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筆下,蕭峰是個背鍋俠。馬副幫主死了,蕭峰背鍋;養父母死了,蕭峰背鍋;玄苦大師死了,還是蕭峰背鍋。
因為蕭峰他親爹蕭遠山假扮成蕭峰的模樣做壞事,所以蕭峰走到哪裡,就把黑鍋背到哪裡,是個名副其實的背鍋俠。
藝術來源于生活,不光武俠世界裡有背鍋俠,現實世界裡也有背鍋俠。臨時工替正式工背鍋,副職替一把手背鍋,等等。
今天,大鵬就給大家講講漢代最大的背鍋俠。既然是最大,那絕對不是什麼郡守能夠糊弄。到底是誰呢?三公。
三公這個稱謂,是古代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但具體是指哪三個官職,曆朝曆代的說法卻不盡相同。
例如,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秦朝以丞相、太尉、禦史大夫為三公。西漢則以丞相、大司馬、禦史大夫為三公。
但不管怎麼說,這三個人都是大領導級别。其中丞相負責國家行政,太尉或者大司馬掌管軍事,禦史大夫負責監察官員。
可到了漢武帝時期,因為相權嚴重威脅皇權,漢武帝實行了改革,讓掌管皇室文書的官員尚書管理百官奏章和诏令起草。
就這樣,尚書、中書、侍中、侍郎等人形成了内朝決策集團。盡管這些人級别不高,但掌管機密,削弱了丞相的權力。
漢武帝死後,霍光以大司馬大将軍身份領尚書事,負責管理尚書事務,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丞相漸漸淡化出決策中心。
東漢初期,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後因擔心大司馬權勢過重,改為太尉,同時去掉了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
雖然設立了三公,但手裡卻沒什麼權力,政事都歸尚書台總理,其長官為尚書令、副官叫尚書仆射(yè),地位崇高。
舉個例子。每逢朝會的時候,要給尚書令、司隸校尉、禦史中丞專設坐席,号稱三獨坐。
尚書台又下設分曹治事,侵奪諸卿事權。每曹有主管尚書,副官尚書郎(即侍郎),這就是後世六部尚書的雛形。
活兒都叫尚書台幹了,那三公的作用是什麼呢?負責背鍋。每當國家治理不善的時候,就對三公加以譴責、免官甚至處死。
公元107年九月初一,太尉徐防因天災、天象異常和叛匪作亂而被罷免。可能是覺得不過瘾。第二天,司空尹勤也因大雨水災被罷免。
由于天災或天象異常而罷免三公,徐防乃是首例。但從此以後,以災異免三公就成了慣例,成了政治鬥争中打擊排斥異己的慣用手法。
這一不合理的現象,引起了諸多大臣的不滿。東漢著名評論家陳忠就上書表示,以前丞相所提的建議,皇上無不聽從。
所以出了事就讓他們負責,無可厚非。但如今的三公,盡管有一樣的名稱,而實質卻已不同,已經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比如說,官員選拔、舉薦、處罰、獎賞,都是由尚書負責的。這些官員執法不公,導緻天怒人怨,怎麼能把黑鍋扣到三公頭上。
希望陛下能夠明辨是非,立規矩,定方圓,做到上遵循國家法典,下防止臣子作威作福。這才是國家之大幸啊!
大鵬覺得陳忠說得很對。壞事都是外戚、宦官幹的,而朝廷反而下诏書責備三公,甚至将其處死、免官,非常不公。
當時的國家權力由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握,這些人拉幫結派,任用私已,有才能又正直的人根本沒有什麼出路。
就以三公的選拔為例:大多從清廉忠厚而又謹慎小心、循規蹈矩而又熟悉舊典的人中篩選,這樣的人往往徒有虛名。
本來三公手中就沒什麼權力,而人選又那麼平庸,卻希望三公為國立功,為民請命,這可能嗎?背鍋還差不多!
如果皇上真的信賴三公,并将權力交給他們。他們卻不能舉賢任能,緻使百姓不安。到那時候,再處罰三公,才算是權責分明。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