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劇又殺回來了——《當家主母》。
還是那熟悉的配方,還是那熟悉的味道—
片頭片尾的國風設計,先聲奪人。
标配的莫蘭迪色,古韻十足。
弘揚起傳統文化缂絲,不遺餘力。
甚至,開場就是于正最愛的狗血戲碼——正宮開場扇小三巴掌。
但,這部劇最吸引我的,其實是陣容——46歲的蔣勤勤,飾演當家主母沈翠喜。
40歲楊蓉,飾演開場被她怒扇,後來和她同甘共苦撐起家業的曾寶琴。
還有,61歲影後惠英紅飾演的姨娘,40歲黃奕
和47歲王豔的客串。
唯一的新一代女演員,是演技派小花張慧雯飾演的算賬丫鬟。
主創陣容也不差,導演王曉明,拍過一水的8分正劇。
變數,還是“那個男人”——沒署名編劇但親口承認寫了劇本大綱的于正。
但,最關鍵的是,終于有一部國産古裝劇,敢用一群中年女星挑大梁了?
然而争議如影随形:劇集一首播,觀衆質疑全都來了——
首當其沖,吐槽46歲蔣勤勤和38歲的徐海喬在劇中夫妻像母子?
一代神顔,真的成為了容顔老去的女人?
更不可思議的,還有觀衆吐槽影後惠英紅演戲太尬,一看到她就快進?
就連公認顔值超抗打的楊蓉,也被質疑撐不住美妾人設了?
重用這群中年女演員,真是個錯誤?一向聰明的于正,這次失算了?
但不好意思,我們看的是一部劇嗎?
關于《當家主母》,兩件事,有必要說清楚:第一,于正真的過時了?這件事,可以讨論,未必有定論。
第二,于正用姐姐真的用錯了?可在我眼中,劇中的一群40 女星,分明美得韻味十足。演技,更沒有許多評論說得那麼不堪。
所以這一次,我要替于正這部40 大女主劇,說幾句話。
于正劇過時了?我認為言之過早首播之後,照例,争議頻頻。
沒争論,就不是于正劇,但,這次我不想附和“看你罵于正就放心了”的輿論正确。
任何劇集都是全劇組的心血,沒有一部劇是完全屬于任何一個人的。
況且,《當家主母》相比許多國産劇,還絕對稱不上一個爛字。
有人說,于正式制作精良 莫蘭迪色已經審美疲勞了。
這幾年于正确實過分複制了《延禧攻略》的低飽和度色調、服飾,比如‘說,本劇中女演員的雲肩設計,怕不是和《延禧攻略》一脈相承?
但,《當家主母》的時代背景設置在清朝乾隆年間,任家又身處蘇州,大到亭台樓閣,小到桌椅擺件都透露出江南獨有的精緻,讓人,仿佛置身于蘇州園林,亭台樓閣,景緻旖旎。
于本劇而言,淡雅的色系和江南水鄉相得益彰也是事實。
劇中的打光置景,有質感也是真的。
服裝發飾,還原度和精細度也是國劇一流水準。
說一個細節。
劇集一個被诟病的點,就是無論男女演員頭皮都過緊,但,這恰恰是劇組為了與時代背景相貼合,發型采用了大量貼頭皮的清朝發髻。
尤其那個時期的民間女子們喜歡把頭梳的非常幹淨,整個鬓要很開闊,以求運勢開闊,對比劇中女性角色們的發型,不難看出她們都露出寬大的額頭,把鬓梳成貼合頭皮的弧形。
好看嗎?放在這個時代,不好看。
制作起來,還麻煩。
但,至少這部劇,突破了國産古裝劇近年女演員妝容的千篇一律網紅 韓式妝容,這一點,不能說是錯。
劇中有個場景,是楊蓉飾演的曾寶琴站在小廳中唱《牡丹亭》,真像從畫裡走出來一樣,這樣的制作,确實是誠意滿滿。
扒開這些表面的精緻後呢?
看看劇裡還有什麼名堂。
一開場,就是那個熟悉的于正。
豪門馬車,一路急行。馬車裡坐着的,正是任家大奶奶沈翠喜。
馬車來到一處幽靜的宅院,一群手下綁了門口放風的小厮,一群人直接闖進了院内,破門而入。
房間之中,吳侬軟語,任家大爺正與舊情人私會,這美貌女子,正是唱曲的曾寶琴。
大奶奶二話不說上去就是一陣拳打腳踢。
大爺卻大言不慚說出這女子“跟自己一生一世一雙人”。
好家夥,一開場,就是正室和外室上演的宅鬥大戲,觀衆很容易質疑:之前官宣的雙女主勵志大戲,怕不是詐欺?又是一整季蔣勤勤,楊蓉上演兩女争一夫的爛俗劇情?
但,故事要往下看。
才第三集,這家江南首屈一指的缂絲廠就面臨倒閉之憂,而大爺任雪堂卻在一場抓捕行動中意外失蹤!
