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馬慶峰
單位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肥城醫院(肥城市人民醫院)
前 言
病理性白細胞增多可分為反應性增多和異常增生性增多。急性感染是反應性增多常見原因,多數細菌感染後的白細胞數量為(10~30)×109/L。
超過30×109/L提示深部感染或腹膜炎,多數醫院危急值既設在這個水平;超過50×109/L提示嚴重感染,外周血可為類白血病反應。超過100×109/L則應考慮異常增生性增多(造血細胞克隆性疾病),即急、慢性白血病或骨髓增殖性腫瘤(MPN)。
案例經過
案例一:患者為老年女性,血常規結果:
散點圖:
報警:
低倍鏡下:
油鏡下:
案例二:患者為男性少年,血常規結果:
散點圖:
報警:
低倍鏡下:
油鏡下:
案例分析
案例一WBC 310×109/L,淋巴細胞86%,散點圖在淋巴細胞區域增大、增亮。此時報警已無意義,直接鏡檢。鏡下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并可見塗抹細胞,偶見幼稚細胞。考慮為LPD(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聯系臨床,為已确診CL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
案例二WBC 685×109/L,單核細胞65%,散點圖在單核細胞區域可見集中一群細胞,此單核非彼單核。多數這種情況下為原始、幼稚細胞,因胞體較大散點落在這一區域。鏡下以原始細胞為主,并可見異常嗜酸性粒細胞。
臨床為首發症狀發熱患者,病情危急,直接轉上級醫院治療。雖無确診,外周血可直接診斷為AML(急性髓系白血病),并有很大可能為AML伴inv(16)(p13.1;q22)或t(16;16)(p13.1;q22);CBFB/MYH11既AML-M4Eo。
案例總結
在外周血液中,由于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50%-70%,其數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白細胞總數的變化。一般情況下,白細胞總數的變化與中性粒細胞數量變化基本一緻。但是,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等數量上的改變也會引起白細胞總數的變化。因此,若出現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的數量關系不一緻的情況,則應具體分析。
白細胞計數超高的病例并不常見,但如此高的白細胞說明了病情嚴重,症狀已很明顯。借助一張血塗片,大概率能找到答案。通過外周血塗片,結合症狀、形态學、細胞化學染色,指明疾病的大概方向,甚至能直接确診,即為外周血形态學。
【參考文獻】
[1]臨床血液學檢驗/許文榮王建中主編.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臨床檢驗診斷學圖譜/王建中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3]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标準/沈悌趙永強主編.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4]血液病學/張之南郝玉書主編.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