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3:24:15

劉墉(1720~1805年1月24日 ),字崇如,号石庵,山東諸城 人,清代政治家、書法家,首席軍機大臣劉統勳的第三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進士,先後曆任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冀甯道台、江甯知府、江西鹽驿道、陝西按察使、内閣學士、湖南巡撫。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調入京師後,曆任都察院左都禦史、工部尚書兼吏部尚書、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管理國子監事務大臣等職。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 。劉墉以為官清廉著稱,深得百姓信賴,早在任江甯知府時就獲贊譽 "少時知江甯府,頗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婦人女子無不服其品誼,至以包孝肅比之",朝鮮使臣稱贊。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于世。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 ,劉墉去世,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劉墉書法造詣深厚,是當時著名的帖學大家,有"濃墨宰相"之稱。

劉墉書法造詣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朝徐珂稱贊劉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曆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台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

劉墉的書法,初從趙孟頫、董其昌入手。早年所作“珠圓玉潤”,“如美女簪花”。即便如此,與當時學趙、董者,往往流于圓熟軟媚也頗有區分。

中年以後,他出入各家,臨帖不求形似,意與古人精神相契合,一變趙、董之靈俏為渾樸,兼攙顔字之雄闊、蘇字之爛漫、《瘗鶴銘》之曠逸,終而自成一家面目。

劉墉的書法以豐腴渾厚的點畫、平淡舒緩的用筆和雍穆華麗的墨韻,表現了一個朝廷重臣所特有的儒雅氣質和廟堂氣度。

乍觀其書,拙笨肥重,全無法度;然反複尋味,卻覺筋絡分明,如棉裡裹鐵,内含剛勁,且能舉重若輕,化古妙用而又無迹可求。清代舉人徐珂在《清稗類鈔》評道:世之談書法者,辄謂其肉多骨少。不知其書之佳妙,正在精華蘊蓄,勁氣内斂。殆如渾然太極,包羅萬象,人莫測其高深耳!

清代名人康有為推崇劉墉為清代帖學之集大成者。傳世代表作有《蘇轼秋陽賦》、《蘇轼遠景樓記軸》、《臨米芾詩帖》、《桑林伐鼓酒如川詩軸》等。

劉墉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他對黃庭堅書法深有研究,劉墉行書《評黃山谷經伏波神祠詩軸》雲:黃文節公書劉賓客(禹錫)《伏波神祠》詩,雄偉絕倫,真得折钗屋漏之妙。公嘗自言黃龍山中,忽悟草書三昧,又雲自喜中年字書稍進,此書後雲持到淮南示, 故舊何如。此真迹現在亦不免坡公所識。

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别具面目。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後人稱贊其小楷不僅有鐘繇、王羲之、顔真卿和蘇轼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緻。劉墉還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

劉墉嗜好藏書,家中藏書既廣且博,除經史子集四部之外,對于佛、道、類書、碑帖、字畫、戲曲、小說、彈詞、曲譜、平話之類無不收藏,此外收藏奇石、硯台、毛筆、古琴等也均稱名一時。

劉墉書法(作品)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

劉墉書法(作品. 行書書法 手卷 紙本)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3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4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5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6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7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8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9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0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1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2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3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4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5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6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7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8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29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0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1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2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3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4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5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6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7

劉墉書法(作品) 1797年作 書法 立軸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8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39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0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1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2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3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4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5

劉墉書法(作品) 行書七言 對聯 絹本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6

劉墉(作品)(古) 行書七言聯 立軸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7

劉墉(作品)(古) “順其父母樂”書法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8

劉墉(作品)行書詩論一則 立軸 紙本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49

劉墉(作品)(古) 書法 立軸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0

劉墉(作品) 行書七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1

劉墉(作品) 行書七言聯 立軸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2

劉墉(作品)書法 立軸 水墨絹本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3

劉墉(作品欣賞劉墉( 書法 鏡心 紙本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4

劉墉(作品) 書法 立軸 紙本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5

劉墉(古) 書法對聯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6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7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8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59

劉墉書法作品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0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1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2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3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4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5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6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7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8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69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0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1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2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3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4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5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6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7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8

劉墉書法(作品)

