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古代詩歌思想情感分類

古代詩歌思想情感分類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27 03:28:37

古代詩歌思想情感分類(鑒賞古代詩歌的情感)1

評價詩歌的思想内容和觀點态度,就是理解詩歌所表現的生活内容,把握詩人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其社會意義及其深層内涵,并對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元素加以評價。重點把握詩歌“寫了什麼内容”“表現了什麼思想”“抒發了怎樣的感情”“體現了怎樣的人生态度”。

考法一 體會思想情感

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詩歌所表現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調,分析其社會意義,評價其深層内涵;對古代詩歌流露出來的複雜情感,能概括、分析、評價。

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情感類型

1.憂國傷時

具體内容

舉 例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過華清宮》

反映國家離亂、山河淪喪

杜甫《春望》、文天祥《過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賣炭翁》

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杜甫《登樓》

揭露統治者窮兵黩武

杜甫《兵車行》

2.建功報國

具體内容

舉 例

建功立業的渴望

陸遊《書憤》

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

王昌齡《從軍行》

報國無門的悲傷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歎

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

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3.思鄉懷人

具體内容

舉 例

羁旅愁思

溫庭筠《商山早行》

思親念友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邊關思鄉

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閨中懷人

王昌齡《閨怨》

4.生活雜感

具體内容

舉 例

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

王維《山居秋暝》

昔盛今衰的感慨

劉禹錫《烏衣巷》

借古諷今的情懷

李商隐《賈生》

青春易逝的傷感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仕途失意的苦悶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悅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品格氣節的自白

于謙《石灰吟》

談禅說理的感慨

蘇轼《題西林壁》

5.别離愁緒

具體内容

舉 例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鈴》

情深意長的勉勵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陳心志的告白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貶谪失意

具體内容

舉 例

遭貶後郁悶、惆怅、失意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遭貶後仍不忘為國效力、關注黎民,但又無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離騷》

寄情山水、以求解脫的心态

蘇轼《定風波》

[答題技巧]

體會思想情感“4角度”

1.背景

詩人的生活的環境會影響其思想感情,時代風貌會影響到詩人情感,創作背景對理解思想情感也至關重要,這些必然會在詩作中直接或間接流露出來。

2.情語

抓住詩人描繪的人物言行、情态及與人物相關的其他關鍵詞語揣摩詩人心理、概括形象特點,也是理解情感的一條捷徑。

3.景語

(1)抓住景語中的情感暗示語。

(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飾語及後面的動詞、形容詞,從景物特征中捕捉背後的情感。

(3)從冷暖中體味悲喜,但要注意樂景寫哀,哀景寫樂。

4.風格

浪漫主義善于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語言熱情奔放,情感樂觀豁達;現實主義注重按生活本來的樣子精确細膩地描寫現實,往往憂國憂民,時悲時喜。

[典例1] 把握思想情感

(2017·全國卷Ⅲ)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②,十首秦吟近正聲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紳,即詩中的“老元”“短李”。李紳身材矮小,時稱“短李”。②長恨:指作者的長詩《長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諷喻組詩《秦中吟》。正聲:雅正的詩篇。④伏:服氣。

請從“戲贈”入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态度。(6分)

【答題思路】

背景、情語

情感

“拙詩”“戲贈”

彙編詩集,戲谑友人。

“有風情”“近正聲”

誇耀之情,自得之意。

“老元偷格律”,“短李伏歌行”

讓老朋友學習、佩服,有自誇之意。

“應無分”,“合有名”

按照常理,自己應能“赢得生前身後名”。一個“應”字,一個“合”字,表明應該,但現實恰恰未能如願。

“氣粗言語大”

是對自己前文“海口”的評價,有自嘲之意。

[典例2] 分析情感變化

(2014·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休暇日訪王侍禦不遇

韋應物

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過程。(3分)

【答題思路】

前兩句

先寫在百忙中好不容易得到暇日,于是決定去拜訪老友,但老友不在,獨自空還。

後兩句

後兩句以景結情,寫王侍禦的詩風和居住環境,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欣賞。

考法二 評價觀點态度

作者的态度包括:對事物、對人物的态度,對社會現實的态度,對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的态度,對人生感悟的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詩句直抒胸臆,直接表達,或者借景抒情來表達,或者托物言志來表達,或者融志于事來體現。

[答題技巧]

評價觀點态度“5注意”

1.了解詩歌創作的特定背景,把握作者的觀點态度

詩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一首詩的形成總是與作者對特定曆史事實的感悟有關(所不同的是其表現方式的差異)。

詩中所表現出來的作者對社會、對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種現象的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或贊美或嘲諷總是帶有時代的烙印。

因此,評價詩中作者的觀點态度,應盡可能多地聯系詩歌創作的特定背景,結合詩的内容進行全面分析。

2.把握詩的情感,領悟作者的觀點态度

詩飽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悅歡快,或沉痛哀傷,或贊美仰慕,或豪邁閑适,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的觀點與态度。

