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故事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2:11:28
1、不太順利的出關

公元前485年春夏之交,函谷關。

漫天的黃沙刮了好幾天,天已開始燥熱,函谷關守将尹喜坐在城頭的一把藤椅上,無聊的撫摸着手中的短劍。

忽然擡起頭向身邊的衛士問道:“先生住了幾天了?”

“已經四天了”

“寫好了嗎?”

“我去問問。”

尹喜口中的先生就是國家圖書館的原館長——老子。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故事(騎着青牛出關的那個人)1

半個月前,老子辭去了館長的職位,騎上一頭看起來和自己一樣老的青牛,離開洛陽,準備西去雲遊。

去哪裡?或者去西域,或者到巴蜀,也或者去更遠的昆侖山。

老子沒有說究竟要去哪兒,隻留下了一句話,世界那麼大,我有些倦了。

從洛陽往西,出了函谷關就不屬于京畿之地,老子就徹底不用理會東周朝廷裡那些煩心事,自由自在了。

尹喜并不是泛泛之輩,是有些眼光的。

他早聞老子飽讀詩書、洞察一切,早有請教之心,如今老子經過他的轄地,機會千載難逢。

尹喜恭敬地接待了老子,噓寒問暖,隻求老子教他,否則,就不放他西行。

老子無奈,便答應尹喜把自己對人生的領悟寫下來,留給他。

老子擡起頭,向東方望去,花白胡子下的嘴唇顫了一下。

“就當給子孫留個念想吧”老子喃喃地嘀咕了一句。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故事(騎着青牛出關的那個人)2

五天後的清晨,老子喚來了尹喜,指着床邊堆得像座小山一樣的竹簡,

微微說:“都在這裡了,我要走了。”

說完,騎上青牛,頭也不回地出關去了,尹喜爬上城頭,望着老子漸去漸遠的背影,長歎一聲。

地平線上的紅暈愈發變白,太陽将要出來了。

2、老子的身份

老子出關的故事被傳說了幾千年,但是,自打老子出關之後便再也沒有了音訊。

而老子留給尹喜的書簡卻被傳承至今,那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老子》,又叫《道德經》。

老子到底是何許人呢?或者說老子到底是誰呢?

老子的身份信息最早出現在史記中,司馬遷為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合寫了一篇《老子韓非列傳》,記載了老子、莊子、申子、和韓非子四人的生平。

司馬遷說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任職于周朝國家圖書館,然後就沒有其他事迹。

但是司馬遷說完話鋒一轉,又說,老子可能就是老萊子,是個隐士。

又說周太史儋或者才是老子,因為周太史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故事(騎着青牛出關的那個人)3

李耳、老萊子、儋,司馬遷一會兒的工夫說了三個人可能是老子,這就讓人摸不着頭腦了。

司馬遷是出了名的寫史必經反複考證,每一個字都不敢亂寫,從來不道聽途說的。

但是即使這樣,司馬遷還是沒有搞清楚老子的真實身份,其實僅僅才是四五百年前的事情。

3、查無此人

我們都明确地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莊子名周,宋國人,等等。

為什麼明确?

因為先秦的諸子百家互相都很熟,互相來往,總有大量機會出現在同一種場合,或者共同經曆過某些值得寫進史書的大事。

況且都是著書立說的好手,你寫我,我寫你,誰也難以遁影了,這就類似于我們今天朋友間的相互認證,是可信的。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故事(騎着青牛出關的那個人)4

但是老子卻罕見的撲朔迷離,很少在先秦的典籍中出現,這也難怪司馬遷語焉不詳,畢竟正兒八經給老子寫簡曆,他才是第一位。

不僅先秦的典籍中查無此人,沒有明确的老子事迹,就連老子的年齡,都是一個謎。

司馬遷說,有人說老子活了160多歲,還有的說活了200多歲。

活了160歲的勉強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但是春秋時期能活到兩百歲,我是不信的。

4、黃帝、李耳、老聃、老萊子

漢代學術大師劉向有過對諸子百家的評述,有一段評述列子的值得關注。

他說“其(列子)學本于黃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接物,務崇不競,合于六經。”

列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劉向不說他本于“老子”,而是“黃帝老子”,這事兒細琢磨起來,還真有些蹊跷。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列子的學問根植于黃帝和老子,就像今天的“雙學位”。是兩位先賢的共同傳人。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故事(騎着青牛出關的那個人)5

但是如果這裡的“老子”是種稱呼呢?

畢竟在民間有的稱呼父親為老子,還有人自稱老子而讓自己顯得驕橫!

列子如果說過把黃帝當作精神上(或者)學術上的父親,劉向就完全可以說“黃帝老子”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道家的祖師當是黃帝,沒老子什麼事了。

再加上後世的“黃老之學”,按照這種假設,準确地說應該就是“黃帝之學”了。

而李耳,恐怕是和列子一樣,隻是黃帝的門徒。

那麼,老萊子呢?或者是另外一個門徒,又或者是李耳老師的一個筆名?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故事(騎着青牛出關的那個人)6

5、真實的故事

司馬遷沒弄明白的事情,恐怕我們也難以弄明白。

不能明白,但是我們大概推測還是可以的。最可能的故事也許并不是那麼撲朔迷離。

我們可以這樣梳理一下。

李耳,名聃,又稱老聃,楚國苦縣人,就是老子本尊。

李耳做過國家圖書館館長,所以博學多才,又有很多自己的領悟。

李耳的這些領悟,就是《老子》的思想核心,但還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老子》一書。

在圖書館任職期間,李耳收了幾位慕名來請教的學生,這些學生學到了李耳的精髓,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學成之後便回到各地,把李耳的學說發揚光大,進行傳播。

這批學生裡就有後來的“老萊子”和“儋”,當然還有來求教的孔子。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故事(騎着青牛出關的那個人)7

我們知道老子的思想裡重要的一條就是“無争,則天下莫能與之争。”,所以學到老師精髓的那些學生便埋頭傳播,并不願留下名,或者自稱“李耳”,于是給我們留下了李耳活了200多歲的假象。

幾十年後,或者幾百年後,終于有一天,在李耳的後世門徒中有一個人把李耳及其弟子們中比較精髓的理論彙編成一本書,取名《道德經》。又因為是取自李耳的學術核心,所以又稱《老子》。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故事(騎着青牛出關的那個人)8

這也是為什麼至今考古發現最早的《道德經》并非出自先秦,而是漢代馬王堆辛追夫人墓中的帛書。

或許,在漢代之前,并沒有《道德經》這本書。

又過了幾百年,打下江山的唐王朝皇帝們要給自己追溯一位祖先,便找到了李耳,于是一系列的封神封帝,徹底把所有的學說又歸結到了李耳一人身上,成了我們今天的樣子。

6、永遠解不開的秘密

所以當年那位騎着青牛出關的老者到底是不是老子本人呢?

我想大概這僅僅是一個傳說吧,即使真的老子曾騎着牛從函谷關西去,大概也沒有給尹喜留下什麼,隻能互道珍重罷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