劉墉書法欣賞,劉墉,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号,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山東省高密縣逄戈莊人(原屬諸城),祖籍江蘇徐州豐縣。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劉統勳子。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卒于清仁宗嘉慶九年(1804年),一生曆康、雍、乾、嘉四代。其主要活動在乾隆年間,乾隆十六年高中進士,由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充《四庫全書》館副總裁,死後加太子太保,入賢良祠,谥文清。劉墉博通經史百家,然政治文章,皆為書名所掩。其書以渾厚古樸、貌豐骨勁而獨步當時。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79

劉墉書法欣賞01

劉墉一生書法曾經數度變化,年輕時珠圓玉潤,中年筆力雄健,到晚年則趨于平淡。對他的書法有肉多骨少的看法,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精華蘊蓄,勁氣内斂,有綿裡藏針的妙處。劉墉善書,不随俗,初從趙孟頫、董其昌書法作品入手,法魏晉,學鐘繇,兼顔真卿、蘇轼及各家法帖;中年後不受古人牢籠,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自成一家。後來,他又受漢學影響,追蹤漢魏六朝,與當時呈現書法新貌的金農、鄭燮等書法名家相應,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0

劉墉書法欣賞02

  劉墉能食古而化,不受古人牢籠,臻于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之境界。其他三家中,王文治書作秀逸天成,筆墨清淡有雅趣,然“未免流入輕佻一路,如秋娘傅粉,骨格清纖,終不重耳。”梁同書天性好書,功力很深,但他“暮年書猶無蒼老之氣”隻能名重一時。翁方綱因“謹守法度”頗為論者所譏。此三人皆不足與劉墉抗衡。劉墉書法作品欣賞。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1

劉墉書法欣賞03

劉墉擅長楷書、行書,同時也能寫榜書和小楷。他喜用硬筆短毫,書法豐腴淳厚、落落大度,其用墨濃厚紮實,不露鋒芒;字體豐滿,外柔内剛,貌豐骨動,别具一格,被譽為“精華蘊蓄,勁氣内斂,渾然太極,包羅萬象。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2

劉墉書法欣賞04

劉墉書從顔真卿出,但較之顔氏更顯圓潤渾厚,作書喜用濃墨,遂有“濃墨宰相”之稱。他與翁方綱、王文治、梁同書并稱為乾嘉年間國朝四大書家。亦有以來其與翁方綱、成親王永瑆、鐵保并稱“翁劉成鐵”。書法評論家包世臣《藝舟雙楫》稱:“文清少習香光,壯遷坡志,七十以後潛心北朝碑版,雖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興學識,超然塵外。”近人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石庵亦出董(其昌),然大厚思沉,筋搖脈聚,近世行草作渾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範圍者,吾故謂石庵集帖學之成也。”著有《石庵詩集》,刻有《清愛堂帖》。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3

劉墉書法欣賞05

劉墉書法欣賞,初看圓潤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絡分明,内含剛勁。劉墉精于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窺一斑。他書的蠅頭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氣象,結體絲毫不令人覺得拘緊,點畫潔淨講究。尤其粗重與纖細交織在一起,加之偶爾揉入行草筆意,使得整個作品在規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動活潑的情趣,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後世人們稱許他的小楷不僅有鐘繇、王羲之、顔真卿、蘇轼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緻,實不為過。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4

劉墉書法欣賞06

清初諸帝均通翰墨,康熙雅好董(其昌)書,乾隆偏愛趙(孟頫)體,臣下群起風從,競相模仿。劉墉亦受時風影響,自幼承家學,從董其昌、趙孟頫入手,學得輕巧玲珑之姿。其用筆輕盈可人,深得二人之旨。劉墉中年力法蘇東坡,上追二王、鐘繇諸家。人們熟悉的劉書風貌主要植根于此。劉墉晚年從帖學中走出來,欣賞并接受碑學,孜孜不倦地研習北碑版,可謂衰年變法。晚年之作稍瘦,異于中年。劉墉書法主要受趙、董、蘇的影響,其中以蘇東坡為尤。在《清愛堂石刻》和《英煦齋劉文清公書》中有臨趙、董、蘇、顔、二王、鐘繇諸家之作,此外還出現了黃庭堅、薛道祖、米芾等人字體,可以推斷劉墉遍涉諸家,博采衆長,決不滿足于上述數家。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5

