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竹退休18年了,她的晚年生活,沉浸在寫硬筆書法的世界裡。
熟悉何婆婆的人,都覺得這老人不一般。因為,她揮力寫下的每一個字,均與右手指甲蓋有關。
截止今年,她的書法作品已超百幅。雲陽縣文化館已将她的作品收藏,并作為縣非遺文化對外展示。另根據當地文化部門多方了解,她是重慶指甲書第一人。
何昌竹常常會看自己的作品 希望下一幅能寫得更好
收放自如
7日清晨7時,何婆婆準時出門晨練,在雲陽濱江路快走1小時後,利索地買菜回家。
一切準備就緒,她徑直走向陽台,打開一扇窗戶,站在窗前甩手、拍打、揉捏,習慣性将右手胳膊舒展開來。
指甲書《紅樓夢》手稿
熱身完畢,她從木櫃裡抱出兩摞厚厚的宣紙,上面的書法字密而有序。兩摞作品内容相同,均為名著《紅樓夢》中的節選。其中字體時大時小,時而行書時而草書,時而規整時而飄逸,時而拘謹時而豪放,可謂收放自如。
“這兩本指甲書,一本給女兒,一本給兒子,當作家傳紀念。” 何婆婆說,待她的作品整體完成,她将自費包裝成冊。
一天當中,除了出門辦事,練書法的時間,占據她大量晚年生活。每天上午練2小時、下午練3小時。
每天寫字 早晚不斷
對于何婆婆癡迷于指甲書這件事,老伴程爺爺是極力支持的。考慮到指甲蓋容易斷裂,程爺爺用塑料管做出幾個指套,何婆婆做家務時,他就為她戴上。
“有時候指甲斷了,我會去美甲店做假指甲。别人做這個為了好看,我為了練書法。” 何婆婆在雲陽美甲圈也是小有名氣。
紙上曼舞
指甲書怎麼個操作法,她直接表演給我們看。
她先把宣紙鋪平,将廢棄的潤膚霜瓶罐作為墨盒,往内放入海綿,倒入墨汁。
五隻“書法筆 ”用處各不同
她伸出右手,展示她獨特的“書法筆”——5根手指。指甲蓋長度不一,食指指甲蓋最長,約4厘米左右。其形态也不一,有的指甲蓋特意修剪為内凹,有的則呈弧形。
何婆婆說,右手大拇指擅長寫大字,小拇指擅長寫小子,最小能寫到米粒大。而食指最常用,也最好用,适合寫常規字。
窗戶邊每天都挂着何昌竹洗好的纖維布
接着,她把衣架上曬晾的纖維布取下來,不輕不重地包裹在右手食指上,并綁上橡筋固定,手指好似穿上紗裙。
“這些年,我找布料費了不少心,窗簾布、蕾絲布、麻布、棉布、絲襪布通通試過。” 何婆婆悄悄說,手指裹布的技巧,她稱之為切墨,是指甲書最妙的一環。墨要是蘸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字形的美觀。蘸多了,浸,字成坨;蘸少了,幹,濃淡不一。若是墨跟不上筆畫,字當然就寫斷了。
指甲書書寫必須全神貫注
她随之進入創作,全神貫注,凝神運氣。右手食指與桌上宣紙呈垂直,指甲蓋快速滑動,猶如紙上曼舞。下指輕重與書法速度,随她的興緻變化。其中滋味,唯有何婆婆獨知。
世界第一?