因此,讀詩要把握詩情,把握了詩情,才能走進作者的心靈,才能正确地領悟作者的觀點态度。如懷古詠史詩,從情感的表現方式上來說,大緻上就有兩種:

(1)對曆史進行冷靜、理性的思考,表達詩人仰慕或惋惜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詠項羽的詩,但由于兩人對項羽的自刎都從自身的處境出發,因此,對曆史的思考,表達出來的情感顯然是不一樣的。

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表達了對生活百折不撓的态度;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是曆史的必然,“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表達了客觀地面對現實的生活态度。

(2)把史實與現實結合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對這樣的詩就應從曆史與現實相結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感情切入點,由此去分析作者對生活的觀點态度。

3.分析詩句的含蓄意或理趣意,分析出作者的觀點态度

大多古詩詞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詩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态度,而是通過寫景或寫事含蓄地表達自己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現實的情感态度。

對這樣的詩,鑒賞時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點:把握其含蓄意或理趣意,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觀點态度。

4.辨析用典,把握詩人的觀點态度

用典,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強内容的豐富性和表達的生動性、含蓄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詩人往往借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詩作所表達的觀點态度。

古典詩詞的用典是多樣的,有引用點化前人語句的,有引用神話傳說的,有引用曆史故事的,等等。如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中就提到了孫權、劉裕、劉義隆、廉頗等曆史人物及他們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對時事的看法,表達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和壯志難酬的感歎。

5.涵泳詩的意境,把握詩人的觀點态度

詩的主旨是通過一組組的意境來構成的。因此,體味涵泳詩的意境,有助于我們把握詩作的觀點态度。詩作的意境可以從詩的意象組合、色彩組合等來表現。

[典例3] 分析态度

(2014·江西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被酒獨行,遍至子雲、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蘇轼

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萬裡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注】 ①被酒:剛喝過酒,帶着醉意。四黎:子雲、威、徽、先覺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稱“四黎”。②翁:蘇轼自稱。

請結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詩内容,分析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态度。(6分)

【答題思路】答題思路:

總述内容——分析關鍵語句——辨明情感——概括觀點态度

答題步驟:

步驟一:分析寫了什麼内容,是怎樣寫的。從注釋可知,本詩寫作者有一天帶着酒後的醉意,遍訪“四黎”之家,歸途天色已暗,酒意末醒。

步驟二:分析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莫作天涯萬裡意,溪邊自有舞雩風”可以看出,詩人面對熱情的黎胞、天真無邪的兒童,作者感到無限的欣慰,仿佛進入了曾皙所描繪的孔子向往的禮樂之治的盛世,也忘卻了宦海沉浮的怅惘這情,對故鄉的眷念之意。分析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莫作天涯萬裡意,溪邊自有舞雩風”可以看出,詩人面對熱情的黎胞、天真無邪的兒童,作者感到無限的欣慰,仿佛進入了曾皙所描繪的孔子向往的禮樂之治的盛世,也忘卻了宦海沉浮的怅惘這情,對故鄉的眷念之意。

步驟三:分析體現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态度。結合前兩步,可以作出如下概括:本詩表現了作者經曆磨難而始終樂觀向上、超脫曠達的人生态度。盡管作者身在“天涯萬裡”,宦海漂泊,人生遭到了重大挫折,但他的胸懷依然曠達、坦然。

[典例4] 評價觀點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點绛唇①

陸遊

采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個閑人樣。

【注】 ①本詞作于作者被彈劾,罷職還鄉,閑居山陰時。②遮回:掩飾。

有人說本詞疏闊放縱,令人生散發弄扁舟之意;也有人說本詞灑脫中寓抑郁,有壯志難酬之悲。你同意哪種說法?請說說你的依據。

答案:同意前者。(1分)作者獨酌買醉,眼見江南秀潤的千裡江山,耳聽水鄉漁歌唱響,日暮的恬靜悠閑的生活,容易勾起作者心羨江上,相忘于清風白雲,有散發弄舟之意。(5分)   同意後者。(1分)陸遊作為愛國詩人,一生以抗金救國為己任,無辜獲罪罷職,使他不由得産生英雄無用、壯志難酬的悲憤。買醉鄉間,縱情山水隻是他憤懑悲愁、壯志難酬的僞裝、掩飾而已。(5分)

[應用體驗]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有感五首(其三)①

杜甫

洛下舟車入,天中②貢賦均。

日聞紅粟腐,寒待翠華③春。

莫取金湯固,長令宇宙新。

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

【注】 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秋,當時,受糧食和吐蕃進擾等因素影響,因此朝中有遷都之議。②天中:指洛陽。③翠華:指天子之旗,這裡指代皇帝。

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對遷都的觀點态度。(6分)

答案:對于遷都一事,詩人是持否定态度的。(1分)詩歌中,詩人委婉含蓄地表達了這一态度:頸聯兩句通過對比點明對鞏固國家政權來說,最根本的是不斷革新政治,使人們安居樂業;(2分)尾聯進一步說明了皇帝躬行儉德,減少靡費,減輕人民負擔,才能實現“長令宇宙新”。(2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