劉墉書法欣賞07

劉墉書法主要取蘇東坡、顔魯公之厚,兼具董、趙書法之清,同時又遍求諸家,形成了淵雅醇厚、法度井然、揮灑自如的書法風格。劉墉遺世墨迹以楷、行草為多。筆者以為劉書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曰肥,二曰厚,三曰靜。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6

劉墉書法欣賞08

  “肥”是指其書法點畫形态豐腴。劉書用筆重、用墨濃,有“濃墨宰相”之稱。雖然古人強調“書貴瘦硬”方能“通神”。但是書能肥到好處,肥到妙處,使其特具風神意趣,決非平常人所能為之。乍觀劉書,圓潤肥厚,好似朵朵棉團堆積而成,似有“墨豬”之嫌。若細心品味,其實不然。劉書迥異于軟弱妩媚的時風,卓爾不群,豐肥中出剛勁,古樸中有緻巧,堪稱“綿裡藏針”。王世貞嘗評“蘇東坡以老筆作嫩字”。移此評劉氏書法,亦為切中肯繁。從出土的劉墉墓中遺物可知,劉墉用紫狼毫筆,紙張大多是蠟箋紙和高麗紙一類。用硬毫筆在不吸水的紙上書寫,能做到不露鋒芒,風神内蘊,顯出劉墉的筆法尤其高明。劉書起筆用“逆蹴”之法,藏鋒入紙。收筆筆鋒内斂,引而不發,含蓄深沉。運筆變化豐富,時有秀勁之筆夾雜其中,顯得張弛有度,筆畫的開張和斂縮均出之自然,稚氣與靈氣相輝映。運筆中常常搭鋒養勢,折鋒取姿,令力在字中。墨色亦以濃、幹為主,墨色濃厚中常透露出一絲光亮。劉書結字常用“打疊點畫,放寬一角”之法,使一字之内有意留白,與濃郁層疊的點畫相依對,疏朗與稠密并存,枯潤互映。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7

劉墉書法欣賞09

  “厚”是指其書法謀篇結字取勢厚。劉書章法平白質樸,字字獨立,字與字之間無過多牽絲,然氣脈貫通,一氣呵成。楊過敬雲:“文清書如綿裹鐵,……雄深雅健。”相對于明末諸賢連綿直下的體勢而言,劉書字字穩健,其結體大多是扁方形的,重心降低,點畫之間表現出沉靜内斂的厚勢與張力。劉書小字亦具擘窠大字的恢宏氣象。近人馬宗霍《霋嶽樓筆談》曰:“嘗見文清臨瘗鶴銘,具廊廟之度,而兼山林之氣。知小真書之妙,蓋深有得于此。”古人操音律求飽滿,奕棋講厚勢,為人修笃實,劉墉書法頗能暗合于此說。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8

劉墉書法欣賞10

  “靜”是指劉墉書法意趣靜谧,神情從容。作為藝術門類之一的書法崇尚“靜”氣而忌“火”、“燥”。一味崇尚外示剛勁必現“火”、“燥”之陋。反之,一味避剛就柔,又易于流媚。劉書筆墨濃厚,善于藏頭護尾,少圭角。點畫意态謹然,從容不迫。又字字獨立,大小相合,絕少大小懸殊之字。清徐珂《清稗類鈔》雲:“其(劉墉)書之佳處正在精華蘊蓄,勁氣内斂,殆如渾然太極,包羅萬有,人莫測其高深耳。”劉墉以不凡的氣度避火燥,去柔媚,駕馭濃黑新亮的筆墨寫出了一片靜寂的世界。書法視頻。劉書常“于軌則中時露空明,于運用中含虛寂”。“靜”氣是劉書的主要特色。清人郭尚先《芳堅館題跋》雲:“晉唐元明諸大家得力全是個靜字,須知火色純青,大非容易,國朝作者相望,能副是語者,隻有石庵先生。”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89

劉墉書法欣賞11

  劉墉書法的價值,就在于他把優遊養性的翰墨馀事與作為朝廷重臣所具有的儒雅氣質結合在了一起,使書法真正成為表露人格、寄托性情的理想方式。透過他那溫集敦厚的書法風格,可以使人感到儒家思想的溫恭儉讓、智圓行方的人格心态。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0

劉墉書法欣賞12

劉墉書法的風格和明代以來帖學傳統最大的不同之處,便是他不追求一般學帖者習慣的流暢婉麗或縱肆跳宕,而是以豐腴渾厚的點畫、率意松散的結字和濃重的墨色,成功地營造出一種雍容、靜谧甚至還帶有一些慵怠落拓之相的美感。書法欣賞。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1

