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闆橋的詩書畫,世稱“三絕”,他的大名,誰人不知,可他穿着打扮,平平常常,很不引人注目。有一次,他外出遊曆來到一座古寺,老和尚看他年紀輕輕的,一副寒酸相,鄙夷地向他白了一眼,理也不理。但鄭闆橋卻從容自若,隻當沒這回事,邁着步子走進古寺,品賞牆壁上的字畫。
恰巧李晾铨粒盒嘶人,“揚州八怪”之一,鄭闆橋的好友。也來古寺遊覽,一見鄭闆橋,便道:“闆橋老弟,你也在此。”鄭闆橋回道:“剛來片刻。”
老和尚聽到“闆橋”二字,心想,莫非他就是鄭燮鄭闆橋。随即滿臉堆笑,指着鄭闆橋問李粒骸扒胛剩這位可就是大名鼎鼎的書畫家鄭闆橋先生?”李戀阃反鸬潰骸罷是。”
老和尚證實真的是鄭闆橋,連聲招呼:“久仰久仰,請坐請坐。”一面說着,一面親自搬椅抹桌,高聲吩咐小和尚前來泡茶。一副巴結讨好的勢利相。
寒暄之後,鄭闆橋起身準備告辭,老和尚點頭哈腰,說:“鄭先生名揚四方,既已來此寒寺,務請留下墨寶,以作紀念。”說完,叫小和尚捧出紙墨筆硯。
鄭闆橋最厭惡趨炎附勢的卑鄙小人,他見老和尚前後兩副面孔,打心裡作嘔,正要尋機回敬,恰巧老和尚向他索字。于是,鄭闆橋略加思索,當即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鳳鳳字繁寫“幾”字内為“鳥”字。在禾下飛去鳥”,下聯是:“馬到蘆邊草不生”。寫完擱筆,和李涼 哈大笑,拂袖而去。
老和尚把這副對聯挂在牆上,逢人便吹噓鄭闆橋是如何熱情地為他寫這副立軸的,以此擡高自己的身價。
一天,老和尚又在向遊客吹噓鄭闆橋為他寫的這副對聯。有位遊客問道:“老和尚,你可知道這副對聯的意思?”老和尚不懂裝懂,驢頭不對馬嘴地說了一遍。這位遊客說:“你挨罵了。”老和尚不相信,問道:“何以見得?”這位遊客指着上聯說:“你看,鳳凰的鳳字,把裡面的鳥字拿掉不就成了幾個的‘幾’字麼?再在上面加上稻禾的‘禾’字,就是光秃的‘秃’字了。”接着,遊客又指着下聯說:“蘆葦的蘆字,去掉草頭,加上馬旁,就成了毛驢的‘驢’字。上下聯合起來,便是‘秃驢’二字”。
老和尚聽了,羞慚得面紅耳赤,腦門冒汗,無地自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