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茶大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國慶時,有朋友過來喝茶。
見我們在茶桌上擺了把克秤,泡白毫銀針時,特意去皮稱重再泡茶。
他很是好奇,然後心直口快地問:
“你們都泡了這麼多年茶了,幹嘛還要用克秤?”
原因無他,為了精準投茶,避免浪費。
不然,茶葉放少了。
用蓋碗沖泡,茶味偏淡不說,還影響耐泡度。
反過來,投茶量多了,容易将茶湯泡濃泡苦,還很浪費。
買了1、2兩好茶葉回家,若長期堅持“随手抓,不稱重”的習慣。
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最終也是一筆不小的浪費。
《2》
何況,按白毫銀針的幹茶情況,十有八九會不經意多抓了茶。
畢竟,銀針沒有茶梗,沒有葉片。
粗壯飽滿的茶芽,很是精巧,放入蓋碗内比較占重量。
110毫升标準蓋碗泡白茶,建議大家做個小實驗。
分别稱兩款茶。
白毫銀針,稱5克。
秋壽眉散茶,也稱5克。
此時,将兩個蓋碗放在一起對比。
若非親眼目睹,很多茶客估計想不到,兩款白茶之間的幹茶蓬松程度竟然相差這麼大。
類似1斤棉花vs一斤鋼鐵,看着壓根不是同一重量級。
考慮到,不同茶葉之間,形态差距甚遠。
扁平片狀的龍井綠茶。
條索纖細的銀駿眉。
條索粗壯偏長的老叢水仙。
梗葉張揚的秋壽眉散茶。
壓成茶餅的白牡丹……
這些形形色色的茶葉擺在面前,若是随便一抓。
哪怕泡再多次,也未必能做到一抓一把準。
《3》
茶桌上備一把克秤,可謂小投資,高回報。
畢竟,一把小秤的價格,便宜點的隻要小幾十。
但一斤高山銀針的價位,即便是新茶,也要以千為單位。
兩者相衡,泡茶之前,肯定是用克秤“精打細算”,更節省買茶開支。
再說,平日做烘焙,烤面包、烤蛋糕之類的,糖粉、黃油、面粉等用料搭配,也要精準控制。
最終烤出來的面包,才能保質保量,确保成型。
喝茶也是如此。
标準容量的白瓷蓋碗,泡白茶投5克,紅茶(正山小種、金駿眉、九曲紅梅等)準備5克,岩茶則是放8克。
為了感受一泡好茶的最佳風味,精準投茶很關鍵。
茶葉用料精準,才能确保泡出來的茶湯風味,得到穩定發揮。
不濃不淡,茶味正好!
歡迎關注【白茶大課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taimumagu)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