劉墉書法欣賞13

清代帖學的集大成者,被後人稱為“濃墨宰相”。劉墉的書法在當時就擁有很大的名氣,清代學者徐珂在《清稗類抄》中說“諸城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黃鐘、大呂之音,清妙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曆代諸大家書法而成自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賢之大成也。”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2

劉墉書法欣賞14

  劉墉的時代正逢帖學衰微而碑學大興,但是劉墉是專攻帖學的,以帖學起家,他的書法卻被公認為是一代書家之冠,本朝書法之最,這一點可以說是很不容易的,後來的碑學主将康有為在他的廣藝舟雙楫中,稱贊劉墉的書法近世行草書作渾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範圍者,把劉石庵的書法就推崇為帖學之大成。劉墉的書法大緻分為三個階段。一個是少年的時候他學董其昌,這個是當時受時代和皇帝的影響,所以說他當時的字是珠圓玉潤,像美女簪花一樣,中年以後劉墉受蘇東坡的影響,那時候就造成了他的筆力雄健,舉勢堂皇,到了晚年,劉墉的書法漸趨平淡而入爐火純青之境,論者比喻它為黃鐘大呂之音。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3

劉墉書法欣賞15

  因為劉墉書寫筆墨濃重,後人戲稱他為濃墨宰相。劉墉書法欣賞。山東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業法介紹說,清代嘉慶朝非常有名氣的書法鑒賞家包世臣和劉墉是多年的老朋友,他在他的著作《藝舟雙楫》中記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劉墉每每對客揮毫作書時,所用的執筆法是大拇指與食指成圓圈狀,也就是所謂“龍睛之法”,以向人顯示自己純運腕力,而當他自己閉門作書的時候,則又是另一番情景,“筆如舞滾龍,左右盤旋,管随指轉,轉之甚者,管會掉到地上”隻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才能随心所欲。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4

劉墉書法欣賞16

  劉墉的一生除了為數不多的詩詞外,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其他文學作品,這可能就與他慎守“讷于言”有很大關系。這種性格在他的書法中也有所流露,《清稗類抄》的作者徐珂評價他的字是“殆如渾然太極,包羅萬有,人莫測其高深耳。”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尹旭認為,劉墉的字很粗,卻不讓人感覺是墨豬,字含骨力,所謂的骨力就是字的間架結構和筆畫很到位。另外劉墉的字有種内斂的傾向,感覺它非常有力量,但是它的力量是往裡收,它不是向外發的那種,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柔敦厚,不張揚不外露。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5

劉墉書法欣賞17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6

劉墉書法欣賞18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7

劉墉書法欣賞19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8

劉墉書法欣賞20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99

劉墉書法(作品)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0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1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2

劉墉書法(作品)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3

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劉墉走上仕途具備深厚的家族淵源。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最高時做到體仁閣大學士,總體而言清正廉潔,繼承了父親劉統勳的衣缽,成為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4

劉墉(1719一1804)清代著名書法家,是帖學集大成者。在乾隆之際,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劉墉享譽書壇。當時,人們稱翁、梁、王、劉為書法“四大家”,其書法藝術成就,當推劉墉最高。清代以來,劉墉與翁方綱、成親王永瑆、鐵保并稱“翁劉成鐵”。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5

劉墉的書法,初看圓潤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絡分明,内含剛勁。劉墉精于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窺一斑。他的蠅頭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氣象,結體絲毫不令人覺得拘緊,點畫潔淨講究。尤其粗重與纖細交織在一起,加之偶爾揉入行草筆意,使得整個作品不乏生動活潑的情趣,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後世人們稱許他的小楷“不僅有鐘繇、王羲之、顔真卿、蘇轼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緻”,實不為過。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6

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甯府知府、内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于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谥号文清。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7

清朝·劉墉書法作品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8

清朝·劉墉書法作品欣賞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09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0

劉墉書法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1

劉墉書法藝術精品《劉墉書法》

書法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2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3

劉墉書法《心經》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4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5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6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7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8

劉墉書法(作品)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19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0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1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2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3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4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5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6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7

劉墉書法(作品)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8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29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30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31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32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33

當代劉墉書法欣賞(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13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