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劉泰山
自今年1月佛山市南海區獲批成為廣東省唯一以縣域為實施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試點以來,南海全區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合力攻堅,以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為牽引,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為契機,聚焦破解土地碎片化難題,有效推動了産業空間、農業農村空間、生态空間重構,為南海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截至8月中旬,南海區已完成村級工業園拆除改造7107畝,完成率59.2%,其中“工改工”面積4331畝(占比61%),累計完成6.4萬畝;村級工業園綜合整治3.45萬畝,完成率86.3%,累計整治12.5萬畝;連片産業用地整備5056.5畝,完成率63.2%;低效建設用地騰退并複墾複綠610.5畝,完成率12.2%;産業保障房建設72.9萬平方米,完成率72.9%;新增耕地及墾造水田2108畝,完成率70.3%;集約農用地9891畝,完成率98.9%。
目前,南海重點打造的20個産業社區連片改造示範項目完成拆除整理2.1萬畝,累計投資201億元,儲備連片工業用地約4352畝。全區累計供應産業用地60宗(含已成交、正在挂牌的國有或集體建設用地以及改造權交易宗地),面積合計3568畝,切實推動“項目等地”向“地等項目”轉變,為招引優質項目與優質企業增資擴産提供空間保障,有力推動了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
加強頂層謀劃,突出機制保障
南海以黨建引領,重視建立和完善組織領導、議事協調、考核評價、項目管理、資金保障、風險研判等機制,壓實責任,鼓勵創新,牢固樹立以實幹論英雄的鮮明導向。區整治辦整備組下派幹部深入一線跟蹤項目推進情況,綜合組定期組織項目調研,及時将問題反饋到政策組,通過制訂政策對應化解項目難題,形成閉環管理。
目前,南海已組織項目調研35次,開展業務培訓7次。南海向省市申請周轉指标規模,并從區存量指标中拿出部分周轉指标,共3000畝,設立“指标池”,實行競争性分配。同時,設立村改專項扶持資金,擴大财政資金投入規模,加快申報專項債資金,強化國有資本投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截至7月底,南海農商行授信支持南海區村級工業園改造項目(含都市型産業載體項目)累計57個,授信金額合計180.25億元,累計發放98.58億元。
重視規劃先行,提高審批效率
南海完善政策體系,強調規劃先行,率先推進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全區建立完善“1 3 4”政策體系,即一份試點工作方案 “三券”核心制度 四類配套政策(綜合政策類、農用地整理類、建設用地整理類、生态修複類)。在納入制定清單的33份政策中,《“工改工”類“三舊”改造項目全流程管理優化方案》、《容缺審批容錯管理辦法》、《關于開展“三券”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指導意見》及地券、房券、綠券實施辦法等22份文件已出台;《項目專項扶持資金管理規定》等3份文件即将印發;《區域平衡協調發展指導意見》等8份文件已完成征求意見。同時,全區實施村改空間與産業規劃,搭建“強二優三,三産融合”産業體系,構建“三區、兩翼、五廊”産業空間結構,劃定11個産業集聚區及63個主題産業社區共計38.8萬畝。
為了提升審批效率,南海制定了區級容缺審批工作方案,推動解決“微改造”項目完善審批手續難題,最大限度、最快速度保障“工改工”項目用地需求。智鑫隆科技(廣東)有限公司取得土地移交确認書的同時取得不動産權證,實現交地與發證“雙同步、零時差”。
緊抓産業招商,增添發展動能
南海注重産業鍊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口碑招商等,持續加快完善招商機制,不斷充實招商力量,努力構建“大招商、招大商”格局。南海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為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優質項目招商引資赢得了更多土地空間,成為知名企業搶抓大灣區發展機遇的“第一站”,跑赢了産業叠代的“第一棒”。
佛山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全面推動制造業邁向中高端,高水平打造“十大創新引領型特色制造業園區”,其中有8個涉及南海區。今年1—7月,南海區新引進簽約投資總額729.74億元,超億元産業項目81個,平均每日實現引進投資額3.4億元。在超億元項目中,“兩高四新”産業項目達63個,占比78%;投資額達631.96億元,占比90%。全區現有“專精特新”企業731家,院士項目32個,人才團隊、高端人才數量均在全市遙遙領先。
未來,南海将繼續撬動改革合力,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與全覆蓋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産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效結合起來,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突出打造精品示範項目,加快打造城産人文深度融合的現代化活力新南海,為佛山争當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人民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