留下一妻。一妾。
前者,是自幼母親做主為男主讨的童養媳。從小學習家族缂絲技藝,掌管中饋,料理家務,是個說一不二的當家主母,卻不得丈夫的歡喜。
後者,是和男主青梅竹馬,從知府從官家小姐變歌女的妾。
大爺失蹤,二爺任如風,偏偏又是一個十足的纨绔模樣。
今天遛鳥,明天逗狗,這次又到賭場輸個精光。而且,腦袋不靈光。
水匪張飚看任二爺在賭場輸光了銀子,立馬為他提供了賭資。
任如風為了賺點私房錢,和水匪勾結買賣生絲,按當時的規定,公事公辦,怕是要滿門抄斬。
故事演到這裡,兩女争一夫的故事已經告一段落,家主“遇害”,接下來的故事,講的是任家陷入了内憂外患,兩位主母,如何力挽狂瀾?
有一說一,前八集故事,雖然很于正,但從男主把曾寶琴接進門到失蹤,一路交代的清清楚楚。
兩個女子的幾次交手的戲份都夠精彩,雙方踩準了對方的弱點,一個空有名分,獨守空閨,一個隻有寵愛,卻落為外室。
但宅鬥故事在幾番交手後戛然而止, 後續也能猜到劇情大概走向——
家産危機,主母被冤深陷丈夫命案、關鍵時刻小三挺身相救……
以及,怎麼爽怎麼來的逆襲。
可以說,滿眼陳舊的套路橋段,過時的流量密碼。
也可以說,故事逃不出,“寵妾滅妻”“青梅竹馬”這種老梗。
但于正式的熱鬧,智鬥、悲情、逆襲,大女主設定、婆媳妯娌矛盾、女性獨立設定,依然填滿每集40分鐘,少有冷場。
殺時間依然有效。過時?言之過早。
蔣勤勤又老演技又浮誇?惠英紅演技尴尬?開什麼玩笑?最不服氣的,還是對于幾位女主的質疑。
熟齡姐姐或許流量有限,但過去顔值演技沒話說啊,一部劇剛剛首播,在網友口中顔值也塌了演技也垮了?
有這麼嚴重?先說蔣勤勤。
開場戲,的确顯老。
一出場,妝容像惡婆婆多過大奶奶,臉部肌肉松弛,配上猙獰表情,難怪引發質疑。
但,由此就說蔣勤勤老得跟男主相差八歲卻像母子,是真沒往下看?
蔣勤勤主母時期妝容确實老氣,但同樣是她,劇中一場戲演角色少女時期簡直毫無違和,語氣嫩,顔值過硬,女神明明依舊是女神!
那麼真正的問題在哪裡?在于服裝造型都在突出她的身份——當家主母。
故事第一幕就已經講了,她的角色是童養媳,和男主當然要有年齡感啊,沒有年齡感才不合理吧。
一個豪門大戶的當家主母,丈夫沒了,無夫無子,豪門内憂外患,家裡的男人不争氣,外面的群狼虎視眈眈。
這樣的沈翠喜,妝容打扮自然都要符合當家主母的要求,服飾以深色系的顔色為主,妝發也偏老成,說白了,就是往老了着妝。
蔣勤勤的表演,同樣在突出一個老成。
她演的是封建社會打造的完美女性,擅女紅,掌中饋,對上應對得益,對下賞罰分明,但對丈夫而言她僅僅隻是個料理生意和家事的主母,不是妻子,對其他人她是主母,也不是女性。
一個被時代鎖住思想和手腳,卻要守着整個家業,給老公收拾爛攤子,還把老公的私生子當親子撫養悲情女子,能有多美?
相比之下,在劇中慕她的茅子俊身邊,她的樣貌就明顯年輕很多。
況且劇中的蔣勤勤,真的如評論說的滿臉的褶子,濾鏡也蓋不住老态?
我看到的分明卻是美得古典又大方,好看的地方不止一點兩點。
再說演技,可能是久疏戰陣,開場的幾場戲,蔣勤勤演得确實不好。
那場扇楊蓉的戲,爆發力挺強,但過度靠眼睛和眉毛來表現憤怒,過猶不及。
但蔣勤勤在劇中的演技是水漲船高的。
演着演着,台詞,身段,各種細節的狀态,就找回來了。
最關鍵,是她真的演出了一個“當家主母”的樣貌。
這幾年大女主戲泛濫,女性一強勢,人設就容易走偏: 不是變得聖母,就是為了增加戲劇沖突,讓角色強勢地毫無道理。
但蔣勤勤的表演有種剛柔相濟的感覺在裡面。
當家主母的氣勢和扮相都很貼角色,一出場人設就立住了,但這個角色最好的一點,其實并不在于霸氣外露,而是有血有肉。
她苛待楊蓉的角色,不準她進正門,但這些情節反而豐富了她的形象,人都是有缺點有優點的,這個角色才有說服力。
另一場大爺失蹤了楊蓉說要尋死,她去勸說的戲,說的是“你死了容易,我怎麼辦,所有人包括你兒子都會覺得是我逼死你,我就是有嘴也說不清!”
