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相響應值降低一倍?聚焦科技抗疫一線6月14日,星期日,國家863計劃疫苗項目首席科學家、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應約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一見面,記者先向這位科學家大忙人緻歉:“占用了您寶貴的休息日”他淡然一笑:“疫情之後,我就沒有過休息日”,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氣相響應值降低一倍?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聚焦科技抗疫一線
6月14日,星期日,國家863計劃疫苗項目首席科學家、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應約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一見面,記者先向這位科學家大忙人緻歉:“占用了您寶貴的休息日。”他淡然一笑:“疫情之後,我就沒有過休息日。”
這樣的“非常态”,在國藥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已屬常态。
王澤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性疫苗研究一室主任,中國生物布局“雙保險”同步研發新冠滅活疫苗兩支團隊骨幹之一。他的同事曾看到過:下午4時多,他的午餐盒飯仍在辦公桌上原封未動,人已經忙去了。記者問他,這是哪次?他笑笑,太多次,記不得了。又問,你不餓嗎?他答,忙得忘了餓,忙完了才想起來。
成語“分秒必争”,用來形容抓緊時間;而在“雙保險”團隊,卻是寫實。所有成員的工作節奏都以分、秒來計。“和病毒搶時間、搶生命,不争分奪秒不行啊!”忘了吃飯、甚至忘了餓,也是常态。
“雙保險”的另一支隊伍是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在疫苗研發團隊承擔10升生物反應器細胞培養、罐體轉運等工作的馬軒,為保證實驗順利進行,曾連續工作超過36小時。
馬軒并不“孤單”:在他的上下遊,連續工作十幾個、二十幾個小時的,大有人在。就像一具高速運轉中的鍊條,一旦加入,每一環節、每個人都停不下來。
武漢研發團隊平均年齡不超過35歲,其中有好幾位是春節回鄉探親之後聽從緊急召喚逆行返漢的。武漢封城,這個最現實的問題考驗他們逆行的決心,更考驗他們的耐心和細心。結果,在自駕、拼車、多次轉車等各顯神通之後,疫苗研發項目啟動之時,該回來的都回來了,關鍵崗位一個都沒有少。老家在河南的王文輝,甚至上演了一出說服列車長、讓自己在疫情風暴中心武漢臨時下車的奇迹。
王澤鋆說,他所在的團隊像是參加奧運接力項目——不是田徑接力,而是場地滑冰接力——“你滑完自己這一棒,是不能去休息的;還要看着隊友滑,并随時準備接過下一棒。”
這就是楊曉明在介紹此次新冠滅活疫苗研發進程時常說的“串聯變并聯”:從病毒分離和鑒定、疫苗株篩選和純化,到三級毒種庫建立、病毒滅活工藝驗證,再到動物免疫原性研究、抗體制備及鑒定、檢測方法建立及質量标準研究,再到生産工藝研究、配伍及配方篩選、動物攻毒保護性試驗和疫苗安全性評價等,原本各自先後串聯的工序,同步并聯起來,哪一環節完成了,相關環節馬上接續。
北京研發團隊最緊張的時候,經常是,純化組層析結果出來,已是深夜;檢定組馬上為剛到的新冠樣品測定蛋白含量,測完已是淩晨;純化組小試樣品純化研究,為大量純化提供結果參考,幹完天已大亮。
後期,甚至連行政監管環節也同步參與。
于是,從新冠滅活疫苗開啟研發到獲批全球首個臨床試驗,中國生物武漢所用時98天;獲批全球第三例臨床試驗,北京所用時92天。而完成批次産量超過300萬劑、量産後年産能達1億—1.2億劑的全球最大新冠滅活疫苗生産車間的建設,北京所僅用時2個月。
(科技日報北京6月15日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