于304L鋼,當要求敏化處理後,在65%沸騰硝酸中的腐蝕速率不超過0.65mm/a,或0.5mm/a時,鋼中的碳含量不應超過0.02%,當鋼中碳含量超過0.02%時,其年腐蝕速率急劇上升(見圖1)。
中科普金
圖1 SUS304L鋼中的碳含量與腐蝕率的關系
太鋼304L超低碳不鏽鋼中闆化學成分和在65%沸騰HNO3中的腐蝕速率列于表1。由表1和圖1b可見,太鋼304L鋼的中闆碳含量為0.015%-0.020%,65%沸騰硝酸年腐蝕速率為0.14~0.39mm,1998年太鋼為秦山核電站生産的SUS304L超低碳不鏽鋼中闆的碳含量<0.020%,其耐蝕水平滿足了<0.5mm/a的要求。
中科普金
表1 太鋼304L不鏽鋼中闆的化學成分和耐蝕性
實踐表明,在304L鋼Cr、Ni含量的規格範圍内,Cr,Ni含量的變化對鋼的晶間腐蝕性能沒有顯著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