這樣的台詞和角色塑造就很立體也有力度,讓人信服。
說蔣勤勤表演用力過猛的觀衆,我想問是否看了那場她站在祠堂門口,一臉冷若冰霜的戲,那分明是層次感十足的冷靜表演啊。
還有場戲是她抱走曾寶琴孩子之後,在馬車上回答巧兒的問題,說怕自己忍不住利用職權傷害她,這個角色就抖落出了善良的底色,女性的互助與暖意不是直接塞給觀衆的,而是讓觀衆自然感受到了,這樣的人物弧光不精彩嗎?
再說楊蓉。
有人說她臉部狀态也不是很好,看起來有點浮腫,而且在厚重的磨皮美顔下,下颌線和五官都快磨沒了。
這叫浮腫?我看到的是,眉眼間盡顯冷豔高貴,所有情緒都濃縮在眼神中,整張臉充滿了故事感,哪裡狀态不好了?
最關鍵的還是演技。
楊蓉這次的角色,貌似攀附男一的莬絲花,實則心中更多的是為自身盤算,愛情份量很輕。
一方面她在大爺面前時而妩媚唱跳,時而梨花帶雨,分分鐘就把大爺的魂勾走,看似是知府千金大小姐落難下獄淪為樂戶,輾轉終于又遇到青梅竹馬的心上人,從此一心一意。
但面對試探:“任家将大禍臨頭,能與我相依為命的,隻有你了。”
聽完半夜就和貼身丫鬟悄悄收拾金銀細軟準備跑路了。
這個人物就有意思了,她是驕傲的,又是善變的,也是堅韌的。
重點是,她不屬于任何人,她是屬于自己的。
說惠英紅演技尴尬更是無稽之談。
她飾演的姨娘陳曉紅分明是本劇的喜劇擔當。
身為任雪堂父親納的妾,生了一個玩物喪志的兒子任如風,既要寵兒子,又懼怕沈翠喜,結果母子兩個人一見面,全劇就變成了輕喜劇。
任如風惹了禍,惠英紅着急裝暈,卻被沈翠喜識破,隻有老老實實認錯。
任如風又惹了禍,當場上演巴掌連擊,這樣的表演分明就是大驚喜,讓我看到了當年那個在港式喜劇《皆大歡喜》裡的惠英紅。
整部劇的女演員都表現不錯啊,張慧雯演的丫鬟也勝在演技自然,
五官自然漂亮。
倒是男主的演技的确拉胯了一點,茅子俊的演技則要等待角色後續發揮。
這群40 女演員,明明交出了一份不錯的表演答卷啊,怎麼就集體垮掉了呢?
于正的精明,沒毀掉她不能否認的是,這是一部于正劇。
于正信奉的是什麼?
是壓爆款。是精明,是對觀衆口味的精算,是對成功的迷戀。
他對劇集、對演員,有自成一套的見解,極善于見風使舵,所以當觀衆紛紛号召中年女演員漂亮姐姐出來演戲,就有了《當家主母》。
投機嗎?确實。
但還是于正,也過分陷入了昔日成功的爆款套路。
于正過去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強情節制造出的「爽」。于正很聰明,善于從古往今來所有的「素材」中,找到哪些符合今天市場口味的情節,改裝過後,輸出成為于正式的爽劇。
成功時,能讓同樣的素材,更被新的年輕觀衆接受。
但,這套玩法的困境是:總有一天,會拿不出新的人設,拿不出新的劇情故事,這一天,就是于正式爆款密碼失靈的時候。
這也是《當家主母》被質疑的源頭——有觀衆覺得,它不夠爽了。
但這樣的精算,真的讓幾位40 女演員的努力被白費?
我卻覺得,每個人物還是很吸引人,她們在那個舊時代,有自己的堅持與信仰,有風度有魄力,有手腕有義氣,哪怕在一個過分狗血的故事裡,依然能讓觀衆對女性絕地求生的艱難,産生足夠的共情。
或許,故事的套路還是太多了。或許,于正的爆款模式已經開始落伍了。
但在這部劇,我還是看見了誠意,看見了用心,看見了40 女演員們的真誠。
她們是真的在努力演出,在那個封建的年代,身不由己的女性們,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劇,不能罵嗎?當然可以。
但這樣的努力,同樣不該被唐突。
更不應該看了一個開頭,就把女演員們所有的努力忽略,一句演技浮誇,一句容顔蒼老,就把一切交代過去。
最可怕的是,過去觀衆總說想看漂亮姐姐演戲,當終于有人真正找中年女演員挑大梁 ,女演員們迎來的,卻是某種過度的苛責。
于正真要再出爆款,确實需要少些對觀衆投其所好的讨好,多些《延禧攻略》式的靈光一現,沉澱出真正優質的内容。
但,别讓于正的精明,遮蓋了她們的努力。
最後一句,姐姐們哪裡蒼老憔悴不能看了?分明一個個美得恰到好處,又動人心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