指甲書《高瞻遠矚》
何婆婆今年73歲,退休前是雲陽縣文廣新局的技術工程師。退休十幾年來,練習指甲書的草稿超過千幅,成型作品上百幅。她隻書寫國内經典名篇。 截至目前,她的作品已流傳到了上海、北京、浙江、安徽、湖北等地,被人當做民間藝術珍藏。
我們從雲陽縣政府獲悉,何婆婆曾拿到三張世界第一證書,由香港世界紀錄協會頒發。我們在她家書櫃裡見到了這些紅本本。
世界紀錄榮譽證書
證書上寫着,她書寫的前、後《出師表》指甲書,總共1363個字。大幅作品長9米、寬0.45米,總面積405平方米,榮獲世界上最大的指甲書法作品獎;小幅作品長31厘米,寬8.5厘米,總面積263.5平方厘米,榮獲世界上字體最小的指甲書作品獎;最快作品用時82分鐘(仿嶽飛,繁體),平均每分鐘書寫16.62個字,榮獲“世界上指甲書書寫速度最快的人”稱号。
指甲書《後出師表》
其實,何婆婆也曾将自己的指甲書作品,寄往吉尼斯世界紀錄研究團隊,由于該團隊審核标準嚴格,何婆婆申報并未成功。
“因為電腦的發展,人們用手寫字的習慣在減弱,甚至形成了提筆忘字的現象。” 何婆婆認為,中國的漢字有情感、有個性、有生命,絕不能失傳,特别是傳統指書、指甲書。
祖父的賬本
一本啟蒙的《前出師表》被何昌竹翻的破損嚴重,打滿了膠布“補丁”
據何婆婆資料搜集,我國北宋時期就出現指甲書,當時叫染指書。至于她為何熱愛這種硬筆書法,是啟蒙于自己的祖父何應生。
根據家族口傳,其祖父12歲時,在雲陽當地一家向氏中藥鋪當學徒,一次不慎将藥單号價和記賬的筆弄丢了,在那惜财如命的年代,老闆狠狠打了祖父的屁股30闆,并罰跪半天,決定自此不再買筆,要求其祖父用手指書寫。無奈之下,祖父練成了食指指尖記賬的技藝。
後來,何婆婆祖父自己開了一間藥鋪,父親何鴻章同樣在12歲時開始當學徒,其祖父為了讓兒子記住學藝的艱辛和生存不易,嚴厲要求何鴻章練習指甲書,并要求以此方式記賬。受父輩熏陶,何婆婆自幼起,便在心裡播下了傳承指甲書的種子。
長期的翻看讓《前出師表》厚度增加了三四倍
1962年,生于雲陽雲安鎮的龍潛先生回家探親,龍潛曾為中國曆史博物館館長,特别擅長指書、指畫。那年,龍潛将自己的部分作品贈送于家鄉,其中雲陽中學喜獲一幅指書《水調歌頭》,在組織全校學生參觀學習時,還寫下嚴禁觸摸的叮囑。
何婆婆說,她見到了這幅指書作品後,驚呆了,決心向龍潛先生學習讨教。當年,在雲陽中學任教的書法高手施子誠老師,想辦法讓她和龍潛先生見了一面。
“龍先生看完我的指甲書,他很高興,說我的字很有基礎,建議我嘗試在指頭上包一層布切墨,并鼓勵我持之以恒。”何婆婆說,自此以後,每當看見喜歡的字體、字形,她就用手指在空中比劃或者肢體上書寫,久而久之,學寫指甲書便成為一種人生追求。
米粒大小的指甲書
十字習字法
退休後,醞釀多年的何婆婆自創出一套《十字習字法》。她說,隻要按照她的方法,隻需5分鐘就可學會,10小時(每天半小時,連續認真練習20天)即可較好掌握硬筆書法。
她的習字要訣是,橫斜豎直起筆按,角度一緻加回線,斜、直、拉、按、回、位置、距離、長短等,簡稱十字法。
根據漢字為方塊字的特點,她總結,首先可從整體入手練,将字擺順。要想一改書寫筆法絮亂的習慣,可将橫筆斜寫、左低右高,保持斜度一緻,也可将豎筆拉直;要想給字加上精神,可在每筆起筆時略按,橫豎收筆略加回線,這樣可略顯筆鋒。
她建議,要想把硬筆書法寫好,每天徹底練好3-5個字最佳,不間斷堅持1-3個月,單字練得較為到位時,便可進行句子練習,久之方顯成效。
為了讓自己指甲書多變 何昌竹每天翻看自己買的《中國草書》 尋找靈感
據我們所知,何婆婆自費印制的《硬筆書法入門》練習冊,已在當地民間傳印。
“字寫得好的人,生活一定是多彩的。不忘民族傳統、家族傳統的人,内心一定充滿情懷的,感情是豐富的。”何婆婆認為,弘揚漢字文化的方式很多種,她希望自己的手藝為社會留下貢獻。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首席記者 李琅 文 李野 圖/視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